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

时间:2024-11-10 13:52:1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渐深入课堂,绝大部分教师虽然対如何进行高效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但是在实际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还存着或多或少的误区。本文拟从对“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教师的课件制作”、“教师计算机水平较低”“教师对图片、视频处理”、“教师对知识要点不落实”、“教师对重难点未突破”、“教师上课无粉笔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谈谈自已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历史;课件;误区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传统历史教学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是很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的,那么也就更难将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巧夺天工的历史文物……展现给学生。恰巧多媒体历史教学就能弥补这一短板。可见广大历史教师熟练制作课件,娴熟使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刻不容缓。现将自己多年来从事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诸多误区谈几点粗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的误区

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教学中仅靠讲述无法使学生想象到历史场面的恢宏气势、波澜壮阔,无法想象到历史珍品的美妙绝伦、璀璨夺目;更无法在教学中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而且能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还能保证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性和有效性。可是在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教学:基本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示范课”;更有甚者片面认为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捷径或唯一途径;“唯多媒体是崇”等,实际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也不能全盘否定。其实传统教学中有很多的优点需要我们去继承。我们广大年轻教师要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力求将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我们教育者的智慧创造出较为完美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明天。

二、教师在课件制作中的误区

在实际☃教学中,历史课件制作是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会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现实教学中,历史课课件制作一定要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作用。可有些历史教师为了向同事展示自己驾轻就熟的课件制作水平,一堂课中不仅有精美的动画、详实的文字材料,而且还大量视频和动听的歌曲及相关的图片……这样便使学生沉浸在动画、视频以及音乐的欣赏、观赏以及鉴赏的气氛中去了,学生上课便少去留意和思考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了……时间一长,学生一上这类型的课便陷入了视觉和听觉的疲劳了。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了。而历史多媒体教学原本是通过多媒体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不是我们看到的欣赏、鉴赏者了。相反有些历♂史教师不注重课件制作,要么有的从相关网页上下载,要么有的直接用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中的光盘,要么有的教师对幻灯片中的字体及颜色和版式制作不协调,甚至模糊不清……这样的历史多媒体课件来教学就必然会出现教师上课逻辑不清,学生上课易疲倦的现象,当然这样的课件便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在一片怨声中被浇灭。

三、教师计算机水平较低的误区

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由于计算机及课件制作水平较低,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优势,反而成为影响其课堂教学水平发挥的绊脚石。在有一次教学竞赛中,一位教师在讲川教版七年级下册《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时,原本课件有《青藏高原》等三首歌曲来引入清政府对西藏、台湾、新疆的有效治理和管辖,可因为文件未打包处理,结果没有声音而导致上课冷场了,教师临场教学也未处理好。同时在讲下一张幻灯片内容时由于不小心滑动了鼠标,结果导致“清朝疆域”这一框目未讲解便草草收场;还有一次有位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由于整体色彩、背景以及字体颜色过于相近,导致教室靠后的学生直呼“看不清”,这位教师不得不耐心细致地当起了“解说员&r,dquo;前后长达七八分钟,当然这堂课也未按时完成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还有些历史教师的课件中的视频无声音或由于剪辑不当而时间过长、重要的图片、人物无文字说明或介绍也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可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提高计算机及课件制作水平已成为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四、教师对图片、视频处理的误区

实际多媒体教学中,有的历史教师往往堆积大量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结果一上起课来感觉就是老师一个人在表演,没有把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导工具,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当“解说员”。我们才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满堂灌”,孰不知这样教师在悄然地用“机灌”代替“人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盲目地应对视频,音频及文字信息处理,自己读书时间被挤占,想象的空间被色彩斑斓的画面填满了,这样的结果必然是表面喧闹,其真正效果不好。而真正有经验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来让学生总结、发现,探究新的知识,构建相关的理论或概念。比如:我在完成《南京大屠杀》一框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几幅“日军无幸杀害中国军民的图片时我就提出以下几下问题:中国人被杀的对象有哪些?日本人采用哪些残忍手段?你想对日本军国主义及极端右翼分子说些什么?这样才能更深层次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日本军阀主义的憎恨,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又如我在讲授川教版八年级下《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时,由歌曲《爱我中华》时:我就让学生在欣赏,哼唱歌曲的同时归纳出歌词中出现频律最多的是哪一句来导入新课,这样学生不得不认真欣赏和哼唱了。实际上我在讲授图片、视频时,教师故意不打出文字,让学生思考、总结不失为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的妙招。还如我在讲授川教版九年级上《俄国农奴制改革》时:出示四幅图片和一段视频之前,我就把问题:“上述图片、视频反映的对象是什么?在前面哪里出现过?处境怎样?对俄国当时生产力发展后何影响?”写在黑板上。可见我们历史教师在处理歌曲欣赏,图片、视频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的放失去思考、总结、归纳不仅可以免于让学生论为鉴赏者和看客,而且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体。

五.教师对知识点未落实的误区

历史多媒体教学应当是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对所学知识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理解,以实现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从而使历史课堂达到一种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可是在我们现实的历史多媒体教学中,大量的图片,视频是教师讲解的工具,课堂中最忙碌的人不是学生而是教师。不是吗?有的课堂上:教师拿着鼠标一会儿找画面,一会儿找图像,一会儿又忙投影,忙这忙那令人目不暇接……稍出现一点差错,急得满头大汗。试想这样的教师哪能从容地引导学生学习,及时关注学生反馈,落实教学内容呢?在个别历史教师的课堂上,教师是“放映员”,学生是“观众”,学生的课本竟一次也没打开过,更不能说学生用笔勾划出来课的重要知识点。还有的教师在上课中虽设计了讨论辩论等探究、合作学习的环节,但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给学生时间太少,只是蜻蜓点水而已。诸如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表面热闹,效果欠佳,有经验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明白,理解某知识点后是会让学生勾划在课本上并让学生齐读,甚至有一些强调之词或相关练习。

六.教师教学对重难点未突破的误区

历史多媒体教学无疑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某些教学难点、重点问题迎刃而解,而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会忍痛割爱,把一些相关图片、视频、MP3统统用到教学中去了,我在听一节川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时,课件中《爱我中华》、《大中国》、《我的中国心》这三首音乐前后欣赏就达十来分钟,结果新课一共用去了五十三分钟;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美观,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动画和声音振聋发聩……这样的课件恰巧是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同时也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重、难点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由于课件制作的复杂和过多内容,使学生在思考和教师引导时重、难点时间过于仓促不得已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当然也就影响了学习效果和教师授课的质量了。

七.教师教学无粉笔板书设计的误区

在部分教师的多媒体课堂上有个误区:以为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就告别了黑板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工具。其实使用粉笔进行板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有助于初中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落实;还有极为重要的是黑板上的板书重现力强,随写随看。更有甚者,教师在上课时偶有突发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但在多媒体教学中却无法即时增加到板书中去而留下诸多遗憾;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用彩色粉笔警示的重难点能整堂课都使学生有意注意;甚至还有,个别教师的精心的板书设计,流利工整极富个性的粉笔字简直是一种陶醉的艺术。实际中,多媒体教学虽有文字演示的板书,实际中对学生往往只是一种“昙花一现”式的演示,当然就对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非常不利,对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本来系统性的黑板板书是教师在讲解引导下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桥梁。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多媒体教学时,注重黑板板书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势必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多媒体历史教学虽有许多ศ传统教学不可能比拟的优点,但它正处于成长,完善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历史教师用心去浇灌,呵护。我深信,只要我们广大历史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多媒体历史教学势必会展示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魅力。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