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汉文化重要的载体便是汉语言,而影响汉语言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汉文化。在对少数民族进行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体现出德育思想,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水平的基础上,还应该促进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应该不断地在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培养他们人文素养的基础上Σ,提高少数民族的汉语文教学水平。
一、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质
在汉语文中渗透德育,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导实施德育教育的基本理念。其次是育德于教的教育方式。在汉语文教学中来挖掘德育资源以及渗透德育教育的技术方式称为育德于教。汉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渗透德育的实质性以及重要性,并且要充分落实渗透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巧妙的渗透德育,同时在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在少数民族学校汉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都采取单一的课本传授模式。即使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忽视对学生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学科知识的教育,对德育知识只是略微涉及,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汉语文不但具有较高的情感性,而且还有较高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充ร分利用这一点,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ผ。汉语文优势特点会给在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突破口,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三、目前汉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模式比较落后。目前在少数民族学校里,教与学之间的学校效率非常低,一些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知识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汉语文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理论性教育的培养,对汉语言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并不重视。其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以课本为主要学习对象,同时会采用读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少创造性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没有新鲜感,从而会降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最后,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在一些少数民族学校中,汉语言教学课堂往往缺少活力,学生根本不愿意主动的配合教师进行教学,同时学生们的思想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日常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自我发挥、自我展示的空间,更别说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其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并且教学理念也比较落后。
四、在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
要想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文章产生共鸣。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当中,用心去感受文章的灵魂,才能真正地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德。所以,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要让学生融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出✈自己的情感。
(二)有效的挖掘德育资源
在汉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德育的内容,在其中包含一些自强不息、尊老爱幼以及诚实守信的真实案例,在这些德育的素材中还包括少数民俗的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文化印迹以及发展历程。教师在讲到这些优美的语言、文章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要对其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增加他们对祖国的热爱程度。
(三)要注重汉语言的训练
在汉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进行文字写作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掌握汉字,同时能够提高灵活运用汉字的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学生在仿写林希散文《石缝间的生命》中句子的时候,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当它们找不到泥土的时候,它们可以把最后的一丝希望寄托在石缝间;当找不到生命营养的时候,难道我们就应该放弃生命吗?这句话对其他学生影响非常大,汉语文教师对这两句话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让学生知道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以怎样的状态和思想去面对。让学生模仿经典的句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汉字运用的能力,还能让学生真正地领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面性人才在当今社会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汉语言文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因此,学校要不断地改变传统教学思想,要意识到汉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汉语的应用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们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汉语文教学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人才,从而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