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同体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
摘要:校企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学徒制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外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现状和实施模式,希望从不同角度阐明我国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面临的机遇、困惑和瓶颈问题,并从我校校企共同体西子航空工业学院创新实践角度进一步提出了现代学徒制实施瓶颈的破解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同体;瓶颈;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法: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56-02
一、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一)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与类อ型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师徒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融合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从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通过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等在不同的机制体制制约下共同承担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使命。从主导作用层面,国外现代学徒制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行会(企业)主导型。行会(企业)主导,即由行会(企业)承担职业人才培养统一管理。德国制订的《联邦职业教育法》,将行会定义为“相关领域职业教育的组织者”,并授权确定其管理责任。在德国行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行会代表国家企业培训进行资格审พ查、日常管理和监督,以及培训者(实训教师)的个人资格和专业资格。行会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会设有地方性机构,负责管理各自辖区内的职业教育。各行会组织还会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2.政府(机构)主导型。政府(机构)主导,即由国家统一制定现代学徒制职业人才培养法律和统一标准。比如瑞士《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学徒制参与各方职责,联邦政府主导制定质量标准并监督执行。从而确立了联邦政府统一管理职业培训的权限,也为瑞士现代学徒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瑞士现代学徒制主要由政府主导,联邦政府、州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承担着全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使命,保障了学徒培训的质量。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也统一制定“国家学徒制支持计划”和“新学徒制”改革等“澳大利亚学徒制”,各种学徒制被统一在了“澳大利亚学徒制”的框架下。
3.学校主导型。职业学校为主体,承担职业人才教育培训任务。比如瑞士,随着工业革命引 ϡ发的生产方式变革,提出了建立将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新型学徒制模式。并以法律形式规定职业学校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徒培训资质标准,而参与学徒培训的企业必须与学徒签署合法的学徒合同。另外,澳大利亚还实施了一种“学校本位学徒制”新学徒制类型,其主要是面向在校学生的企业学徒制形式,学徒完成在企业岗培训,但企业实习时间相对比例少。而在德国,这一模式后来逐渐形成发展成为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
(二)国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开始于本世纪初,从国内一些职业院校实施情况看,现代学徒制从教育活动层面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实践:
1.学校教学模式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对接。现代学徒制从教育主体来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一元教育,主要体现出校企合作和共育的双元育人模式,这也促使各个高职院校必须从更本上转变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深度合作,拓展双师共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和渠道,提升现代学徒制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技术,全方位实现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
2.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融合。目前职业院校教育已逐步实施将学校专业实训活动、创新创业学习活动、教育实践活动等和企业实际工作需求和生产目标相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对接。
3.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职业需求的对接。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制和开发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材,并通过企业生产岗位中的技术技能的训练,逐步使得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规格更接近职业标准,体现企业人才需求。
二、破解高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瓶颈的路径与策略
(一)ฉ我国高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三大瓶颈
1.企业转型不到位与责任意识的缺失。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的认识不深、存在顾虑。部分企业片面强调自身的经济效益,没有注重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育人效益,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另外,部分企业产业转型不到位,现有的生产条件与开展现代学徒制所需的条件不匹配。企业由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型不到位,这一方面阻碍了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这部分企业在与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时缺少必要的动力和条件。
2.现代学徒制政策环境尚未形成,不能实现资源互补。政府对于保障和推进现代学徒制有效运行的制度还不健全,政策还不完善,国家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现代学徒制所需的政策环境尚未形成。如在政府层面,未能有效规划统筹区内专业与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具体的现代学徒制推进策略与保障机制。在企业层面,缺乏对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学徒层面,现代学徒制中学徒的法律身份问题得不到明确界定,影响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3.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性调整问题。学校可供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专业及相关资源缺乏。部分学校未形成服务当地企业的责任意识,专业设置盲目,反映出学校现有专业结构性矛盾,造成大量专业资源的浪费。其次,大多数学校仍然把现代学徒制混同于订单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实质是“招生即招工”,学徒具有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双重身份,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中学徒培养的主体。但由于学校和企业的主体责任不明确,学徒制认识和界限模糊,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学生对现实与期望反差巨大。
(二)破解高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与策略 现代学徒制已经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学校除了通过企业培训岗位特定技能,还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性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我校与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西子航空工业学院,在依托友嘉实业集团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打造一个产学研创新合作实体“西子航空工业学院”,进一步创新了校企共同体模式,联合培养航空领域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金蓝领”。
1.“政府统筹,行业主导”的现代学徒制区域统筹机制。政府的领导统筹、行业主导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要就区域内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学校优势专业、企业(重点是大型骨干企业)与学校的现代学徒制对接进行统筹与招生布点,探索与现代学徒制相配套的招生机制。学校通过当地政府协调促成,学校与制造业行业龙头企业台湾友嘉事业集团、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西子联合)共同跨界联合组合成立行业性西子航空工业学院。合作产业涵盖航空机械装备、数控精密加工等10多个领域和60多个下属企业,开阔了学生职业学习领域;另一方面,学院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并以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的形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自主招生机制,实现“招生即招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企业应成为现代学徒制的主体。校企双方在“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合作理念下,深层次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联合课题攻关等合作。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深入对接,实现了企业受益、学校发展、学生成材三者共赢,是真正的“小实体大平台”,创新性地实践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体制改革。西子航空的工程师、企业高管将走进杭职院,为学生开设课程和讲座等。同时,杭职院航空工业学院的老师也将下车间,在位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西子航空基地进行教学实践。为了能够更加深入、更加有针对性地联合培养航空人才,杭职院相关专业学生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全部由西子航空负责。
3.“企业本位,学校迁移”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方式。现代学徒制已经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应着重解决学校通用技术技能理论基础的学习、提高技术技能知识的迁移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职业生涯发展。首先,西子航空工业学院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现场教学的模式,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通过对企业培训项目和工作项目,经过教学改造后作为西子航空班的课程教学项目。推行校企“双导师授课法”,让学生现场观摩并进行实际技术操作,真正体现“做中学”学徒制的核心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现场中学。其次,在教学地点上,西子航空工业学院提出“企业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将工作本位的培训与学校本位的教育相结合。校企共同承担一门课的教学任务,由专兼结合的教师共同指导,“以产促教,以产兴教,产教结合”,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也必须强化在校学生学徒的大学普通文化知识和基本科学技术知识水平,有助于学徒形成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技术技能框架。
参考文献:
[1]丁学恭.校企共同体下高职院校办学形态“友嘉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12).
[2]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
[3]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