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跨界合作思维六大趋势引领手机行业发展
手机,在欧美国家被称之为移动电话,在日本被称之为携带电话,是可以支持随时随地通话的手持终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这个千里之外传音的通话功能逐步演变为集各种生♂活、行为服务于一体的用户日常行动助理,逐渐胜任了日常水电煤气、吃喝玩乐、旅游出行等工作,人们开始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甚至可以比拟身体的器官,有人将手机誉为人身体的“延伸器官”。
然而市场有限,智能机的发展基本上是在借着2G向3G迁移东风,但究竟能从中汲取多少出货量,每个厂商都在担忧。仅仅依靠价格战还能否生存下去,尤其是在高通反垄断调查事件后,手机研发成本将提升,手机厂商未来如何发展值得思考。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国内很多知名厂商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转变了✪价格竞争策略。以华为、中兴、小米等为首的手机厂商放弃了低端市场的战略,开始着力提升品牌价值,打造精品,产品售价也随之提升。一改国产手机在用户心中的低价ซ、品质差的形象。
厂商开始有自己的创新亮点,在营销渠道方面也不断优化。可以说,国产大品牌手机厂商开始逆转智能手机市场现状,2014年苹果和三星手机市场份额明显萎缩,取而代之的是国内中高端品牌,华为、中兴、小米等中高端智能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说明手机行业参与者웃已经从简单粗暴的价格竞争走出,回归理性,进入了以品质赢人心,以效益拼市场的新形态竞争。
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局面仍然很紧张,虽然有4G助力,部分企业也开始调整战略,但因为市场有限,企业立足仍然十分困难,行业洗牌在所难免。那些缺乏品牌影响力、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核心专利储备不够、产业链议价权不高的低端厂商难免在“淘汰赛”中出局。而留下来的一定是顺应形势,找到了新的市场位置的生力军。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能够立足,我认为那些充满跨界合作思维的企业可能会很快找准定位。在智能手机市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一种是在当前市场空间下通过品质、品牌和价位取胜,谋求一席之地,这个比较难,不是每个活下来企业都能做到的。另一种是跳出现有手机市场定义,开辟新的超出智能手机以外的相关市场。无论哪种思路,都必须创新,跨界合作是一种快速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创新方式,双方通过合作共享用户、共享技术、融合技术创新、联合营销,在诸多方面实现共赢,共同推进行业向前发展。
因此,2015年手机产业将上演各种跨界合作,从用户需求探究、应用开发、终端载体、产品营销、渠道布局等六方面寻求突破。
用户需求方面的跨界深挖将初现
手机行业将一改以往的B2C研发模式,借鉴移动互联网思维,建立C2B的用户需求导向研发模式,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虽然在前几年,这种论调被提出之后并未获得企业的广泛支持,但是从厂商现在的表现来看,更多地从用户中聆听产品需求才更有可能研发出理想的产品,这也将让这种模式能够真正体现价值。在用户需求挖掘方面,与多业态建立大数据关联分析,从深层次理解用户,挖掘现象背后根本,为产品后续开发及投向市场做足功课。
应用开发方面的跨界创新将升华
伴随着“互联网+”向各个行业的渗透,最终这些应用服务将在手机端呈现出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将继续升华并成为行业热点,目前众多移动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布局,通过投资、收购、技术互输、数据共享等形式合作,抢占信息到达客户的最后一屏。
艺术设计方面的跨界植入将被关注
终端外观及界面设计越来越考究,这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宏观趋势。除了功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外,更重要的是人性化的软硬件界面设计,让客户爱不释手。因此很多厂商开始探索艺术设计对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在技术能够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与完美结合,在体验上更胜一筹。
终端载体的跨界融合将成新看点
在应用不断创新下,涉及到的载体往往已经突破手机终端的限制。在各式柔性材料和传感器技术发展推动下,其他终端载体将与手机载体融合。如果发展情况良好,一些新型的移动终端甚至有取代手机载体,成为用户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全新入口,比如可穿戴设备,在具备手机通信功能外,可以与人体各类信号友好交互,大有取代手机的态势,这也侧面推动智能手机的不断创新。
产品营销方面的跨界协同将继续贯彻
营销层面的跨界合作应该说早已开始,而且从未停止,目的就是为了抓住噱头,吸引用户眼球,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通过跨界合作实现营销双赢。其本质是制造热点,赢得客户驻足,同时利用销售技巧达成交易。
渠道布局方面的跨界整合将被认可
2014年运营商启动缩减终端补贴计划,手机厂商、尤其是国产品牌不能再依靠运营商渠道,长期以来电商渠道、公开渠道、运营商渠道销售比例1∶3∶6格局被打破。目前,运营商缩短终端补贴的力度仍然没有停止,为此,手机厂商不得不在加大电商渠道及公开渠道销售的同时,开发优质跨界渠道。在实体渠道成本节节攀高的情况下,探索一条渠道资源与客户资源共享的新型跨界合作渠道将逐步被企业广泛认可和采用。
随着跨界合作推动,智能手机将继续扮演着智慧化用户生活的角色,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舒适的互动应用,以此来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人民的生活。未来,智能手机是否会称之为手机已经成为一个问号,它究竟是什么,叫什么,我们只能€期待市场给予我们全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