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编目过程中的技巧探索
[摘 要]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记载了特定区域内的特定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报信息资源。本文从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在编目过程中相关字段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提高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的编目质量和检索利用价值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编目
1.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的特点
非正式出版文献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报信息资源,记载了某一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总教、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这类非常规出版、通过非常规渠道交流获取的文献包括:地方志、宗教史,宗教活动,地方宗教人物的史料,宗教领袖,民族头人的著作及其传记,有关本地区民族斗争、民族习惯、民族交往、调查记等资料和民族民间文学方面的文献、未经发表的名人手迹,甚至包括口头言论的记录,等等。主要包括:
(1)图片。是指一个地区历史沿革,典章制度,风土人情,语言文字,文物,名胜古迹的图片,照片,碑志,拓片等。
(2)资料。即是有关一个地区历史、地理诸方面的记载文字。如档案,文告,传单,谱谍,标贴,版片,剪贴,信函等。
民族地区的非正式出版文献,更是民族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历史的载体,是我们及时准确地掌握民族相关信息和社会动态的重要情报资源。
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信息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读者群以部分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为主。这一特点也使得文献整理加工时特别是在资料编目中较难在中图法和主题词表中找到相对应的类号和主题词,而且,这部分文献很难找到可供参考、下载的数据,因此,我们对民族地区非正式文献的编目工作需要从零开始。
2.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的编目问题及其分析
由于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的非常规特性,使之在CNMARC格式中的处理成为一项繁琐、并且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如何准确、全面地揭示这类文献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满足研究人员的多元检索需求,提高检索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类非常规出版的文献中大都没有统一固定的出版格式,一些文献出版标志或不明显或不齐全,有不少是缺乏题目页信息,缺乏版权页信息、缺乏责任者信息等著录信息源。所以,这类文献在著录时不但需要参考整个文献本身,有时也需要参考文献以外的其他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加工处理,这些编目工作中的细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1缺乏书名版权信息的著录
在著录缺乏书名或版权页的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时,必须先对文献进行全面审阅,尽最大可能找出著录依据。然后根据所找到的依据准确著录,对于确实查不到著录依据的,可采用“[]”表示。
例如《北川县情概览》一书,没有版权页,只在书名页上有出版信息,因♡此210字段的出版全部由编目员根据书名页上的信息及内容中《序》所体现的时间来判断:
2.2关于民族文字题名的著录
出版的一些关于民风民俗的专题报告,其中的民族文字题名位于规定信息源之外,有时候甚至是在文献的内容中,或者在目录页及摘要页上。这时候如果放弃这部分的著录,将会影响到编目数据的完整性,作为研究人员的读者将检索不到这部分信息,如果报告本身是极有特色ป的研究课题那么读者的损失将是非常大的。因此笔者认为在编目时应以读者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补充著录民族文字在记录中,而不应仅仅遵循著录规则而放弃这部分内容。
例如:《甘洛县民间谚语集》一书,在封面上除汉文题名和责任者信息外,还附上了彝文题名,因此编目员应著录彝文题名,并在相关题名附注312字段加以说明,同时提供510检索点。
2.3关于责任者和责任方式的著录
民族非正式出版文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责任方式不规范,文献的责任者一般为政府机关和宗教机构下属部门中的研究人员和报告人员,责任方式会出现“研究主持”“计划主持”或者干脆没有写明任何方式等。由于书中没有著、编、编著等常见的责任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应遵从客观原则进行著录。
3.利用编目手段深度描述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
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是反应民族地区经济、宗教文化、科学技术以及社会诸多领域中过去及目前新动态的情报信息,也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及科技人员进行科学探索和学术研究所必须掌握的重要情报源。它对保存民族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深远的作用,深度开发这部分文献意义重大,也对图书馆的编目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1使用附注说明项
非正式文献本身不受出版规范的限制,民族地区的非正式文献更是自由出版,对于各种应用范围不同的非正式文献有不同的传播或发行的方式,适应民族地区的特色情况。而且大多数民族地区的非正式文献出版时间早,部分信息不全,不确定因素多,为了详尽准确地揭示文献信息,笔者建议适当♚加入附注字段,3―附注,以自由行文的方式,补充或说明文献内容,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度揭示。
3.2增加自由词标引
自由词标引是用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词表以外的自然语言词汇进行标引。包括民族学宗教学方面的专业词汇等。民族地区非正式文献反应的是民族地区文化,而且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在语言表述和词汇含义方面的差异,其分类、专业术语等明显与汉族地区不同,但又在该地区一定范围内广泛使用,因此使用自由词标引,直观、专指,与叙词相配合,可以弥补叙词标引有限的专指度和网罗度,保证有较高的检准率,自由词标引也可以随时选用新词。使用610字段,即非控主题词字段的方式给出自由词,如彝族地区使用的“克智”一词,我们一般使用“论辩”,就是对中国大部分地区与民族地区使用汉语语言的习惯所作的补充,目的在于提高标引深度,降低检索难度。
3.3介入编目员知识与观点,使用540字段
540字段是编目员补充的附加题名字段。该字段保护文献上未出现的,又非同一题名的关键词题名和通俗题名,它也可为由正题名衍生出来的题名提供检索点。由此可见,该字段是一个关于题名的检索字段。为了充分发挥检索功能,应尽可能多地为题名设立检索点,因此540字段是一个很有用的字段。
在民族地区非正式文献中,各个年代的调查报告占有很大比重。编目员可以根据文献的具体年代,采取540字段使文献进行更有效的排序,使题웃名更加清晰,有利于检索,例如:
2001#$a凉山西昌彝族地区土司历史及土司统治区社会概况(资料汇编)
5401#$a1956至1961年凉山西昌彝族地区土司历史及土司统治区社会概况(资料汇编)
由编目员自拟的540字段,其介入了编目员的观点和知识,和其他与题名有关的检索字段想比,更具灵活性,能更全面、深入揭示图书的主题,从而为读者提供更方便的检索途径。
4.开发民族地区非正式文献的利用价值
对于民族地区非正式出版文献,编目工作的着眼点应该是开发文献的利用价值,建立多元检索途径,以方便专业研究人员通过更强大的检索功能和多种检索渠道获得有关信息,提高研究人员的检索速度,为其提供多做检索方式,拓宽检索范围,使这部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民族地区非正式文献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在版编目,也不可能被国家的文献数据库统一标引录入,只有当地图书馆和少数专业文献收藏单位才能对这类文献进行著录和标引。因此,完善民族地区非正式文献的编目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