新马华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4-12-25 14:34:0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新马华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启示

绪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空前繁荣,可与之极不相称的是,社会精神文化问题日益彰显:幸福感下降、道德滑坡、缺乏信仰、社会风气浮躁、拜金主义等等。是什么原因引起目前这些社会问题?在学校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学校在校园文化等的培育上又该如何作为?现笔者结合新加坡、马来西亚教育学习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初浅思考,以供分享。

暑假期间,有机会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学习考察活动,见闻颇多、感受颇多、学到颇多,但给人最强烈的冲击感受莫过于新马华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

1新马华族传统文化教育环境的天壤之别 当我们一行人走进德明政府中学时,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所中国味不逊于任何一所中国自己学校的学校:孔子像矗立在教学大楼前草坪上,草坪四周小石碑上分别☿刻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草坪就是☏该校的“正心园”。该校所有主要建筑物名称都来自儒家经典中。该校的校训“忠勇诚信”解读、道德教育校本教材等也无不彰显出浓浓的儒家文化气息。该校的华乐教育在新加坡也是家喻户晓的特色项目。

南洋小学是另一所新加坡知名学校。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深入细致了解该校。但从校长的介绍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同样有着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 2新马华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启示

启示一: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内核

海外华人比任何大陆上的中国人都更能体会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民族文化消亡了,就是这个民族被外族同化、“亡族灭种”了!我们大陆中国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感受不到海外华人那种被外族文化包围、挤压、甚至围剿的感觉,所以也就没有了“亡族灭种”的担忧。

但事实上,我们真的没有担忧吗?在饱受屈辱的一百多年间,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受到西方文化的直接强烈冲击,另一方面被错误地一次又一次当着阻碍国家发展、民族发展的替罪羊而遭到批判、打倒、甚至抛弃!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严重断层。而今,还有多少人了解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被西方文化蚕食、淹没!与海外华人不同的是:我们还在高枕无忧!

现在,“道德滑坡”、“缺乏信仰”之类的言论不时见诸各种媒体,丧失道德、缺乏责任、没有良心的事、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局面呢?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还有民族核心价值观吗?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没有,为什么?

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原有的民族核心价值观在受到各方面冲击下支离破碎、消失殆尽。一个没有良知、没有道德的人,就是没有了灵魂的“空壳人”;一种没有了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是不是成了“空壳文化”呢?在“空壳文化”里成长的人是不是“空壳人”呢?“空壳人”缺乏信仰、道德沦丧是不是必然的呢?这些是我个人的思考,我迫切希望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

启示二:传统文化传承断层也许是当今我国道德伦理“乱象”的根源

由于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凌辱,一百多年来,精英们在苦苦寻找导致国家落后、民族羸弱的根源时,纷纷把矛头指向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再到“新文化运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遭到了从表面到深层次的否定,西方文化的人权、平等、民主核心价值观大行其道、广为宣传。可是,当时的精英们却忘了这样一个事实:西方的泊来品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思想文化、宗教文化、乃至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这些基础,这些泊来品也就没有了生长的土壤。“孔家店”被打倒了,可是西方泊来品又没有被“立”起来。这种“破而不立”的后果也许就是我们缺乏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原因之一!

再者,民族文化的传承,可以是通过正式的学校教育方式,更多的人是通过口传身授方式受到教育。无论是哪种方式,都离不开受教育者接收、内化的过程,否则不可能成为受教育者个人的价值观。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更是如此。过去的精英们力图把西方文化的泊来品作为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谈何容易!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遭到破坏的时候,西方文化也难以成为其替代品!“破而难立”成为必然!

那么,如何来确立当代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呢?如果人为割裂传承了5000年的传统文化去建立新的价值观,是否可行呢?从新文化运动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在这百年中,那么多的先哲们都在民族传统文化之外苦苦寻找、探索,为什么都没能成功呢?我想也许是“文化”的特征——包容性和排他性——决定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回到传统文化中去继承优秀的、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和理念的合理要素来重塑我们的民族核心价值观。

启示三:国家现代化、国际化与民族文化传承并不冲突

说到传统文化,容易跟“落后”联系起来。现在我们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当初的“戊戌变法”也罢、“新文化运动”也好,把传统文化视为阻碍国家发展的“绊脚石”有多么的荒唐、错误!当今的日本、韩国、新加坡,无论是现代化程度还是国际化程度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他们对儒教文化的传承、发扬是作为其发祥地的中国内地望尘莫及的!这些国家的发展说明:传统文化不仅不会阻碍国家的现代化、国际化,而且对传承民族核心价值观、维护民族文化特色发展、维护国家稳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支撑作用。

启示四:有生命的传统文化是发展的,其发展过程是一个&l❤dquo;扬弃”的过程

任何一种有生命的文化,都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的。这个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让那些适应时代需要的成分发扬光大,抛弃那些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成分,补充新时代产生的新成分。这个吐故纳新的过程,就是文化的新陈代谢过程。就拿儒教文化来说,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之后,已远非孔子当年的那个样子,并且,经专家考证,后来的大大小小儒学家们要么在原有基础上注入了许许多多的新东西、要么对孔子言论做了很多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注解。同样,同为儒家文化的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早已根据各自民族特点和国家各历史阶段的需要,注入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成分,从而形成了它们的民族传统文化。

因此,我们认为,当代中国就应该对传统文化采用“扬弃”的方法和态度,抛弃那些不合时代发展的东西,继承那些优秀的品质,来重塑我们的民族核心价值观。

学校是文化的荟萃之地,思想在这里交流,文明在这里传承。作为学校教育,在校园文化的提炼和引导上,在传承中华文明古国优秀文化源的基础上开拓前行,当是适可而有力 ッ量的,如此,才可根深叶茂而花团锦簇!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