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校企合作机制实践探究

时间:2024-12-26 15:48: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文章在对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合作困难的因素进行分析后,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为例,从四个方面对校企合作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为校企深度融合中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0引言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高职教育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出符合企业和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生产、服务、管理”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1]。物流行业融合了生产、运输、仓储、信息等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操作型人员。目前就业市场上,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另外一方面企业面临着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供需矛盾,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1.1校企双方的合作理念存在差异

首先,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方,对校企合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校企合作往往拘泥于表面形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没有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签订实习合作协议,仅仅是为了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规定或者完成上级部门的评估要求,协议所涉及的实质性内容不多,可操作性不强,学校忽视了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不大,校企合作意识淡薄,把校企合作当作招聘员工的一种途径。企业不注重、不参与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单方面的任务,企业只选人不育人,忽视了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对人才的培养[2]。

1.2校企合作双方目标不一致

物流企业的直接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在目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背景下,企业在用人观念以及用人制度方面较为急功近利。如果不能较快产生经济效益,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接收学生进行实习。同时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企业要派专门的人员指导学生实习,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此外,企业还担心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而学校方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由于双方目标的差异,合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冲突。

1.3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开展,必须要建立起健全的管理体制,对校企合作双方进行长效、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但现阶段,校企合作双方的关注点没有聚焦在Ⓐ相互帮助、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合作体系,无法达到校企双方共赢的态势[3]。虽然,现阶段教育部门、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校企ϟ合作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但这些基本都是指导性意见,尚未将具体措施、规定、方法落到实处,且文件中对企业方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学校方的支持力度,取得的效果都较为有限。

2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困难的因素分析

2.1校企合作外部条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尚未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缺少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做支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不对等,企业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这些外部条件的欠缺导致物流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难以向前推进。

2.2学✪校方合作能力不强

学校教师队伍在校企合作的开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任™教师缺少物流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不能为企业解决其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专任教师大部门时间都用在学校日常的教学、科研事务中,两方面因素使得企业缺少合作的热情[4]。

2.3企业方合作参与积极性不高

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可能较多,但很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为便宜的劳动力,不想也不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这些企业校企合作不稳定,经常出现企业退出校企合作。由于企业和学校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在企业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时,也会使得校企合作难以推行[5]。

3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建于2006年,学院一直秉持着培养实践操作型、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经过这些年来的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物流管理专业被确立为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了大批专业知识深厚、服务技能娴熟的物流专业性人才,但在专业发展和职业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过以上问题,现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采取的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如下:

3.1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学院构建了由“政府、物流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四方组成的校企合作组织结构。学院与南京市物流行业协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交流,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借助物流协会的广泛资源,为学院和当地企业的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此外,发挥学院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教师的人脉资源,很多老师借助于自己的社会资源联系当地有意愿和学院进行校企合作的物流企业,推进学生实习实训的开展。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包括苏宁云商、宜家家居、京东物流、孩子王、苏果超市、萱子饰品、宏图三胞等。学院为每家校企合作企业指定一位专门的实习基地责任老师,负责与企业、学生沟通交流,准确掌握企业需求,了解学生就业意向,为企业、学生、学院三方信息的交流牵线搭桥,确保长期企业顶岗实习、短期企业实训能够有效平稳的展开。

3.2推进“四阶段递进、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采取基于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2+2+1+1”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2+2+1+1”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是指:将高职教育的六个学期按照能力层次的要求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大一两个学期

(2)的校内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第二阶段:大二两个学期

(2)的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期间包括校企合作企业的短期实训、专业课程的校内实训、组织学生企业参观学习以及参加省市的职业技能大赛等,增加学生对物流企业和物流岗位的直观认识;第三阶段:大三第一个学期

(1)校外长期顶岗实习,企业、学生双向选择确定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其中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实践操作中;第四阶段:在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结束后,一部分学生会继续在原来实习的岗位上实习或者和单位签订正式工作合同,另一部分学生会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就业单位。

3.3建设“校企融合、信息双向传动”的教学平台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校企融合、信息双向传动”的信息化平台,将物流工作实际操作中的场景和遇到的问题融入物流专业课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对物流工作岗位有个直观的认识。学院专任教师在物流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优势,物流企业技术人员的优势在实际操作的熟练性和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往往专职教师在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运用方面不如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企业技术人员往往能做好,但不一定能指导好、讲解好,也不定熟悉其中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这样对专职教师和物流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对接,相互学习、信息共享,形成信息的双向传动平台,实现“专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取长补短、双赢的局面。同时,学院学生毕业论文实行“双导师”制,即一位校内专职教师,一位是学生实习单位企业工作人员,实现校内、校外共同指导,双方相互学习。通过企业、学校系列的合作,提高了学院老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从中获益更多,将校企合作落到了实处。

3.4发挥物流管理专业的引领带头作用,推进物流专业群建设

财经与商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涵盖的专业有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商务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成果等都可在其他三个专业中进行开展和实施,从而推进南京市现代服务类专业群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渗透,逐步全面开展的局势。

4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共同努力,同时离不开政府、物流行业协会正确的引导和支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实训实习等方面要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紧跟物流企业的需求,多形式、多层次的与企业进行合作,加深校企资源的相互开发和使用,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为我国物流行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强,朱桥艳.“珠三角”区域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现代服务业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5

:4-8.

[2]黄才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

:66-69.

[3]陈玉芳.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科技经济市场,2014

:156-157.

[4]李英.物流管理专业深度校企合作的路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

:170-172.

[5]刘伯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与启示[J].物流技术,2013

:470-473.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