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中的中国元素讨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新媒体的概念,中外学界众说纷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新媒体的概念宽泛而不确定,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的,正如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燕翔在《新媒体艺术》一书中概括到: 新媒体艺术是指在新科技、新媒介技术基础上产生的艺术形式,以新的光学媒介以及电子媒介作为艺术基本语言打造出的新媒体艺术是艺术与媒体技术的完美融合。形成了录像艺术、多媒体艺术、网络艺术、远程通信艺术和遥感艺术以及人机界面装置艺术等为主要类型的新媒体艺术景观。
一、新媒体艺术☠对传统符号的借鉴历史
新媒体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传统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顾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首€先将传统哲学思想禅宗哲学融入新媒体艺术的是多媒体艺术家、激浪派运动的一员、视频艺术之父白男准,在他的✎视频装置作品《电视佛》中,佛陀的塑像与电视中播放的佛像相向而坐,象征了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截然不同和对立。我国的新媒体艺术发端于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这一时期的新媒体艺术家大多出生于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巨大转型给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与消费社会背景下何去何从; 当代青年对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反应,成为了新媒体艺术的主要题材。如黄岩的《中国山水纹身》系列作品,王庆松的《老栗夜宴图》、邱志杰的《九宫千字文》、《推背图》等作品都是融汇东西,以东方的形式传递当代的观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观念的不断更新,虽然我国的新媒体艺术与国外相去甚远,但新媒体艺术的本土化实践也由简单模仿西方到吸收不同文化的经验不断尝试创新的形式。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形式和鲜明特征,国外艺术家们也频繁参与到新媒体艺术的中国化实践,将对中国文化的独特体验融入作品,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新的艺术形式。
二、对于传统符号形的解构与重构
对中国传统符号造型的解构与重构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符号具有多样化、丰富性的特点。有民间装饰图案如青铜器图案、漆器图案、织绣图案、玉器、画像砖、画像石、瓦当图案、瓷器、雕漆、景泰蓝图案等; 民间吉祥图案如龙、凤、鸟、鱼、蛙、虎、蛇、生命树、山、石、河水、太阳、月亮、蝙蝠等;民间戏曲图案如脸谱图案; 民间传统宝相植物图案如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兰; 还有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福禄寿等吉祥文字。这些传统符号造型概括、抽象,用色浓烈、对比性强,具有强烈装饰性,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凝聚了华夏民族的智ย慧,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和艺术审美方式。陈小清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数字京剧》,就选取了中国京剧脸谱和传统纹样作为主题,运用动画影像投射到用传统手工烧制的双体陶器身上,并用混合互动技术实现了观众的参与,突出表达现代数字技术与中国文化艺术的相互交融的精神内涵,在音乐形式上也大胆结合了传统京剧和现代西方的打击乐,实现了东西音乐的相互碰撞,向观众展示了京剧脸谱的千变万化,使传统文化通过新科技的力量展示在世人面前。
新媒体艺术团队Hibanana 的视觉影像作品Sound Mountain,在这件影像作品中,Hibanana 运用__黑白两色的线条勾勒成的数字山水,其中的不断变化波形的群山就是解构了的中国山水画,达到了东西文化的完美结合。相对于民间艺术符号的粗犷与大胆,这种类型的传统符号是属于中国文人的,内敛、含蓄,追求一种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意境之美。
对传统色彩解构与重构
道家主张玄学,崇尚黑色,认为黑色是众色之首,阴阳高于万物,黑白也就高于五色。《周易》的阴阳八卦图便是由黑白两色组成,阴与阳对应的色彩便是黑与白,阴阳八卦图中的阴与阳可以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与之相应,黑白二色也可不断转换,黑可以当做白来使用,白也可以作为黑的角色而存在,正如清代邓石如称: 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同时黑白两色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色彩,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黑、白、浓、淡、干、湿构成了中国绘画的六彩,黑白两色看似单纯,黑加白却可变换出千变万化的层次、色调,虽然中国绘画中所说墨分五色,但又岂止五色? 简单的黑白两色,可以概括表现出天地万物间的不同色彩关系,与西方绘画相较中国绘画不追求丰富的色彩关系或是与对象的肖似程度,而追求是一种意境之美。就是这种看似单纯的色彩关系造就出中国绘画的空灵、雅致、悠远,飘渺和虚无之感。
安得列亚斯韦伯和motiondraw.com 共同设计的网页界面《中国魂》,就是运用黑白两色的手绘线条描绘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场景、器物的图形,使中国精神融入流动的线条中。交互设计师乔纳森袁的个人网站界面,也是利用的是黑白两色,将图形处理成类似水墨的剪纸化效果,营造了一个看似水墨实则是照片处理后的有中国画意境的剪影效果。
对传统绘画构成方式的解构与重构
中国绘画独特构成形式是与其有着不同于西方绘画的透视习惯有着密切关系。中国绘画既不讲求平行透视也不讲求成角透视,它的透视是一种无中心的散点透视,讲究的是边走边看,是一种动态的观看方式,正如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山水画的三远表现法: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是一种全景式的长卷式构图。在徐冰的从公开网络视频监控中剪辑的作品《蜻蜓之眼》中便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去中心化的散点透视的画面构成,不断游走的散点透视的监控画面形成了新的视角,告诉观者真实世界的样子。徐冰的另外一件动画作品《汉字的性格》在屏幕形式上也是以类似中国画的卷轴形式展开。
而中国绘画的构成形式除了长卷之外还有一种独特的形式就是圆形构图,中国人崇尚圆形,天圆地方、外方内圆、圆满、团圆、圆融,圆不仅仅是一种几何形态,更是中国人包容、圆通、中庸的生活哲学。圆形的画面构成运用,使画面中大面积的留白与居于画面一角的画面主体在势上达到了一种均衡,并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在整幅画面循环往复的巡视整个画面,达到了一种空灵的效果。唐茂宏动画装置兰花指及其相关的丝网版画兰花指、《你们是我的家园》、《星期天》等作品均是以传统中国绘画的圆形作为构图形式,所有的内容都表现在了一个圆形的传统中国花鸟画的框架中。画面内容荒谬、怪诞,用类似于白描的线条勾勒、风格写实,画面内容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而就是这种看似毫无关联的单独片段,却营造出一种类似于梦境的超现实主义的奇幻风格。
对传统文化动态特征的解构与重构
徐冰的17 分钟动画作品《汉字的性格》不仅在画面构成形式上采取了中国画的卷轴形式,而且在内容上通过对中国汉字独特书写方式的解构,表达了中国书法的独特书写方式与中国民族特殊性形成的关系。整件动画作品以汉字一的书写动态开篇,在对赵孟頫手卷《大乘妙法莲华经卷第三》的观看、分析过程中,联想到中国人的民族性与汉字千百年的发展历史、书写方式的内在度独特联系。
对传统技法的解构与重构
多媒体艺术家乐森的数字影像作品水墨视频,以视频录制水墨的交融相会,再以数码特效渲染出颜色和动感,以视频的方法演绎传统绘画。德国艺术家罗伯特塞德的抽像影像作品《黑镜子》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解构与重构; 林书民影像作品《山河》中以山水为元素,用一种中式的极简美学,利用光将山水的形态剪影化、意象化,以科技为转化和隐喻的手段,呈现了当代的山水情境,是剪纸艺术的当代性表达。艺术家陈邵雄的动画作品《墨水城市》、《水墨日记》、《水墨东西》用水墨画形式,表现现代都市生活中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琐碎细节,将传统水墨技法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三、新媒体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神的解构与重构
对中国传统观念、精神的借鉴
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有三大高峰: 老庄哲学; 魏晋玄学; 儒释道哲学;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的运用更加宽泛,通过对抽象精神性符号的解构与重构,形成真正的在内在精神、外在形式及符号语言上都具有中国本土特色、民族特色的当代新媒体艺术。如华裔美籍艺术家李小镜的二维影像作品人兽之间的第一部《12 生肖》,取材于中国佛教中的六道轮回观,利用中国文化中的12 生肖与人脸合成,暗喻物种间的异同。艺术家曹斐的《中国崔西馆》是一场虚拟游戏世界于现实世界的互动,最终的情感体验是与道合 ☻一的高峰体验。邱黯雄在实验动画水墨作品《新山海经》是对先秦古籍《山海经》的重新解读,作者虽然运用的是传统水墨语言,但是在画面形式上既有的中国古典绘画的风格特征,又有当代水墨的抽象构成形式,努力探索古今两个时代中国美学之间内在联系。作品借古讽今以充满奇思妙想的幻像批判现实世界的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扩张引起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了争夺能源引发的战争及这一行为造成的妇女、儿童等无辜者的死伤。
黄石、李敬峰的互动投影装置作品《空窗子》,它的设计理念源自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庄周梦蝶,作品使用中国传统木质花窗式样的电子屏作为画面的外框,作品通过观众佩戴的头带来分析观者的脑电波,以此实现观众和作品的互动,当观众戴上头带后,一只蝴蝶会出现在屏幕上,屏幕的下半部分点缀着丛丛竹影,蝴蝶会根据观众脑电波的变化而上下飞舞,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画面。若观众处于放松状态,蝴蝶的飞行轨迹将会是不断前进,最终穿过竹林到达终点。一旦蝴蝶到达终点,画面将重新变为虚无。庄周梦蝶,焉知是梦?
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借鉴
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核心是意、境,单纯的色彩、独特的观看方式和透视方式创造的是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境是意的表象,意存在于境中。如台湾艺术家林书民的视频作品《山水》系列就是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完美诠释,作品的外在形式是中国山水画,只不过传统山水画是二维平面的,而林书民的作品是三维立体或动态的。虽然运用的是现代科技手段,但却有传统文人画的意境,作品中的山不是传统的二维平面的山而是经过艺术加工做抽象处理真实的立体形态,水也不是传统的水,可以是由观者编辑的手机短信汇成了水的意象,也可以是投影设备投出的动态的水,山、水通过光电传媒的作用不断的进行真实与虚拟的互动,成就了一幅不断运动着的充满意境之美的中国传统山水画。
四、结语
传统艺术元素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当代性解构和重构,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传播和延续,也使新媒体艺术作品在具有高科技的表象下,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