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教育德育教学初探
摘?要:《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故而,第一堂德育课就是在新生进校门之后,帮助他们明确来校的目的,做好前期的规划,夯定坚实的基础。对于技工生来说,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德育相关课程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本文就技工教育德育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学生由基础教育转入技工教育应有一个过渡,由于基础教育的方向与技工教育的方向有不同之处,而教育过渡这个过程基本上没有被教育部门或学校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公共课程中的德育课教师就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
关键词:德育 基础教育 技工教育 过渡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技工教育的比例相对偏低,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但毕竟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传统并受“学而优则仕”影响深远的国家,很¿多家长还是趋向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念。而世界将进入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多元化的时代,我国作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大国,不仅需要数以亿计的劳动者,还要求劳动者技能高、品德高、素质高。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不了我国全面建设的需要,尤其职业教育中的技工教育更甚,生存与发展可谓举步维艰,且不说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也堪忧,技工学校的生源基本上是考不上大学的高中生和考不上高中的初中生以及未上学过早步入社会的回炉人员。故学员整体上不仅参差不齐,而且种种“问题学生”大量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羞怯、自闭焦虑、自私懒惰、烦躁空虚等等,教育他们必定是用心又辛劳,费时又费力。故而新生入学时的引导和过渡尤为重要。
古语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笔者想说:“上好入学第一堂课,可能会决定学生的未来生涯”。
一、上好第一堂课,明确目标
德国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总要说一句话:你们来到这世界就是为了工作而来的。可能原话不是这样,基本意思差不多,表❥达的就是无论学知识、练技能还是上学读书、选专业都是为了将来的工作。他们从小就使孩子心中明确目的,形成思想,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与成长是有很大好处的。
笔者在学校所讲授的课程是属于德育类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新生入学笔者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第一课时总会向学生提问上学的目的或为什么而读书,笔者会联系着覃彪喜先生的作品《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和敬爱的周总理年轻时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给同学们讲,并使讲授内容接技工教育之地气,也会结合笔者学校的育人理念:“塑造成型、培养成人、锻造成才”的三成教育理念。在使同学们明确上学目的的同时,顺利地把学习方法也过渡到技工教育的教学方法中来。不过好的理念如果仅停留在口号上,不在学生思想中扎根,不执行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说出来而做不到只能是空谈。德育教师不仅要在帮助学生过渡时运用适宜过渡策略和实施办法,更要以实事求是的本土化方法,使基础教育与技工教育在学生思想中形成良好衔接,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同时也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
二、引导理论联系实际健康成长
“为什么到了一定年龄要进入学校读书?”一个原因是学校生活是为成年生活做准备的。但很多学生并不明白,基础教育学生如此,职业教育如是此有时候大学教ร育同样如此 ,这可以怪罪于家庭教育,但作为教育工作者也难辞其咎,所以,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现在的读书就是为将来的就业、工作或生活服务,而且必须用孔子教给我们的“诲人不倦”的方式去告诉。当他们从基础教育过渡到技工教育时能明确上学目的,可谓学生幸甚,老师幸甚;如果过渡时能着手并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那将学校幸甚,国家幸甚。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确定发展目标的同时分析自身条件,规划发展阶段的同时制定实现措施,并且要区别技工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明确技工教育中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做到适时适事地调整。当然培养健康身体与健康心理也得重点介绍,使学生在技能和品行两方面齐头并进,这也需要德育教师或班主任老师在帮助学生完成过渡时,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与学生进行沟通或访谈,使同学们过渡后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身心也得以健康成长。
三、升学与就业并行迈向成功
升学与就业犹如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是必须让学生明确的,一般认为基础教育以升学为导向,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我们以这种说法来过渡是否可取呢?笔者认为这种宣传的方向和理念是值得商榷的,升学与就业还属浅层意义上的发展方向,而我们传递给学生承载专业技能和生命历程的思想、意志、习惯等才更具有前瞻性,他们若能以此迈向更大的成功为社会为民族做出大的贡献,我们自然求之不得。
就业指导课程是学生离校前的必修课,也是学生走向就业岗位前的关键之一。此时德育教师需要充当职业指导人员,重点要做的是给毕业生提供有用的信息并辅助处理,对应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技能,如做好其中的形势分析、自我分析,求职简历、笔试面试、劳动法规、创业指导等相关后续服务。用“学生到员工”“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来唤醒学生的潜在工作意识,尽量让他们顺利过渡。
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过渡,每一个学生最终都会离开学校,或走向工作岗位,或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德育课的作用就是不仅让学生的心智得到提高,而且要他们技能与品德共同提高。
四、感恩亲情和祖国回报社会
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单元,家庭的和睦决定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国家希望学校给社会输送人才,学校教育学生感恩亲情,回报社会,教育要为国家、为社会、为学校做好辅助性工作,使学生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以及与父母的关系,形成同学谊、师生情、父母恩,这也是德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
提到亲情,想到的必然是父母,父爱如山,博大深沉;母爱似水,绵延长流。正如歌声中所唱:“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ภ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还有“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ッ……”两首歌曲一首唱给母亲,一首唱给父亲。正体现了儿女对父母之爱的依赖和父母对孩子的无限关爱。我们学校的入学过渡是从军训三周和诵读《弟子规》开始的,《弟子规》开篇有言:“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而最大的孝则是对我们共同的母亲祖国的服务与忠诚,我们要用努力学习和勤劳工作来报效祖国和回馈社会,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上述是笔者在讲授德育课程的思想和脉络,属浅见与拙识,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2]李怀亮.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M].北京: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