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

时间:2024-11-10 15:39: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编者按] 正当教育信息化走向融合与创新之际,以MOOCs为代表的新型在线教育服务模式对高等教育改革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这一课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决策者的关注。MOOCs的本质及其创新意义、发展战略与路径,对包括高校远程教育及开放大学在内的高等教育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等,相关讨论可能都要求我们更多地聚焦于MOOCs登陆后所涉及或折射出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各种问题。

MOOCs:在线教育推动高等教育

生态体系变革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认为,要充分看到以MOOCs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正在推动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的变革,这既是技术发展推动的结果,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教育和学校的社会功能等基本问题,并据此构建新的、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发展愿景及其实现方式。

郝克明指出,在以MOOCs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应深刻汲取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与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提倡和努力促进高校特别是名校与开放大学以及高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盟。这将是今后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开放大学和网络教育机构应该成为新一轮在线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高等学校的在线教育应加强与开放大学的合作,促进高等学校和开放大学之间的优势互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MOOCs,这可能就是中国MOOCs发展的路径选择。

郝克明认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要实现三个转变,以明确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定位和价值取向,实现由原来注重校外继续教育办学向兼顾校内服务的转型: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向以教学应用为重点转变;从提供一般性技术服务向提供精细化数据和信息服务转变;从关注资源提供和教育服务向关注学习者实际受益转变。高等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不应仅停留在硬件和资源建设上,更要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质量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

“离线+在线”混合式教学:

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慕课工作组组长李晓明教授认为,“慕课”是指“mooc”,它和“MOOC”不同,有相对系统而完整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免费或收费很少,有教师或助教的参与。而“MOOC”是以“mooc”为典型代表的在线教学理念与技术,包括“mooc”“spoc”“nooc”等。他提出,慕课(mooc)对教学改革有三重促进作用:一是学校可ล借助其来推动“离线+在线”的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可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激发其教学激情,从而更好地营造学校的学术氛围;三是可帮助大学履行为社会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责任。开设慕课(mooc)的成本包括设施成本、人力成本和机制成本。学校越是认为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声誉,有利于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负担感就越小。

李晓明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离线+在线”的混合式教学可以促进普通高校的教学改革。大学是否进行教学改革,是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从教学成果和成本两方面去考虑。如果这种方法既可以明显促进学习效果,其成本又在可接受范围内,甚至可降低成本,那么大学就很可能会采用这种方法。而利用在线教学技术进行的混合式教学,也即“离线+在线”混合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方法。信息化社会中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以知识传递为主的传统课堂很难满足其学习需求。而利用在线技术进行“离线+在线”的混合式教学,有助于优化教学活动,进而满足学习需求、改善学习效果。

开放在线教育:MOOCs的终极回归

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建钢研究员通过分析MOOCs的相关研究文献指出,关于MOOCs的学术研究偏少,介绍预测偏多;更多研究开始关注多元化、评价和质量保障;对相似的研究主题,不同研究者各持己见。他从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研究路径、教育管理与学习组织、学习方式与知识建构等视角展开分析,认为知识建构依赖分布式网络知识体系,学习者和生产者的大脑优先建构相关的知识网络,特殊存储个体特征明显的知识内容,而更大量的知识内容可分布式存储在信息网络的其他节点甚至他人的大脑中;当需要知识内容时,学习者可以借助多元网络系统来实现“人机”和“人人”等互联互通的泛在学习。泛在学习使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学习活动与工作、生活融为一体,人们的学习观从技术视角转向学习视角,从重视学校教育转向全面关注正式与非正式学习。

程建钢指出,从教与学的理论谱系来分析,MOOCs应用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刺激反应,理论单一、模式单一,有严重的短板和不足。他介绍了“清华教育在线”这一泛在式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系统(U-MOOCs)所支持的基于泛在学习的学习方式。他认为,通过研究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促进,并结合“清华教育在线”15年的实践历程来看,MOOCs最终将回归开放在线教育。MOOCs的最大价值体现在向全社会彰显了技术影响教育的巨大潜能,但它不是解决高等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更不是所谓的“革命”,而是推动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催化剂。MOOCs是在线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需要从系统论视角认识和把握“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发展规律,使MOOCs回归到网络教学与开放远程教育的系统中。他建议高校在教学层面将MOOCs逐渐融入网络教学,在办学和管理层面逐渐回归开放在线教育,在教学改革层面更加关注混合教学,在学术研究层面推进泛在式在线教育体系的创新。 MOOCs与教学改革:落实“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上海交通大学MOOCs推进办公室主任、MOOCs研究院院长江志斌认为MOOCs能够实现大规模、高质量的共享教学。互联网、云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MOOCs引起教学方式的改变,人工智能、大数据取代老师的大部分重复性工作。高水平或有特色的大学遴选最优秀的课程建成MOOCs,通过精心设计与制作,使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更加符合教学规律,让高水平教师能参与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并提供优质平台,设计缜密的教学组织,采用科学的运行机制,以及以智能化平台去支撑;而混合式教学等的实践,符合优质教学大规模、高质量共享的条件。

江志斌指出,MOOCs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知识记忆水平,有利于实现先进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可以解决传统课程难以做成、没能做好,即便能做好也代价高的问题。从MOOCs的教育学特征来看,MOOCs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可能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江志斌认为,MOOCs是一种特殊的在线课程,不要把所有的在线课程都当作MOOCs;MOOCs不仅是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先进教学理念下的有组织的教与学的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购买MOO☠Cs;MOOCs的主体应该是大学;MOOCs是优质课程资源的大规模、高质量开放与共享。因此,不能所有的大学和老师都来建MOOCs,但却可以建SPOC,满足本校的教学需求。MOOCs为优秀学生提供无限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继续教育需求,有利于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注重MOOCs的本土化与多样性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的Kirk Perris博士认为,目前大部分MOOCs平台选择和世界著名高校合作,由这些学校来提供课程,但是有很多非精英机构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并且,很多专业的远程教育机构在教学设计上具备丰富的经验,MOOCs供应商可与其在课程设计方面开展合作。MOOCs供应商还可与某行业的公司合作开设课程,这将大大增进公司雇主对课程的认同,从而提高课程的注册人数和MOOCs平台的效益。供应商还应考虑,在提供课程时应该更关注课程的宽度,即课程所涵盖的学科范围,还是应该更关注课程的深度,即平台提供的课程体系在一个领域的完整程度。国外实践表明,注重宽度的MOOCs平台更成功。

在课程设计方面,Kirk提出,要正确对待国外课程。国内的MOOCs平台在引进国外课程时,要注意课程的本土化,这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翻译的问题,还要考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文化背景是否符合本国学习文化。要注意增强MOOCs的多样性,目前MOOCs平台上的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大多是行为✔主义,基于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而设计的课程较少。MOOCs供应商可以提供基于不同学习理论的多样化的课程。课程设计人员不应该太在意课程的注册人数,而应该更多思考如何设计才能让课程获得更持久的关注。让学习者可以自定步调地学习是让课程获得更持久关注的有效方法。同时,还要重视对交互的设计,给予学习者更愉快的学习体验。

开放大学发展MOOCs的整合之路

国家ฃ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少刚研究员认为,价值可以通过整合来创造,也可以通过专业化途径来产生,而国家开放大学发展MOOCs应走整合之路。他提出,MOOCs遵循网络协作原则,进而催生教育基本要素在“互联网+”时代发生十大改变:资源从所有转向所用;教师从个体转向团队;学生从“圈养”转向“散养”;校园空间转向开放;教学方式转向多样;学习内容转向微块;教学管理转向灵活;教学投入转向开源;学习证书转向多主体;学习时段转向需求引导。不论怎样的改变,落脚点仍然是“用户至上,内容为王,服务增值”。他认为,MOOCs正在实现跨界颠覆,其跨界的三种营造模式分别是:中介模式,即企业“搭台”,大学“唱戏”,社会分享各大学奉献的优质课程,大学承认社会学习者课程学分,让希望读大学的人有机会获得目标大学的证书;主体模式,即一所大学全球聘请教授,包括来自生产与实践一线的名师,学校课程开放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有支持的学习;“任性”模式,即企业自导、自演,搭建学习进步与财富积累的“彩虹桥”。

在张少刚看来,MOOCs正以课程文化特质影响教育变革。在课程合作上,MOOCs可以镶嵌于课程开发中,其设计者可以和其他课程提供者一起,合作提供有差异的课程,营造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在课程对话上,应注入课程的民主性,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是与课程利益相关人展开的平等、互动的对话;在课程探究方面,要强调课程的科学性。

正如与会专家所言,有关MOOCs的讨论还在不断延展,此次研讨会上呈现的分享与观点碰撞即是其表现之一――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必将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MOOCs的本质意义与创新价值究竟是什么?MOOCs会是教育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甚至唯一重要的事情吗?有关MOOCs的呼声如此汹涌,我们应当如何回顾中国远程教育的征途,又当如何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数十年的积累以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十多年的经验中汲取推进相关实践的动力?通过MOOCs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我们急需的抓手和切入点又在哪里?究竟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相关创新的探索?显然,围绕MOOCs的学术研究,仍有待于继续深化,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当下国际远程教育、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需求,对我国而言,更有现实的本土驱动力在推动。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