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信息共享空间实例研究综述

时间:2024-12-26 04:07:0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空间理论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更新。近年来,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屡见不鲜,在国外,它是一种新型的图书馆;在校园,它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模式;在网络,它是一种共享的交流社区;在图书馆,它是一站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应用研究,特别是成功IC的实例探究,必将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本文以2008-2012年来源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全部文献为数据源。分别从文献增长量、作者分布规律和期刊分布规律等方面,用EXCEL作为数据处理工具,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5年来信息共享空间理论在图书馆领域的发展。

2.结果分析

2.1载文量分析

在相关的领域,文献的数量反映出该学科研究的水平和发展状况。笔者选择“篇名”作为检索字段,选取“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中心”“信息共卐享区”“Information Commons”为检索词,并选择“精确匹配”检索模式,于201☿3年6月6日在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出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论文675篇。经分析,发现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多数是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方面,除去重复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98篇,占总文献量的88.6%,文章仅就近五年✌文献数量分布情况做如下统计,如图1所示。

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最早的一篇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是在2005年。作者是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研究馆员,文章探讨了在开放存取运动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信息共享空间及其对图书馆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令人遗憾的是作者只是向我们阐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影响,并没有详细说明“信息共享空间”如何建,怎么建的问题。随后,李秋实、陈琳、马凌云、朱琨等作者分别就信息共享空间的使命、资金、空间布局、人员配置与服务特色等方面,提出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若干建议与思考。调查表明,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工作是深化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服务范围,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潮流。预计未来几年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文献量还会不断攀升。

2.2作者分析

在某一领域,从作者发表文章的数量,可以直接看出该作者对此研究领域的关注程度。在检索出的598篇文献中,共涉及到70名作者(含合著者)发表文献数量超过两篇。如表2所示。

表2 作者发表文献情况

由表2可知,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文献中,被收录2篇文章的作者占51.4%,被收录3篇文献(含3篇)以上文章的作者有34名,其中任树怀和盛兴军两位作者分别公开发表13篇和11篇论文。上海图书馆的任树怀研究馆员主要关注的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实体空间的构建模式与实施策略,相继提出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模型及功能,以及Web3.0技术下信息共享空间的新发展。而盛兴军副研究馆员则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创新模式。

2.3期刊分析

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通❦过对所有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文献进行统计,尤其是对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该文献领域的数量进行统计,为研究人员提供重点阅读指导,也为文献管理提供了依据,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该刊物的办刊特点。节约了研究者的调研时间,节省了大量的资源。

见表3:

3.各阶段的研究情况

目前,国内有一批关于研究信息共享空间的作者群体,主要是以核心期刊为主,出现了许多的具有影响力的作者和文章,在研究内容上主要以高校图书馆IC的服务研究为主,这反映出当前国内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从时间上看,国内研究IC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IC的理念刚刚引入国内,这时期国内尚未出现关于IC的实例研究。2006年是国内关于IC实例研究的形成时期,研究内容以解读和介绍为主。2007年到2008年,是国内关于IC实例研究的发展时期。国内对IC的构建、服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IC本土化建设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2009年到2010年,是国内关于IC实例研究的逐渐趋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国内开始兴起研究热潮。

总体来说,当前的IC研究有国内和国外IC相关问题研究,即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经验的探索,更有对于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热潮的反思。

4.结语

通过对国内信息共享空间实例研究综述的文献计量分析,不难看出信息共享空间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国内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正在呈上升趋✪势,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有待更深层次的扩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