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她选择逃避
欣欣是一个4岁半的西班牙籍华裔女孩,几个月前刚从马德里的一所幼儿园转到我们幼儿园。她聪明、有礼貌、热情、诚实、大方、充满爱心,但与中国孩子相比显得有些“自由散漫”“无拘无束”。以下是一日生活中关于欣欣的三个片段。
老师,是我剪的
为了让孩子们的剪纸表现更为丰富多样,我专门彩印并塑封了一些漂亮的剪纸作品供孩子们欣赏与参照。欣欣最喜欢剪纸,她拿着图片认真欣赏,爱不释手。可是不一会儿,就听到萱萱着急地大叫:“老师,不好了,不知道谁把漂亮的剪纸图片剪坏了!”我走过去一看,剪纸作品图片的四条边果然被剪得参差不齐。我问道:“这是谁把图片剪成这个样子的呀?”“老师,是我剪的。”欣欣直视着我的眼睛坦诚地说。于是,我严肃地对欣欣说道:“欣欣,这些图片是给小朋友们欣赏的,是不能剪的!知道吗?”“嗯!”欣欣一边整理桌上的纸屑一边点着头。
老师,我是不小心的
运动的时间到了,欣欣和几个小朋友开心地玩起了“小袋鼠穿树林”的游戏,游戏材料中有一些自制的“小树”做障碍物。过了一会儿,琪琪跑过来告状:“老师,不知道谁把‘小树’弄坏了!”怎么会这样?这些“小树”用了几个月都没坏过,我决定查个水落石出。于是我把在这个区域活动的孩子集中起来询✿问:“是谁把‘小树’弄坏的?”孩子们都说:ศ“不是我!”欣欣两手紧攥着衣角,有些紧张地说:“是我弄坏的。老师,我是不小心的。”怎么又是欣欣!我开始失去耐心,面带愠色质问道:“这么结实的‘小树’你怎么把它弄坏的?”欣欣低着头没有说话,看着她可怜巴巴的样子我没有再追究。
老师,不是我干的
在运动后的生活环节中,孩子们都有序地洗手、喝水、擦脸。我从远处看到欣欣一如平时的“自由散漫”,端着一杯水左顾右盼,还时不时地摸摸墙上的小花,就在这时杯子里的水洒在了地上。欣欣看看周围没什么人,便面带惶恐地试图逃走,她一边走一边还不时地回头看看地上留下的那滩水。居然还想逃跑!我忍不住冲上前去,刚想批评她,可没等我开口,她马上对我说:“老师……不是我干的!”欣欣居然 ツ在“说谎”!我很生气。她两手不停地擦拭着杯子柄,眼神飘忽不定。就在유此时,保育老师已麻利地清理了现场,很快进入了下一个活动环节,活动室里恢复了平静,而我的心却始终难以平静。
是什么让一个原本诚实、敢于担当的孩子选择了逃避?我想欣欣原本是单纯的,她并不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更不认为自己是故意而为,所以她选择“诚实”。而❅今天,当欣欣出现诚实行为时,我没有给予正面评价,反而对她质问和指责。当她第三次“做坏事”时,她预见到我可能会给予更严的责罚,于是她选择逃避。
欣欣的事件值得我深刻反思。孩子做了所谓的“坏事”,大多事出有因,比如对规则不够明确,受探索欲望的驱使,不当心,自制力差,力所不能及,等等。或许孩子不知道、不认为自己做了“坏事”,也不清楚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教师生硬的说教与批评不仅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还有可能导致孩子推卸责任、不诚实。如果教师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理解、包容,对孩子表现出来的诚实行为给予肯定,我想孩子一定不会说谎、不会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