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指利用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替换病变髋关节的修复手术,可以达到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矫正畸形和改善关节功能等目的,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疾患的主要方法,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康复护理密切相关。家庭康复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康复训练指导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2008 年8 月~ 2014 年12 月,我们对100 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同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2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20 例、女80 例,年龄58 ~ 87 岁;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0 例,股骨颈骨折160 例,髋关节病3 例,股骨头骨折7 例。按照患者出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1. 2 方法
1. 2. 1 ณ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访视及随诊,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心理护理支持、饮食指导、康复训练、髋关节保护技术及并发症预防措施等。出院前2 d 进行出院指导,同时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体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宣教方式: 在曹伟新编著的外科护理学常规基础上撰写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图文手册并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并进行常规门诊随诊。
1. 2. 2 观察组
1. 2. 2. 1 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由1 名副主任医师、2 名主治医生、2 名副主任护师及3 名主管护师组成家庭访视小组,由副主任护师撰写康复培训计划,指导护理小组成员于出院前1 周对患者家庭督导人员及患者进行康复计划的指导,家庭访视时间为出院后1、3、6、12 个月。
1. 2. 2. 2 心理护理心理支持贯穿护理干预过程始终,访视中,根据病情、性格、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家庭条件,给予个性化心理指导,了解康复过程中的困难,给予帮助、支持、解决。如对家庭环境提出安全建议,减少障碍物、改坐厕、设扶手、铺防滑地板等,并鼓励家属主动参与患者康复训练计划,营造身心愉快的康复环境,使患者在心理情绪、生活适应等方面达到良好状态主动接受康复训练。
1. 2. 2. 3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恢ฆ复情况继续住院期间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在加强患肢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行走训练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出院后至术后8 周,指导床上髋膝关节屈伸练习、髋关节内收外旋练习,3 ~ 4 次/d,每次10 ~ 15 min,注意屈髋角度逐渐增加,但不应超过90,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 臀肌收缩运动和直腿抬高运动3 ~ 4 次/d,每次以略感到肌肉疲劳为宜; 指导正确上下床使用助行器行走训练,3~ 4 次/d¡,每次10 ~ 15 min,站立位抬腿、后伸和外展练习,3 ~ย 4 次/d,每次5 ~ 10 min。术后8 周至3 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外展、直腿抬高和单腿平衡站立练习10 ~ 15 次/d,每次1 ~ 2 min,直至术肢能单腿站立。患肢可逐渐负重,术后用助行器或扶双拐6 周再改用单拐或手杖4 周,如无疼痛及跛行可弃拐。在康复训练中,要循序渐进,根据其情况给予指导。
1. 2. 2. 4 日常活动指导睡姿: 睡眠时双腿间放一枕头,患肢保持外展,防止患肢内收,禁忌两腿交叉; 坐姿: 保持髋关节弯曲不大于90 自行上下床: 将助行器放在健侧腿弯曲健腿伸患腿,向床边移动身体,将健腿移到床下,防止手术髋外旋,健肢在前,患肢在后,双手扶助行器,利用双手和健肢的支撑力挺髋站起,上床按相反顺序进行; 入厕: 使用坐便器,不要下蹲; 更衣: 先患侧后健侧; 穿袜: 伸髋屈膝下进行; 穿鞋: 选无须系鞋带的鞋,不穿高跟鞋或鞋底过滑的拖鞋; 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时健肢先上,拐杖及患肢随后; 下楼时拐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病情稳定恢复后,根据身体情况可选择散步、骑车、跳舞等日常活动恢复肢体功能。但应避免长距离行走,嘱患者坚持做到三不 ,四避免 。
1. 2. 2. 5 并发症预防在访视过程中,要重视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指导。据国内相关研究报道,大多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本身骨质疏松,年老体弱或伴各种慢性疾病,再加上术后卧床时间长、活动少、饮食结构改变等易使患者骨质疏松加重,易形成下肢静脉栓塞、压疮、坠积性肺炎、便秘、泌尿系感染;保证各种营养要素的摄入,合理饮食,保证每天饮水量达到1 500 ml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及深呼吸运动,预防坠积性肺炎。
1. 3 评价指标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1、3、6、12 个月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进行日常活动能力评定,正常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少。两组于出院后1、3、6、12 个月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分比较。Harris评分表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工具,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功能、步态、行走辅助器、行走距离、畸形、活动范围,依次是44、14、11、11、11、4、5 分,总分100 分,得分90 ~ 100 分为优、80 ~ 89 分为良、70 ~79 分为可、 70 分为差。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
5 统计
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 检验。以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出院后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2. 2 两组出院后Harris 评分比较见表2。
2. 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 1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家庭访视能提高患者对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患者肢体关节功能恢复,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后1、3、6、12 个月的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 ,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报告基本一致,说明家庭访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促使患者完成整个康复过程,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3. 2 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后
3、6、12 个月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说明持续有效的康复训练是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定期家庭随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性、专业的康复锻炼指导,并定期评估效果,有利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与国内相关报道研究结果相同。一方面,护理人员在家庭访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康复阶段及不同的接受能力制定康复锻炼计划,并循序渐进实施,提高肢体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护士在进行家庭访视中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性、连续性康复训练指导,及时发现患者有无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假体关节过早磨损、松动及脱位等并发症。使患者和护士成为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共同参与者,从而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3. 3 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其并发症防护已倍受关注。国内有关研究报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为3. 2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0% ~ 70% ,而家庭访视可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主要是通过是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全面、完整、科学、全程的康复指导。通过家庭访视,完善和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家庭康复知识,使家属主动参与到患者的康复中,从而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日常训练,并协助患者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 同时患者家属可以随时发现患者康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患者不规范的动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家庭访视对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