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改革
" 不知何时,教育和教师成为整个社会瞩目的焦点,让我这个干了十几年教师的人感到莫大的欣慰。 ϡ对教育的关注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表现,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都让我时时反省,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尽量少犯错误。
当然,关于教育的讨论更多地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很多观点直接冲击了目前流行的教育观。但是我发现,有些观点却显出对教育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
首先关于教育改革,很多人觉得教育改革好像触犯的是教师的利益,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当前最希望教育改革的一个是受教育者,一个就是教师群体。虽然改革可能会把教育推向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必然会加剧教师的危机意识,再想混日子恐怕是不可能了。那么为什么教师也希望改革呢?
主要是因为目前教育行业的一系列制度维护的不是一线教师的利益,而是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的利❧益。单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每一年,学校要招很多高价生,在我们这个北京的普通中学里,中考成绩没上分数线的进来要交3万元,学校一年招新生200人左右,高价生有40人左右,光这笔收入就多达100多万。可是这笔钱究竟怎么用的?领导说教✔委要求大部分上缴,其余学校自己支配。交到教委的那笔钱,一般教委也会再用到学校的发展上。作为一线教师,我没有理由不相信领导的说法,但具体情况怎样,好像没有人明确告诉过我们。无论一年这笔收入有多少,我们的工资、福利是没有什么变化的。
从理论上讲,学校的主人应该是教师,因为主要是教师的劳动使这个学校得以存在和发展。但事实上,教师在学校处于一种被领导管理和监督的地位。目前中学普遍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校长管理和监督教师是理所当然的,关键在于这种管理和监督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出来。在学校里,教师被动地接受领导的管理,教师的意见对学校的发展影响很小,所以教师普遍对学校的“大事”反应冷淡。现在教育行业的改革其实已经使教师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小学教师已经开始下岗,初中教师开始过剩(这只是现象,至于教师是否真的多了,是另一个问题,暂不涉及),高中教师也已经实行聘任制,聘不上的有可能去教初中,或者转岗。一个教师要想在学校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有意思的是,所有的改革都没有触及学校二线职员和领导层。相反,领导的工资大幅增长。当教学目标没有达到时,教师要被扣工资(而不是奖金,因为没有什么奖金),领导则不受任何影响。改来改去,对教师的监督加强了,可是谁来监督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向谁负责?
所以,教师是希望改革的,但希望的是公平的改革,触及问题实质的改革。而且,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把教师当成学校的主人,而不是单纯被管理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有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
第三个问题就是教育改革究竟触犯了谁的利益。对一线教师而言,我们希望有良好的管理,有效的指导,民主的氛围,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应该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和主要拥护者。但目前的教育改革似乎不但没有维护教师的☏利益,从根本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却引起了教师的普遍反感,这不能不引起制定改革措施的人的注意。如果单纯强调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而制度不得当的话,很可能进一步助长教育向功利的方向发展,教师将沦为名副其实的“服务者”(这也正是目前很多人强调的教师应该具有的意识)。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只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自己服务的目标,这样的教育还会有什么前途?目前的状况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教育改革的政策时,很少触及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利ฌ益,教育改革总是先拿教师的利益开刀。难怪这些年教育行业年轻人流动得特别快,没干几年,就转行了。一个行业不能吸引年轻人补充新鲜血液,这个行业会快速、健康地发展吗?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为我所从事的行业而骄傲。但这些年深感教书育人越来越难。整个社会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但到了教育、教学的一线,却经常成了贩卖口号和新名词的虚文。一说素质教育,就是减轻课业负担,增加学生的课余活动,或者就是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关键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