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模式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研究和控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而且有益于提高教学技师和效率。然而,到底何谓教学模式?其本质及结构、特点与功能怎样?如何将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分类?怎样认识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只有明晰地回答了这些基本问题,才能深化我们对教学模式的理性认识。
一、教学模式的本质
笔者认为,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师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这一定义具有如下特点:
强调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在现代教学论中,教学结构包括理论结构和实践结构两方面。理论意义上结构是指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给关系。实践意义上的教学结构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向结构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之间的相互联系,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横向结构则是指构成现实教学活动各要素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相互联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方式。教学模式是对教学结构的一种反映和再现。
从静态和动态两揭示了教学模式的中介性。从静态看,教学模式是教学结构的稳定而简明的理论框架,是立体网络的、多侧面分层次的,很直观地向人们显示了教学诸因素的组合状态,为人们从理论上认识把握教学模式有重要作用。从动态看,教学模式是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是依序运动的、因果相联的,很明确地规范了教学过程的展开序列,为人们从实Ⓐ践上操作运用教学模式提供了具体指导。
强调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学模式总是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后者制约前者的性质、功能、特点和范围。教学模式栖身不是目的和内容,而只能是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工具和手段,不过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和内容之间常有微妙的对应关系。
指出教学模式接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并具有教学经验的基础。告诉我们教学模式的生成原理和逻辑起点,有利于在实际教学中认识和选择教学模式、运用和检验教学模式、归纳和演绎教学模式、发展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的指导,可以保障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教学经验的基础,可以保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优效性。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应该具有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笔者认为,“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四个要素,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正如乔以斯和威尔所说:“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它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教学模式所赖以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思想,乃是教学模式深层内隐的灵魂和精髓,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方向性和独特性。理论基础在教学模式结构中既自成独立的因素,又渗透或蕴含在其他因素之中,其他因素都是依据理论基础而建立的。例如,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些教学模式的理论主题是一致的,如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加涅的累积性教学模式、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其理论基础都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鉴别一个教学模式成熟的程度,一般从其理论基础中即可窥见一斑。
功能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功能目标,或者说总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目标而设计创立的。“功能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能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什么样的’和‘有多在的’效用所作的预先估计。”它在教学模式的构成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其他因素具有制约作用,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如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其功能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中选出来的示范性材料,能举一反三,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合作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则是使学生具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等。功能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发展,往往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帮助人们调整或重组结构程序使教学模式日臻完善。
实现条件
这是指促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达到一定功能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任何教学模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有效。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教师、学生、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的进空组合等。如布卢掌握学习模式即将决定学习结果的性质的三大变量棗认知前提和为、情感前提特性、教学的质量棗作为模式实现条件。布卢姆指也“有利的学校条件能使大多数学生很好地进行保障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成功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活动程度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详细具体地说明教学活动的逻辑步骤,以及步骤所要完成的任务等。例如,加涅的累积系教学模式和操作程序是注意、选择性知觉、表演、语义性编码、检索、反应组织、反馈、进控制八个步骤。一般说来,活动程序的实在于处理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及其时间顺序上的实施。例如,程序教学模式就要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小步子,每一程序学习一小步教材,回答机器或程序课本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强化,再进入下一程序学习。由于教学过程中,既有教材内容的展开顺序、教学方法交替运用的顺序,又有内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顺序,所以人们常常从不同侧面提出教学活动的基本阶段及其逻辑顺序。活动程序只能是基本的和相对稳定的,而不应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
三、教学模式的特点
操作性
教学模式所提供的教学程序都是便于人们理解、把握和运用的。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操作性,是因为一方面教学模式总是从某一特定角度、立场和侧面来抚示教学的规律,比较接近教学实际而易被人们理解和操作;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产生不是为了空洞的思辩,而是为了让人们去掌握和运用,因此它有一套操作的系统要求和基本程序,教学模式的操作性特点,使得教学模式可以被传授和学习、被示范和模仿,使得教学模式的运用成为一种技术、技能和技巧,而被教师用来完成教学任务、获得预期的效果。
简约性
针对性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特定的作用,即明确的针对性。正发教育活动中没有包治百病的教育处方一样,在教学活动中也不可能有一种普遍有效的可以对一切教学目标都适用的万能模式。当然,可能有些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更宽广一些,但也有些模式只能适用于极为特殊的教学情境。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膈的特定模式。”如果超越教学模式的运用范围,或者不具备相应的教学条件,就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体育教学;程序教学模式长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则相形见绌。
整体性
任何教" 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如暗示学,而暗示学又是以无意识心理学为其理论根据的;又有其独特的策略方法,如暗示教学三原则、放松练习和瑜珈调息、教材的编选、情境的创设以及音乐的转换等。如果不能很好地领会其理论的精微,或不能严格按要求操作,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是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的。
开放性
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但这ซ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一种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原有基础上能不断充实与提高,否则它就会被逐渐淘汰。因此,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它得以具有优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师广泛而深入的教学实践,为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养料。
四、教学模式的功能
描述组建功能
教学模式筛选了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加以概括和简化,组建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用来描述某一特定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模式的描述组建往往是围绕某一确定主题进行的,这就使模式具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独特的个性特点。经过教学模式描述组建的理论,是精练浓缩的;经过教学模式描述组建的实践,则增强了典型性和优效性。教学模式描述组建功能的发挥,可使成功的教学经验得到整理加工,提高了教学理论的概括层次,使教学方工趋于结构化、稳定化。优秀教师可借助教学模式的描述组建功能,将个人教学经验进行积累、加工、升华,使之转化为一般理论。
咨询阐释功能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的简化形态,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或象征性的符号图形,来阐释教学理论的主基本特使教师直观而迅速地把握和领会其精神,从而完成给实践者提供咨询的任务。教学模式咨询阐释功能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理论的普及与传播。实践者能过对教学模式理论要点的理解和操作要领的把握,增强其驾驭教学模式的信心和选 用教学模式的针对性。教学模式具有了咨询阐释功能,便成了教学理论的“解说员”和’宣传员”, 使其内蕴的教学理论随着教学模式的被先用,而进驻实践者的头脑,并说服实践者,自觉接受教学理论的指导,克服教学实践的盲目性而增强其有效性。
示范引导功能
教学模式为一定的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规范了较为完备、便于操作的实施程序。掌握若干常用的教学模式,青年教师初登讲台就有了进行教学的“常远见武器”。在规范的教学模式的示范引导下,可以很快地过渡到独立教学,从而大大减少盲目摸索、尝试错➳误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模式的示范引导功能,旨在交给教师教学的“基本套路”,并不限制或扼杀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在运用这些“基本套路”时,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条件或情境灵活调整,形成适合教学实际的“变式”。教学模式示范引导功能的发挥,对于青年教师尽快独立教学、学校教学工作规范化、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诊断预测功能
对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施条件、操作程序,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诊断能够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像教学目标不正确、实施条件不具备、操作要领不规范等,说明原因即可据此改进教学。教学模式同时还以帮助预测预期的教学效果,因为它揭示出一种“如果……就必须……”的规律性联系。他用某种教学模式必须具备某些条件,而如果具备了这些条件,就必须会有某种结果出现。教学模式诊断预测功能的发挥,可以有效地增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调节,使之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故教学模式这一重要功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系统改进功能
教师通过应用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过程系统化,构成一个整体优化的系统。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目标,就要求与之相应的教学条件、自动程序诸因素作一些改进,要求教师提高能力水平,以促进模式转化,直到以更有效、更完善的新模式取代已僵化、显得落后的旧模式,教学模式的系统改进功能是建立在教学整体的基础之上的,它要求我们以整体的、动态的眼光看待教学过程的模式优化转换问题。教学模式系统改进功能的发挥,可由此带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教学领域的一系列改革。现代教学的改革应着眼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转换,而不应再像以往那样满足于微观方法的修修补补。
五、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从教学模式的总体种类看,趋向多元化
本世纪50年代以前,教学实践中基本上由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和杜威的教学模式先后占主导地位,教学模式单一。50年代以来,出现了教学模式的空前繁荣景象,并且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庞大丰富的“教学模式库”,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优选教学模式的广阔余地。
从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看,趋向多元化
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非常广泛,已不再单纯依据哲学认识论和教育学了。随着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教学模式的心理学色彩越来越浓厚。除此之外,当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像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社会学、管理学、工艺学、美学等,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的趋势,这将对教学模式科学性的增强带来深远的影响。
从教学模式的形成途径看,趋向演绎化
50年代以后产生的教学模式,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集体性教学模式等,大都属于演绎教学模式。 纳教学模式起点于经验、形成于归纳的特点不同,演绎教学模式起点于理论假设、形成于演绎,它更加强调教学模式的科学理论基础。这对人们自觉地利用科学理论作指导,主动设计和建构一定的教学模式来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了可能。演绎将成为教学模式生成的重要途径。
从教学模式的师生地位看,趋向合作化
本世纪50年代以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沉重主体地位的确立、师生合作关系的形成,传统教学论中的“教师中心论”逐渐被现代教学论的“教师主导沉重主体论 ”所取代。这种新的教学观反映到教学模式的发展中,就导致了由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向师生合作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从教学模式的目标指向看,趋向情意化
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发展,顺应50年代以来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需要人才规格的不断变化,其目标不仅指向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而且指向以往教学模式所忽略的情意领域。情意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和完善,将为现代教学带来一场革命。它以互补思维方式融合 知为一体,强调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从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看,趋向灵活化
当代许多教学模式在操作程序上,都强调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需要灵活变化。如吴也显主编《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模式》一书中涉及的多数教学模式,都专门列出若干“变式”作为对“基本式”的补充。此外,还有的教学模式甚至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存在,尤其是艺术化的、创造性的、情意型的教学模式更是如此。是不是所有的教学模式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固定的操作程序?看来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从教学模式的技术手段看,趋向现代化
当代教学模式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日益现代化。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像广播、电视、教学机器、电子" 计算机等,正在越来越多、越来越成功地介入教学过程。程序教学模式首开机辅教学的先河,信息加工教学模式就引进了信息加工、人工智能、计算机等新科学技术成果。
从教学模式的研究发展看,趋向精细化
当代教学模式研究精细化的表现之一,就是除继续研究一般教学模式外,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学科教学的课堂模式。《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中的“下篇”,就分“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与方法”、“数学教学的课堂模式与方法”、“外误教学的课堂模式与方法”、“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模式与方法”、“历史教学的课堂模式与方法”、“地理教学的课堂模式与方法”、“物理教学的课堂模式与方法”、“其它各科教学的课堂模式与方法”九大部分,系统收录了数百种学科教学的课堂模式。教学模式研究精细化趋势的出现,必将促使教学模式的研究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