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4-12-26 02:09:2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的引导下,中国农村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使广大人民稳步的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关键字:邓小平;“三农”思想;新农村建设;共同富裕 从古至今,农业一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一直关注的大事。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邓小平早在1978年就率先提出了对农村的改革,对解决“三农”问题,乃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三农”问题的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公社化的集体体制,使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农民经过文革的十年动乱,处于不敢作为的阶段。在这种思想的困扰下,为了使占中国总人口80%的农民的生活改观,邓小平同志勇敢地站了出来,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明确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

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它地区,其它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共同富裕的道路至此正式提出,也使“三农”问题提到了改革的首要位置。

二、“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始终不渝地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解决“三农”问题,要切实抓好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关键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吃透中央精神,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始终不渝地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切实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

2、充分认识“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我国“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大难题:一是城乡差距大,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滞后;二是农民负担沉重,收入增加缓慢,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明显差别,且贫困人口过多,生产生活仍十分困难。

三是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也存在着与城市的差距,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劳动个体素质欠缺,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逐步缩短存在的差距,千方百计地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现代农ว业建设,确保农民增收。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总之,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建立具有乡土特色的新农村。一是要联系各地的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制度创新,在建设新农村落,切勿一味摹仿他人的示范成果☂。

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始终停留在一个“照搬照用”的层面,那么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意义。二是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创新制度。

在农村,国家出台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不是每一条每款都是完全适合各地的,他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出一套适用发展的新机制,同时对许多大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邓小平同志着眼于全中国的发展问题,从“三农”问题入手,使中国农村走上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三农”问题仍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邓小平同志的以农村改革为起点,农业发展为中心,农民富裕为目的的“三农”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1]袁永松.伟人邓小平:上卷[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全书:第二卷[M].中ร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