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品德课堂节奏,演绎快乐教学篇章

时间:2024-11-10 14:04:4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总有一些影片,如《音乐之声》《阿甘正传》等会被人一次一次地欣赏,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是什么让这些经典电影扣人心弦、百看不厌?我们感受对比一下,不难发现,让好电影扣住观众心弦的关键,正是其内在的节奏。经典好电影,无论是画面语言上、情感表述上、时间处理上、空间铺排上,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从而让我们的感受电影的张弛有度、疏密有致、动静相宜。由此我想到,品德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如一出电影,❥有着自身的节奏感,只要掌握好语言、情感、时间、空间上的节奏,同样能使其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就如一部经典好电影,让人身心愉悦、回味无穷。

一、掌握语言节奏,因文而变

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不仅是衡量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而且是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保证。那么具体到品德课堂的教学上,如何掌握好语言节奏呢?

(1)结合内容本身,注重音调的抑扬顿挫。单一的音调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感,如果根据教学内容,或高或低、或轻或重地让声调变化有致,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能轻易地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品德课本身就是一门生活德育课程,其内容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充满情感的,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这一特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轻重、高低、快慢和停顿,来展现课堂语言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受到感染、鼓舞和教育。比如,我在讲授《沿着江海走下来》这一课中,深情地向学生朗诵了书本关于长江的拟人化自述:“当我穿越大山,冲破峡谷的束缚(高、快),把人们安全地送到湖北省宜昌市时,终于(停)长舒了一口气,我举步漫游(慢),开始广交朋友。”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ม了,很快便在抑扬顿挫的朗诵声中,体会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爱国之情和自豪之感也油然而生。

(2)结合备课过程,注重语言的精雕细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语言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即要求文辞简练,但意义丰富,所举事例要简单,但昭示的思想深远。上品德课亦如行文一般,要达到这样的行文境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注重语言的设计和锤炼了。例如,我在《我们生息的国土》一课中,备课时设计了以席慕容的诗为导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简练的语言加上深情的吟诵,让学生一下子产生了共鸣。此外,备课时可多挖掘脍炙人口的流行语言,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购物的学问》的备课中,我搜集了一些关于合理消费的口号――“只买对的,不买贵的”“量力而行,量力购买”,等等,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在备课时已精心构思、精雕细琢。

总之,品德课堂的语言,需要结合学科内容本身和备课过程,为文而变,才能真正展现课堂的语言节奏之美,使学生如沐春风、悦耳悦心,从而形成高效的课堂。

二、调节情感节奏,因情而迁

(1)应注意感情强弱的变化。总体而言,情感的强弱要与所授内容的情感相吻合,对于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当怒则怒,对于优秀的品德和事件,当喜则喜。通过泾渭分明的情感是非判断,最有效、最直接地帮助思想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要注重各种情感的点拨和渲染。孔子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品德课堂中,通过情感上的点拨和渲染而建立的良好师生的氛围,比起生硬的知识传授要有效得多。针对学习内容而言,我们教授《寻根问祖》这个单元时,对祖国的伟大文明多了一分自豪之感;教授《地球真美丽》这一单元时,对我们可爱的地球多了一分爱护之心;讲授《土地养育着我们》这一单元时,对我们的土地多了一分感恩之情……针对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表现,对于不够积极的学生,多一些唤醒之情;对于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一些愉快之情;对于没能回答上问题的学生,多一些激励之情。师生的情感,在☏温馨的课堂中得到很好的交互✞和流动,从而让学生更易于与老师产生思想的共鸣。

综上所述,教师在品德课堂中,通过情感的强弱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情感的点拨和渲染营造温情的课堂氛围,让情感不囿于生硬的知识和信息的传递,而是随情而迁,在师生间自由流淌,从而让学生在自然、愉悦的情感节奏中,领悟到其中的道理,起到情理相通的良好效果。

三、控制时间节奏,因时而异

众所周知,品德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点拨,学生感知、感悟的过程。《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故此,笔者认为,在品德课上,应将更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感悟上,因而品德课堂的各个环节,不应是“平分秋色”的。通常说来,导入环节不宜过长,我会根据内容的不同,或诵读诗歌,或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利用简洁的过渡性语言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和启发。在学习环节中,教师应安排好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需要展开详细讲,哪些可以一带而过。再者,对于一些事件或热点讨论,不要担心“闹哄哄”的场面会难以掌控,反而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尽情讨论。我在《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一课关于下水道堵了怎么办的讨论中,就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发挥。在南方,雨季会常出现因下水道堵了而无法及时排走雨水的情况,许多学生都经历过,于是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各抒己见,出谋划策,不仅进行了四人小组的讨论,还派代表发表意见。在这个时间充裕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生发出各种感悟,没有标准答案。到这里,我并没有草草收场,而是利用好最后几分钟的时间,对学生们的感悟进行总结,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中国画的构图技法有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也形象地总结了品德课堂上控制时间节奏的技巧。比如,在讨论、练习等环节,尽量放手腾出足够的时间,做到“疏可走马”;在教师教授、直观展示等环节,尽量浓缩其精华,做到“密不透风”。课堂时间节奏的把控,并无定法,要因具体课堂时间节点而异,张弛有度,才能形成和谐优美、愉快身心的时间节奏。

四、扩展空间节奏,因地制宜

品德课程是一门生活实践课程,只有有效地扩展其空间节奏,让品德课程学以致用,才能多方面提升品德教育的力量,让学生情感内化为道德行为。

(1)从自然环境入手,拓展品德课堂的空间节奏。如在《地球真美丽》这一单元中,我就近取材,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走进学校附近的万亩果园,学生们在听觉、视觉、触觉、感觉等方面真切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以及探索大自然的乐趣,从而更懂得珍惜地球、爱护环境。

(2)从人文环境着手,拓展品德课堂的空间节奏。在《生活中的你、我、他》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结合学校手工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们带上在手工课上做的珠花、十字绣、手工纸巾盒等小制作,到社区的敬老院,作为小礼物送给老爷爷老奶奶。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和睦、温暖的社区关系,还体会到了与大家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并从中培养了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这就是我利用学校附近人文环境,有效拓展品德课堂的空间的很好例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品德课堂上只要从语言、情感、时间、空间四个方面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定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让师生在课堂中一同演绎快乐的教学篇章。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有效教学丛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牟春花.案例教学中的课堂节奏把握[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1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