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长叹,世态流年

时间:2024-12-26 23:48:0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买花》诗中,诗人并不着笔于牡丹红艳凝香的美丽――这在李白的《清平调》里已经有充分展露。白居易的关注点,在“买”这个行为所反映的世态人情与折射的社会病态上。

牡丹花开时,已是农历三月,春天已经渐深渐尽。《买花》一开头,就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唐王朝风华凝聚的都城,带我们到牡丹盛开的时节。我们可以想见帝城宫阙万重,嵯峨壮观,姚黄魏紫或未绽如桃实,或半开而摇曳多姿,或盛放而姹紫嫣红。买花人的面目并未出现,“帝城”二字的气派,已经隐隐显出达官贵人的尊荣地位。暮春时节,李飘杏飞桃陨,明丽媚好不再,踏青游观者也本该消歇,而此时还有车马喧闹,这车马只为买牡丹花而来来往往。原来,“不可一日无乐”的帝都人要赏尽一切春色。“相随”二字ศ看似平易,其实略带讽刺――买牡丹已然成为流行,好事者竞相争逐。

敏感的白居易,于惯见的世情中见出不合理。只“灼灼”一词,略☢提牡丹之美,他更关注的,是牡丹不菲的价格。牡丹对一般人而言,饥不能果腹,寒不能蔽体,它只以容色取悦人的眼目,却要以丝织品来交换。买来的牡丹会有怎样的境遇呢?白居易在此刻不是爱花惜花之人,他是一个世情的观察者。他看见牡丹被移来之后,又是有帷幕庇、笆篱护,又是水洒泥封,千呵万护,只为了维持牡丹的容色。这几笔纯用白描,直接反映了长安城人人痴迷、家家成习的买花“时尚”。

买花、移花、赏花所反映当时长安城的好尚,固然算不得清雅脱俗之举,但也无可厚非。但白居易却从这种时髦风气中看到社会的病态。这时,一个极有可能是虚拟的田舍翁登场了。田舍翁显然不是对时尚趋之若鹜的群体中的一员,与其他那些为生存、生活费尽心力的人一样,他更关注柴米生活。他只是偶尔来到买花处,这价格高昂的牡丹花引发了他的长叹:“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长叹里的怨尤心思,又哪里会是赏花者能知晓的呢?至此,白居易的诗心才真正显露出来――这时的白居易有着田舍翁一样的底层眼光,他也是那些田舍翁的代言人。这些田舍翁以自己的躬耕劳作来维系帝国运转,让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人们锦衣玉食的生活成为可能。他们被剥夺的资源,供养了贵人们玩赏牡丹的闲情逸致。这怎能不让关心民瘼的白居易忧心长叹而又心怀怨愤呢?

白居易在《红线毯》一诗里厉声斥责:“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在这首《买花》诗里,愤怒依然在,只是表达得更为含蓄,让我们能感受到白居易与田舍翁的心灵共振。白居易早期的诗作“老妪能解”,却绝非“老妪能为”。他用语浅白,但有卓越的眼光,他的诗不是为露才扬己,而是为救补时弊。此时的诗作是一幅幅真实的生活图景,也是一篇篇诉诸良心的苦心谏言――这正是其强烈的“用世之心”使然。

而当他的母亲去世,加之自己因言事被贬后,白居易的心境有了极大改变。也许是他发现,自己的诗作文章并不是剜疮疗伤的利刃;也许是他日渐感受到“白发逐梳落,朱颜辞镜去”的时光的催逼;也许是他终于了悟在世事如棋局的诡谲变化中个人的力量何其渺小,被贬之后的白居易力求做到“胸中消尽是非心”,他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境遇,诗歌也越来越多地呈现个人的生命体验。他在元和年间翰林院里吟出的《惜牡丹花》,已经显出心境与诗意的变迁。

有注家考据,这首《惜牡丹花》,是白居易在其好友元稹遭贬,颇感愤激之下而作。诗人流连牡丹花旁,赏爱不已,又因花期将过而产生眷恋怜惜之情,于是写就《惜牡丹花》一诗,表达对牡丹的痴爱,又借怜花惜春,表达了苦闷彷徨的心绪和对美好往日的留恋。

牡丹花有“天香国色”之誉,世人写牡丹,多着眼于它花开时占尽春光雍容丽的美。他们诗中的牡丹,在春天艳阳下更显光艳动人,诗人的感情也多是赞赏的、喜悦的,而白居易却独留意于黄昏时分残留的牡丹。姹紫嫣红都已开遍,看看一年春又将尽,夭桃谢了,蔷薇萎了,莺啼燕啭似乎都让风雨带走了。诗人念着翰林院北厅前的牡丹,晚来风清,牡丹可还安好?独立于庭院,诗人心生惆怅啊:原先满眼的芳华已经红褪香减,花树下落红匝地,让人不由得心惊。还好,树上残余的两枝,给了他些微慰藉。他走下映着草色的台阶,去细细品赏这最后的美丽。袅袅风里,丰腴的花瓣微微颤动,馥郁的花气流溢而出,萦绕着他。一缕温柔的落日余晖在艳丽的花上流动,花的红色更浓郁了,似著胭脂;更璀璨了,仿佛火焰,在他眼睛里燃烧。牡丹花开时是这样酣满,怎能不让他心生恋慕怜惜!

花开花落自有其时,多情又敏感的诗人却为阶前仅剩的两枝还在开花的红牡丹黯然神伤。爱花的感情不因花的容色改变,这是白居易的执着,由此也可见他的性情。

白居易触景生情,倍感惆怅。他在檐下阶前有时静立有时徘徊,久久不愿离开。夜幕渐渐四合,牡丹要隐没在黑暗中,风变得凄冷了,哀伤也把他缠得越来越紧,牡丹哪里敌得住晚来寒雨朝来风的摧残?出于对牡丹的关爱,他不禁为花的命运担忧。他想象“明朝风起”吹尽嫣红,美丽即将逝去,心中满是惋伤。但纵使诗人对牡丹爱怜有加,也只能眼见春天归去,更不能阻止风雨的到来,明天清晨来临之时,还有这绝色牡丹可赏吗?那样的寥落冷清,人怎能承受得住?风来雨至本来就由不得人,这春也难绾难系。诗人突发奇想――夜里把火看花,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把最后的美丽尽情赏个饱,也算不辜负这一春的花开。手°执火把来赏ฝ看这风韵犹存的衰红,热烈的火光映照着牡丹,花色越发浓艳。她脉脉与诗人相对,那种绝美是她给诗人的酬报。如此良夜,有国色相伴,也不枉诗人对这占尽最美春光的牡丹的一片痴念了。到此处,诗人怜花爱花的感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而花残之后,诗人会如何悲伤,也就可以想像了。

“夜惜衰红把火看”这句诗,悲哀里有振作,感伤中寓深情,激发人的想象,激起人感情上的共鸣,情味浓郁,诗意隽永。

牡丹♡凋零,春天花事渐尽。这首《惜牡丹花》,表达了白居易对牡丹的深情挚爱,也有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叹惋,又寄寓了岁月流逝、韶华不再的深沉感慨。

对诗人白居易而言,牡丹是“物象”,亦是“物镜”,它照鉴世态人心,照鉴流年如何改人形貌、变人心境,照鉴时殊事异中诗心的流转,照鉴一个可以称得上伟大诗人的生命的热烈与精神的执着。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