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础设施和基础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时间:2024-09-20 10:47:5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 基础设施 基础教育 消费

[论文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重两个基础:一个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的发展;另一个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技能教育的提高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两个基础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从国家整体角度来看,是为了达到缩小不断扩大的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让城乡全体公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农村自身的角度来看,是为了使农村获得生产的发展、宽裕的生活、文明的乡风、整洁的村容、从而奠定农村长期发展的基础条件。“十一五”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将为我国今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好一个重要的铺垫,在这样一个意义非常的开局阶段,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性环节至关重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赖两个方面的保障条件:一个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的发展;另一个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技能教育的ต提高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农村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保障农村生产和生活能够较好进行的道路、房屋、水电、家用厨卫设施、燃料乃至家用电器、信息网络等等;农村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指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包括农村产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和生产潜力,当前主要以现代农业的建立为标志,其任务就是以新的观念、装备、人才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农村的基础教育的普及、技能教育的提高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

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通过“物”这种“硬”的形式体现出来,是农村发展的实力基础,对其的投入收获是一种由实物和货币构成的“硬财富”;而农村的人的素质和人力资本则通过“软”的形式体现出来,是农村发展的潜力基础,对其的投入将收获科技知识、人口素质、文化成果等“软财富”。如果把前者称为硬基础,后者称为软基础的话,那么,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关键就在于必须狠抓这两个基础。

首先,从硬基础方面来看,我国突出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使农村、农业在整体发展上都ว落后于城市和工业,农民的收入也大大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并且这一差距还在不断的扩大。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农村自身的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和产业生产能力,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带动下,通过良性循环的方式来进行,甚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必须首先依赖于农村自身的经济实力的提高。

我国农村中不乏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域。如处于珠江三角洲的顺德,不但其基础设施早已进入超现代的阶段,而且其乡镇产业也以世界“家电王国”“家具王国”名扬海内外,其全国一流的“花卉生产基地”和“淡水养殖基地”更是彰显了其现代农业的巨大魅力。我国目前只要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农村地区,其经济发展、就业水平基础上都能够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这一点不仅可以从早已名闻名遐迩的华西村得到最好的印证,也可以从新近成为新农村发展亮点的北京市密云县河南寨镇荆栗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的奶牛新村等得到解释。 其次,从软基础方面来分析,我国突出的城乡差别♛巨大的二元结构特征,还可以从人的方面找到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城乡人口文化素质的差别,而这一差别又是由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造成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农村的人口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的人口素质。据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25~64岁人口受初中及以下教育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82%,这与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学生总人数的81%的比例基本吻合,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这些年不断发展的中高等级的教育成就被广泛的中小学的中低教育水平所淹没,致使我国这一年龄段高中受教育人口仅占到总人口的13%,高等教育人口更少的只占到5%,据估算,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相仿,比韩国还低近4年。这不仅与当今时代世界经济竞争以“头脑”竞争为基础的形势极不相称,而且也很大程度地背离了现代国民财富的计算标准。世界银行曾经在1995年对192个国家进行评估,对一国财富的构成做出了发人深省的结论:国民财富的组成中,物质资本占国民财富比重的16%,自然资本占20%,人力资本占64%。由此看来,我国如果不能够尽早把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基础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抓起来,并进一步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的存量,那么,就必然难以在将来以一个小学生水平的国家竞争力,与其他国家大学生水平的竞争力相匹敌。

从国家整体实力的发展上看软基础的作用是如此,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来看就更是如此。假如同样以农村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业来看,我国农业人口就业问题最突出地表现为劳动力供给量大而劳动力需求量小这一突出的矛盾,这也是我国就业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这一矛盾的时候,如果能够把劳动力的素质,抑或人力资本的因素与就业空间的拓展、就业需求✘的压缩结合起来,就不难得出化解这一矛盾的途径。从就业空间的角度来看,产业升级是扩大就业空间的宏观手段,然而人力资本不足会制约产业的升级,从而抑制就业空间的拓展;产业分工精细化是拓展就业空间的微观手段,人力资本不足会阻碍产业分式精细化的进行,从而限制就业机会的增加。而这里所要求的人力资本不仅指人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技术素质,更主要是指人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它不仅取决于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更取决于思想文化的自由程度,没有良好的教育体系和技能培训基础,人们这样的素质是很难被广泛培养起来的。再从就业需求的角度来看,国民教育存量和增量相对不足会增加就业的需求量,从而使教育这一就业压力的蓄水池难以发挥其潜在的巨大作用。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相应较大幅度地提高国民教育程度,尤其是提升农村人口的文化教育、技术知 ﭢ识水平,增加其受教育的年限,那么,不但就业问题,更深远的还有产业升级和国家竞争力的问题都将具有解决的基础。把时间拉近一点来看,这也是新农村的建设的重要务实内容,因为新农村其新还新在农村的文化氛围、农村的精神面貌、农村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它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手段,而这一切都是需要通过扎实打造农村的软基础来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必须同时狠抓这两个基础,尤如当年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样。没有扎实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力这一硬基础,新农村的建设就没有实力,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没有稳妥持续的农村基础教育、技术知识教育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这一软基础的打造,新农村的建设就会只有量而没有质,其长期发展潜力就会呈现危机。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