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时间:2024-12-25 15:59:0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人的行为心理学

园林道路规划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园林道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骨架,道路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园林道路应该特征明确,贯通顺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形式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即使是迂回通幽的小径也必须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向人们暗示前方别有洞天;首先,要规划出路形,再进入到其他项目规划。如果设计者在路口对面设有游人急于到达的景点,却又隔草相望时,即须为游人设计一条直通的捷径,否则游人就会在你的作品上踩出一条通道,对设计者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对于面积较大的公园,部分游人可能没有体力游完全程,除设电瓶车外,还可以设几条中间横穿路,形成小环路,保证游客需求,否则就会让游客走回头路,或直穿绿地回到出口,走回头路则会让游人非常不悦;在做道路规划时一定不要设法强制游人去做什么,要吸引游人按你的设计意图去做,设计者只有按照游人的行为心理去设计才能做到让游人按你的设计意图游览。

铺装场地规划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铺装场地,其功能有集散、活动、休憩等,对于集散广场首先要保证游人容量,设多处出入口,地面材料要平而不滑,可以保证游人短时间内集中或散去;活动广场则须保证活动锻炼空间相对封闭,出入口不宜太多,不能♀变成通道,若来回通行的人较多,即使设计者精心设计了一处活动广场,也不会有人到此活动锻炼;休憩♡广场则须设于道路附近,与道路有绿化隔离,并设有园林座椅等设施,休憩广场须用树木围合一个不受影响的独立空间,而除广场内遮荫树木外,其它大树又须稍远离广场,使广场周围形成一片地被植物,保证视线开敞,地面材料可选择回归自然的麻面材料,色彩要柔和,这样的广场游人自然会不请自来。

园林建筑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主要有管理房、亭、台、楼、阁、餐饮、公厕等,对于管理房、餐饮、公厕等服务性建筑,要造型优美,回归自然,要区别于城市建筑,对于亭、台、楼、阁须设于游人的视线焦点上,又要与主道路有一定距离,为游人创造一处幽静的休憩空间。

园林植物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园林植物对园林作品从空间、色彩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在笔直的园路种植单行或双行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在自然的道路两侧则可用造型植物强调顶点位置,强化道路的走向效果;园林中的道路可以利用植物逐渐形成统一的空间序列并能够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游人也可以™沿着两侧植物暗示的道路行进,走向目的地,在有序的空间序列中人们才能感到安全;园林中利用植物可形成不同的边界意象,边界有虚隔和实隔之分,可以用球形灌€木有机散植,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既起到空间界定作用,又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实隔往往用成排密实整形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创造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空间,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实现空间的转换,现代开放式绿地的边界设计更倾向于带状开敞式的公共小广场的边界形式,沿路一侧分别设几个入口,整齐的冠荫树可以构成显著清晰的场所特征和标识,不仅提供人们方便地进出场所,而且还可为等候、驻足、小憩的人提供一个遮荫避阳、可靠安全的场所;园林植物色彩表现的形式一般以对比色、邻补色、协调色体现较多,对比色相配的景物能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给人强烈醒目的美感,而邻补色就较为缓和,给人以淡雅和谐的感觉。

二、园林景观设计心理需求

先天心理需求

亲水的心理需求

水是生命之源,亲水需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园林水景能为人类提供多种娱乐和游憩活动。水体能够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可以被设计成不同的形态,如河、湖、溪、瀑布、喷泉等;除此之外,水还有许多实用功能,如调节空气湿度,降温,减低噪音,灌溉园林植物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黑虎泉,因游人不仅能够观赏到清澈泉水喷涌而出的壮观景象,还能品尝到清冽泉水滋味和通过触摸感受到泉水的清凉而常年游人如织,通过丰富的水景营造使游人感受的亲水带来的美好体验,满足了游人亲水的心理需求。

亲土的心理需求

土地能够给人一种踏实感,人离开土地太久就会产生一种不安感。大家喜闻乐见的儿童沙池便是迎合了人的这种亲土的心理需求,除了与土地直接接触能够带来良好体验之外,变化的地形也是创造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

安全感的心理需求

环境负荷理论指出,人们加工外部刺激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减少信息加工或者进入到有利于恢复健康的环境如林间小道、公园中,降低游人处理外部刺激的压力,注意力疲劳就可以得到改善。围合的园林景观空间能够大大减少外部刺激,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使游人身心更放松。

游人对于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实际上是对于私密性的一种需要,人们身处某一个自然环境时,能够放松地感受美丽景观带来的美好体验的前提是保证自己的个人空间不被侵犯,安全不受威胁。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应当重视私密空间的设计,如空间要有一定的围合感,座椅设置要有依靠感,背后一般不能有空旷空间或者是人来人往的园路,以免给人产生不安感等。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漏窗之外种植芭蕉、淡竹或者置以太湖石的手法来形成框景,这样能够保证主人活动的相对私密性,带来一定的安全感。

好奇心理的需求

好奇心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动因,也是人生快乐源泉之一;好奇心作为人脑对陌生事物的认知意向,是产生认知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景观设计中的借景以及藏景便是巧妙地运用这种心理需求,利用地形、假山和植物等对远处的景观进行遮挡,当人们看到这个景物的一部分时就会对隐藏的部分产生好奇心,并因此产生探究的欲望。一处好的景观就像设计师在大地上导演的一场话剧,有开场、有悬念、有高潮、有尾声。话剧中的悬念便是景观里的藏景,勾起游人的猎奇心理,一步步走进设计师设计的美妙境地,就像《桃花源记》之描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后天心理需求

对于互动的心理需求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考虑到为人们创造能够进行各种形式互动的景观条件。直接互动的方式比如游戏、交谈、唱歌、运动等,尺度适宜且具有一定围合感的空间、向心式布置的座椅、距离适宜的健身设施、较安静的环境等都为游人交流提供了潜在的可能。间接互动的方式如通过雕塑、匾额、楹联等感受作者想表达的内涵;观察别人也是间接互动的一种方式。《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中提到人看人是人的天性,公园是一个剧院,而每一个活动就是一个潜在的舞台,处理好看与被看的互动关系是景观设计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玛莎施瓦茨的西安园博迷宫园很好地运用了这个人看人的心理需求:单向透视镜一面反光成像,而通过另一面却可以透视对方,这样镜子一面的人以为自己在照镜子,殊不知镜子后面的人正在看自己的照镜子表演,等到走到镜子后面看到别人重复着自己的照镜子表演的时候,便会莞尔一笑,这种看与被看的经历却成为了一种奇妙的景观体验。

对于地域文化认同感的心理需求

人在出生后身处某种特定的人文环境中,慢慢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差异的心理特征,游人对于园林景观的心理感受也因为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差异。比如对山水的感受,日本人对枯山水情有独钟,意大利人更加偏爱台地园,而中国人对于自然山水园林有独到的见解。当游人看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时能够产生一种共鸣,或者是浓浓的乡情,或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拜服和骄傲。这种文化认同感会给游人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作为景观设计师,不仅仅满足游览者的视觉听觉感受,更要给他们带来心灵的美好感受,这种感受很多时候便是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地域文化特色在景观中的表现方式:

1)采用当地人喜闻乐见,有代表性的传统颜色。

2)运用当地材料和工艺。

3)提取当地民俗或特产符号。

结语

总之,心理学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应用中,通过相应理论的不断成熟,对于园林景观的未来设计来说,从人的内心深处来发掘环境与生态的自然和谐,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相信通过设计者的探索积累,会为城市呈现更多更好的园林景观作品。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