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所感
【摘 要】接触艺术的人未必每个都会去深入思考何为“艺术”,通常认为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一个适用的设计、一幢漂亮的欧式建筑✯以及一台赏心悦目的舞台剧等等就是艺术,但看了海德格尔的“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后,之前对艺术理解全颠覆了。例如一幅绘画作品,讲她的艺术性都是在作者生活现象的概括、抽象、提炼,加上作者的感受,但到了海德格尔这里,艺术家和作品 Ü都是从艺术中来,艺术是自然的、自发的;要了解作品就要了解“物”。❤海德格尔说:“物是一切存在者,物就是材料”并通过对物的存在性把人和动物分开了。
【关键词】艺术;作品;感觉
感受是每一人亲身经历、真情实地的一种体验,还有思考的伴随过程。在上研究生课程里安排了艺术哲学这门课程,如不上研就难会接触到艺术哲学类范畴,也不会知道海德格尔这个Ⓐ哲学家,更不知道他是后现代艺术哲学之父,更不会去想什么是物、作品、艺术家和艺术的关系。当然,也不是说学了海德格尔的艺术哲学就有什么突飞猛进的收获,而最主要触动我的是能换一种思路去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物”,跨越了我常规的思维,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我想这就够了,因为我深知自己对艺术哲学还没入门。以下便是我学习这一内容的几点体会。
一、关于物
接触艺术的人未必每个都会去深入思考何为“艺术”,通常认为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一个适用的设计、一幢漂亮的欧式建筑以及一台赏心悦目的舞台剧等等就是艺术,但看了海德格尔的“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后,之前对艺术理解全颠覆了。例如一幅绘画作品,讲她的艺术性都是在作者生活现象的概括、抽象、提炼,加上作者的感受。但到了海德格尔这里,艺术家和作品都是从艺术中来,艺术是自然的、自发的;要了解作品就要了解“物”。海德格尔说:“物是一切存在者,物就是材料”并通过对物的存在性把人和动物分开了。
物(材料)才是世界上最基本是东西,因为材料本身具有的吸引力,让人去尊重、接受她,以至于去设计她,设计出更丰富、更广阔的空间。这里如果一切物都被设计了,但不是设计师想去这样做,而是人的意识变了,是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让设计师为之而设计。例如今天的汽车,不管有多昂贵的也有人去买。又如探月,航天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在积极探索,他们想找到除了地球以外还能供人类居住的星球,以备人类不时之需。这里不难理解――材料才是世界上最基本是东西,看看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加剧占领星球的战争――太空战的到来。
二、关于艺术
海德格尔在这篇文章中开头就说道:“本源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某件东西的本源乃是这东西的本质之源”;并提出,既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互为本源,那就必须为双方寻求一个“第三者”,即“艺术”作为两者的共同本源,“艺术以另一种方式确凿无疑地成为艺术家和作品的本源”。 艺术很哲学,为了知道什么是――艺术,通篇读后我还是没有找到答案,这是不是作者不想给出我们答案,还是我的理解没有体会的呢?接着海德格尔提出艺术作品是一独立自存的“纯然物”,作为“物”(Ding),它“物着”(dingt,或译“物起来”);固然“作品要通过艺术家进入自身而纯粹自立”,但“正是在伟大的艺术中(本文♀只谈论这种艺术),艺术家与作品相比才是无足轻重的,为了作品的产生,他就像一条在创作中自我消亡的通道”。作品是显现存在的人造物,这里艺术家怎么会没有作品重要呢?没有艺术家就没有作品,应给出在一定的条件下艺术家与作品相比才是无足轻重的;但这里还没有这个界定的条件。
我们理解艺术既不能从精神出发,也不能从主体(本能)出发,海德格尔教我们找到“物”,要从物的角度来理解,不同的“物”产生不同的艺术,这里不能理解。但同一“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产生了不同的艺术。例如沙子,在水里她是沉的;在干燥的天气里他会随风起舞;当加上细泥稀释高温后,她就成了硬度较高的陶,上1千多度就是瓷吗?那再到几千度又是什么呢?之所以所以举这些例子,只想说明一点,当我们只是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作评价时,可以不去考虑作品是谁创作的;但评价的是作品的价值是如何造成的,那就离不了创作者即艺术家。
三、感觉
生活中当我们要对某一具体事情做出决定时,常常告诫自己,不要感性,要理性;这是我们常规对事情的处理方法;但在海德格尔这里是受到质疑的。人与动物在自然界中“感性”是一样的,动物有感性,但人有感觉。感觉不是用客观和主观来判断的,感觉是最真实的、是偶然间的;在感觉中物是最真实的。在我们学艺术的人中,这是恰到好处的例证。作画靠的就是感觉,没有感觉那很难想象作品是什么样子;跟着感觉来处理,那就是艺术。但感觉与科学的态度又不同,感觉直接,人与对象没有距离;反之亦然。感觉如果不真实,那一切就会出问题。如我们的在夏天穿棉袄,如果感觉不真实,我们就感觉不到热,而我们看到哪种人是在夏天穿棉袄还不知道热呢?那不就成没有感觉的人了。
以上所述,便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体会,深知自己知识浅薄,但还是想尝试挑战一下自己对一门未知领域课程究竟有多少接受潜力。我也认真的去学习了,其结果虽不尽人意,但我还是享受了以前不曾有过的思考过程,因此在这里也非常感谢老师,把我引入这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