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企行业合作模式探究

时间:2024-12-26 14:32:1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区域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企行业合作模式探究

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模式。因ฐ此,为了更好的研究校企合作,本文以长沙市区域经济为背景,通过探讨几种较为常见的合作模式,找出问题,融入实际,最终创新出“土生土长、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一、“工学交替”模式的探讨与改进

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实践有所不同,工学交替主动的将实习时间提前,让学生较早地接触企业,感受职场化氛围。如若以课程安排的角度来看,工学交替模式一般会要求新生入学就到企业参观学习,然后在第三学期、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如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工学交替”模式的突出特点: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的紧密结合、交替推进。但在实践中,该模式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课程安排被打乱,影响到了学校的日常课程布局;二是在一些范围内存在实践内容与学习内容相脱节、实践理论各走一边的现象。

因此,我们有必要改进“工学交替”模式,拟采用“以工学交替为框架,适当调整、紧密结合”的方针。由于工学交替既符合认识论的一般要求,也较为科学的解释了校企合作的本质。因而,我们需要借助其基本框架,运用其基本原理。“适当调整”指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安排、实习时间,尽可能做到“理论体系的完整学习与学习、实践的完美联结”。“紧密结合”要求顶岗实习内容与在校学习内容一致或近似,力求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不断的实践,不断的认识。例如长沙市的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型产业,校企合作时企业可提供固定的实习岗位,校方可安排固定的实习学生在不同的学期进行实践。此外,学生实习还可以瞄准长沙地区的望城县的食品加工产业、浏阳市的烟花鞭炮产业、宁乡县的服饰产业等。

二、分层渐进零距离培养模式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理论学习与企业实习的最终指向是真正的社会职场生活,前两个阶段是第三个阶段的充分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当前,由于校企之间信息整合、信息交换程度不够,使得二者之间的联系只停留在表层,而使得学校很少给予学生实质性的指导、帮助。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着在学校、企业以及校企之间设置三个“平台”,即院校的“资源整合平台”、企业的“理论应用平台”、校企之间的“信息互动平台”。例如高职院校与长沙市的汽车制造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同时,学校应在课程设置、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整合强化,也可参与企业的零部件研发,尽可能的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

三、“立体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

众所周知,长沙市的经济发展呈现&ldq©uo;区域化、规模化”。长沙市所辖的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五区以及长沙、望城、宁乡、浏阳四县市分别集聚着不同的产业群,例如雨花区的卷烟产业(以长沙卷烟厂为代表)、长沙县的电子产业(以LG曙光为代表)、岳麓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芙蓉区的服务产业、浏阳市的工业烟花鞭炮产业等。

长沙市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这是由于“订单”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校企之间的对接。该模式下的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招生、课程设置、软硬件建设,尽可能地让学生培养满足企业的需求;二是能够实现学生的“批量培养”。这是由于产业集群化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的支撑才能够得以发展,而社会招聘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这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集中培养、集中就业就成为集群产业的必然选择。

但与其他校企合作模式一样,“订单”式培养也有其固有的缺陷:一是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订单”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就业的保障,使得学生易于放松自己、不思进取;二是“订单”式的个性化培养极具风险性,企业一旦拒签,则可能让学生处于“无用武之地”,面临失业的窘境。因此,我们拟扩展&ldquo℉;订单”培养项目,采取“以目标项目为主,以综合项目为辅”的“立体订单”模式。

在“立体订单”模式中,我们以“目标项”为核心,即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来重点培养学生的某项能力。例如与长沙市的汽车产业合作,则可能会重点培养学生的模具制作能力、汽车维修能力等。与此同时,学校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交流协调能力、应用操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营销推广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ツ等。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