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新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综合性学习”,源自课标,课标提倡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在各个学段都有专门的规定、要求,认为“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它“致力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和校园内外学习探究的相互沟通”。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ล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它尤其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笔者在新学期伊始,就制订了“综合性学习”计划,并在已进行的前面两个单元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七年级新教材
一、二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这就是我”“漫游语文世界”。设计两个活动的意图是,通过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习自主组织、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语文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这就是我”活动目标是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反思自己成长过程,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使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在寻求别人理解中理解别人,增进自己与父母、教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达到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进而学会共处。笔者的做法如下:
一、准备阶段
1、开学第一周让每位学生的父母写一篇文章,说说自己的孩子。题目为《谈谈我的儿子(女儿)》。(家长能写的让家长写,家长不会写的,让家长口述,学生笔录)谁写的就署谁的名字,并把文章放在信封里,交学生带回来。
2、审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3、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位同学,发现他身上不易被人发觉的闪光点,真诚地加赞扬。
目的:懂得欣赏自己,学会欣赏别人,团结互助,营造班级和谐、友爱的氛围。
二、课堂展现风采阶段
1、各有各精彩:说说自己的血型、星座、名字的由来。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等内容。
2、请为我鼓掌:学生展示自己最擅长的,有讲笑话的、唱歌的、跳舞的,还有个人作品展示的……
3、答记者问:在同学的自我介绍后留一点听众提问的时间,三分钟“答记者问”,这一方面为了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互动空间。
三、写作阶段
综合前面两项活动的内容,写出一个真实的我,这次写作是在一定的积累上☁进行的,因而内容较为充实,有的别具特色,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意识。可以说他们在活动实践中已经开始学会探究、思考,这对一个少年来说实在是难得的进步。
四、交流成果阶段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评价,评选出优秀的文章(将在学期末集结成本)。老师对作品评价的同时,也谈谈对部分同学的最初印象,发掘优点、赞美褒扬、赏识关爱,迎合孩子们内心向善的心理,接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懂得赏识他人的可贵。
五、点滴真情阶段(公开家长的信)
以家长的拳拳爱心感动他们,以家长的殷殷期望激励他们,树立理想,奋发向上。家长的信学生没有看过,所以很自然地有一种种神秘感。当我抽念来信时,他们很认真地聆听,我把所有的信发给学生自己看,并要求他们回去写一篇读后感。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原来我的父母是这样爱我,珍惜我,而我却总是让他们生气和失望。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对我爱和期望……”有位同学这样写道:“……以前我总是喜欢顶撞父母,甚至还背后偷偷的骂他们,现在我真后悔……”类似这样的心声还有很多,学生的心与家长的心接近了,从最亲近的人眼中透视自己,往往有震撼心灵的效果。事后,我要求他们把家长的信和自己的读后感放入成长袋,作为一份珍贵的成长资料。
通过以上的系列活动,以我为中心,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感受了亲情的可贵;与同学的互动中,体会到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沟通、了解上;老师在活动中的桥梁作用也尤为突出的表现出来。此次活动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开启了一扇心灵的窗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正是《语文课程 标准》所要达到的学会自主、♀创新,终身学习的目的。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语文也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日常生活、报纸杂志、通知告示、竟聘演讲等方方面面都与语文相关,因而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清新自然,色彩斑斓的窗户。“漫游语文世界”就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搜集社会生活中新鲜语汇和不规范现象。在写作中学会观察生活,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为此,笔者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收集言语材料
首先通过一个有趣的广告阐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有这样一则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这则广告从反面入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入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在一句“没有加进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现出产品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练,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品则回味无穷.然后提出学习要求:
1.分组: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由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成八项内容,并指定(或由学生推选)小组长.活动内容包括: 广告集锦;校园风(校园流行语);口语荟萃(主要方言); 街头巷尾(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网络语言;网上妙语(短消息);对联;歇后语。
2.收集:学生利用放学、双休日时间,走向社会,在读书看报,上网与人聊天,访谈,看电视,逛商场时收集材料。(各组学生以收集本组材料为主,兼顾其他)
二、筛选整理
提出要求――筛选整理――制成卡片――交流读书卡――评评议议。
三、分析研究
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
a. 广告集✄锦:信心型、功用型、对比易记型、超常搭配型等。
b.校园风:精选校园流行语,对此现象的观点等。
c.口语荟萃: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d.街头巷尾: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
e.网络语言:74
5
6、8
8
6、青蛙、大虾等(根据语言形式分成四类:文字、数字、英文字母、符号)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母语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缺点。
f.网上妙语:(短消息)按语句含义、语法修辞、句式结构等方式细分。
g.歇后语:来历、种类(谐音式、摹状式、拟人式、讽喻式)。
h.对联:起源、种类(正对、反对、串对);修辞(比喻法、双关法、叠字法等)。
强调书写时注意事项,尝试创作。
四、展示成果
课堂上,由各小组派代表作主要发言,其他同学作简要补充,介绍本组成果。并布置随笔: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
五、活动延续
课后发动各小组学生进一步充实收集研究的内容,并自行题字、插图、设计封面编辑成册,作为成果在班上展览,并以此次活动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根据不同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由学生自愿组合,分组收集家庭、校园、社会生活中的言语资料,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并从中发现语文在生活中丰富多采的表现形式,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动力和信心,也增强认真学语文,规范用语文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其次强调合作精神:学会合作、共处,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整个活动过程即是一个组内合作,组外协同的过程;再次重视研究性学习,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每个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会有独特感受与体验,对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有不同程度理解与体会,使其探索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最后充分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感受到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生活处处有语文。
两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切实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氛围下,我们将开辟一片新的语文学习生活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老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