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婚姻程序与中国古代婚姻“六礼”简要对比
摘要:婚姻是男女的产物,是道法自然的表现。有了婚姻才有了家族,有了家族之后才会构建国家,才会出现国家主义。婚姻不是单一的,是社会的基础是本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文明的产物。古代婚姻程序从《周礼》演变而来,那么彝族的婚姻文化又是从哪里演化和转变而来的呢?从这些疑问,从凉山彝族婚姻文化和古代婚姻文化的简要对比寻找相似点,与传统研究凉山彝族婚姻文化不同,从另外一个角度和视角去“追根溯源”。
关键词:婚姻 彝族 凉山 六礼
一、凉山彝族婚姻程序
(一)凉山彝族婚姻概况
德自古有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婚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人类从母系社会跨越至父系社会的缩影。暂且不谈凉山彝族是从何时何地迁徙至此,从其延续的婚姻的制度和其表现的婚姻形态与其他民族一样,遵循着血缘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的发展。应当抛开现在的民族差异、文化差异、思想差异等视角,因为这些都是附庸和扩展,应从人的本性和道法自然的视角――生存!
凉山彝族婚姻一般实行严格的本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这些严格的婚姻制度,经历千年也未曾改变,在凉山彝族地区得到广泛的认同,并得到大家的信守。
1.族内婚
族内婚不是彝族特有,如果把彝族融于历史中,这与古代传统的家族无异。古有记载:“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非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从小的方面来看,与彝族族内婚的理念是一样的。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异族通婚其实对于后代是有意义的,但从世俗的角度,异族通婚意味着同化、消亡,在弱肉强食的时代,文化同样适用这一法则。凉山彝族在迁徙的过程中,迁徙就意味着会有消耗,人口的锐减、物质的丢失。那么在迁徙中如果发生疾病、产生战斗,必会造成人丁的减少,特别在是在迁入凉山的过程中,凉山多奇山峻岭道路险峻,又有当地土著居民,这些原因造成族内人口减少,为了繁衍生息保持本族人口人丁兴旺,势必会实行严格的族内婚。古代依然是一个冷兵器的时代,军事力量的强大、经济的繁荣与人口有着密切关系。古记载越王勾践:“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ซ老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2.家支外婚
古皆有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自古就是婚姻的禁忌。凉山彝族家支外婚也是遵循这一原则。家支外婚指非同一始祖父血缘以父子连名谱系传承下来的子孙后代,或者举行过“分支”仪式进行的通婚。如同家支外婚的禁忌,严禁家支成员之间通婚。所以,要么是非家支之间成员或者是举行过“分支”仪式家支才能够通婚,否则根据习惯法,男女皆要被处以死刑,从大的角度家支外婚即为古代同姓不婚的原则。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取妻不取同姓”,这是符合生理现象符合适者生存的,在弱肉强食的时代适者生存,在冷兵器时代,后代的健康是非常关键的。以斯巴达为列,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不是以人数著称,而是从小删选培养,身体不能适应的孩童就会被抛弃,但这样的精英强兵思想还是会失败,最后被罗马征服。再有,科学家根据大量的资料研究,复原了图坦卡蒙的容貌,据报道称法老王长着龅牙和内外足,屁股像女人。研究人员用电脑进行了2000多次扫描“虚拟解剖”,并对图坦卡蒙的家人进行基因分析,研究发现法老王的父母是兄妹关系。科学家认为由于父母近亲结婚,图坦卡蒙的激素失调,身体出现畸形,所以法老不到20岁就离开人世。在古埃及,乱伦是一种被人接受的做法,古埃及人不知道近亲结婚可能对后代产生影响。不难看出凉山彝族的家支外婚,从古代的视野来看非常先进。
3.等级内婚制
等级内婚,简单而言就是遵从凉山彝族的阶级等级制度,婚姻必须在同等级中进行,不得跨阶级进行通婚,否则会被整个家支驱逐。这就构成了传统的凉山彝族血缘阶级。纵观中西古代王朝,都奉行“君权神授”的思想,以宗教来主导民众的思想,从思想上强化王朝的统治。商汤在讨伐夏朝桀时曾开誓师大会:“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为上帝,不敢不正…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古代埃及称法老为天神的儿子,是天神的化身,所以死后住入金字塔。古代欧洲由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便以神的化身自居,中世纪欧洲则以教皇加冕为正统。虽然凉山彝族没有统一的首领没有建立王国,而是部落的形式散落在各地,但都有其严格的等级制度,凉山彝族虽然没有宗教上系统的学说,而是以祖先崇拜为主,血缘就是等级的象征,许多在凉山发展壮大的所谓“黑彝”、“土司”,为了加强其思想统治,都称自身是“古侯”和“曲涅”的正统血统,等级内婚就显得至关重要,土司、黑彝、白彝、呷加、呷西都遵从这一原则。
4.姑舅表优先婚
凉山彝族提倡姑舅表婚,古有谚语:“姑家的女儿是舅家的媳妇儿,姑家娶☤舅家的女儿也不费力。”这多发生在堂姑表舅之间,而非亲姑表舅。为什么会形成姑舅表婚?从血缘角度来看,在母系时代和父系时代的过渡时期,这种模式就是母系氏族的氏族外婚的表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当彝族祖先迁居到凉山地区,经济不发达、生产力不先进、加之还要征服当地的土著居民。人口增长成为凉山彝族地区家支考虑的必要条件,但是又不能违背祖先的规矩,那么姑舅表婚的盛行也是其发展的土壤的。
(二)凉山彝族婚礼程序
凉山彝族婚礼程序现今大致分为议婚、定婚、成婚三个大的阶段。这三个阶段遵从六个礼节:一、说媒。二、问名。三、占卜。四、定亲。五:择期。六、迎亲。这个程序在凉山彝族地区广泛使用。“礼”都是有出处的,不会凭空出现,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形成,更不会无根无源的形成社会认同。彝族崇尚祖先崇拜,那么婚礼的程序也是应当遵循了祖先的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略有不同,并没有脱离这个基本的框架。
1.礼节 (1)说媒。一般由男方长辈组成亲友团,去女方家表明结亲的意愿,并针对聘礼事宜进行交涉。
(2)问名。取得女方的生辰八字。
(3)占卜。由毕摩、苏尼或是民间固有的职业进行占卜,确定吉兆。
(4)定亲。男方带着商议的聘礼赠送商议的聘礼,并确定婚姻关系。
(5)择期。男方家选择结婚吉日,并征询女方意见确定结婚时间。
(6)迎亲。新郎的兄弟在鸡鸣之前将女方背回新郎家。
在凉山彝族地区,婚礼程序大致也是六卐个步骤,与《礼记・昏义》和《仪礼・士昏礼》种记载的基本一致。凉山彝族的婚礼制度,也体现了明媒正娶的含义,也可以看出婚礼对于彝族的重要性,更加体现了婚姻的重要性。凉山彝族虽然处于偏远的山地地区,但其婚姻的内容和形式是非常具有礼节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差异也使婚姻的具体内容有所差别,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简化来讲,古代从秦汉到明清,乃至现代多数的确都是分别以下三个阶段。
(1)议婚
凉山彝族男女双方缔结爱情的方式多样,可以自由恋爱也可以父母包办。民主改革之前遵从严格的等级制族内婚,现在没有严格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但如果要缔结婚姻,这个程序就非常神圣了,如果没有媒人说媒,那么这场婚姻,是不能缔结的。首先必须要有“媒人”说媒之后,男方才能去女方的家里拜见女方父母。“媒人”一般是由男方的长辈组成的团体,男方父母及本人不参与。一般是阐明二人要缔结婚姻,并对聘礼的事宜进行协商。对聘礼的协商,凉山地区根据不同的社会认同有不同的认定标准,基本上还是以财物为主,至于聘礼的多少,一是以地区为参考,二是以男方家的实力为参考,如果一次协商不成功,那么会进行多轮协商和‘谈判’,达到双方满意为止。女方根据地区的不同还是有不同规格的嫁妆,但主要还是以女方衣服银饰为主。凉山地区普遍有种说法和观点,男方给予的聘礼一般女方家会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返还一部分或者大部分。
(2)订婚
订婚就是男方向女方家赠送聘礼,正式确立婚姻关系。期间,男方家父母不出面,由男方家长辈带队,准新郎和朋友们一同到女方家里下聘。男方进门之前,女方会准备大量的冷水招웃待男方,从长辈到年轻人无一幸免。女方家一般杀猪招待男方。男方家继续就聘礼事宜进行最后的争取,最后再将聘礼拿出交予女方,期间男方算客人享受客人待遇。
(3)成婚
确定成婚的日子,届时将由背新娘的接亲者,将新娘迎娶到夫家。同样,在背新娘的过程中,新娘两腿交叠在一起,同样双脚不 ☻能落地。
二、古代婚姻程序
封建婚姻的目的和意义,古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一方面婚姻是人类天性繁衍后代,另一方面婚姻是阶级意志的体现,用法律的规范约束婚姻,使婚姻这个社会的最基本单元,能够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意志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婚姻程序是古代非常严格的过程和仪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礼”。古有记载:“昏礼。下达。纳采,用雁。纳吉用雁,如纳采礼。”等一系列的繁琐规定,概括为六礼:
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家提亲,然后行纳采之礼,用雁作求婚礼物;问名,宾执雁为礼,请问女方的名字。主人许诺,宾入门授雁等仪式;纳吉,以雁为礼物,礼节与纳采一样,告知女方吉凶;纳征,以黑、红两色的五匹帛和鹿皮两张作为礼物,礼节与纳吉相同;请期。以雁为礼物。(宾请女家确定迎娶的吉日)主人推辞,宾表示同意,然后告诉主人迎娶的吉期。其礼节与纳徵礼相同;迎亲,天色黄昏时,按照一定的礼节、标准迎娶新娘。
(一)议婚
古代有官媒和私媒,由夫家向女方家提出,也可由女方请于男方,根据社会的准则和家庭的准则,遵循门当户对的原则进行,并进行生辰八字的占卜。每个朝代议婚的形式略有特色和不同。
(二)订婚
主要特征时向女方下聘礼的过程,确定正式的婚姻关系。如果女方接受了男方的聘礼,那么就达成口头婚约,定婚虽然不时法定的必要条件,但男女双方如果达成口头婚约,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反悔,法律要给予惩罚。对于悔婚,各朝各代都有不同规定。就民间而言,如果某方悔婚,只要一方接受就可以协议解除婚约,较少走法律途径。
三、结语
从凉山彝族的一般婚礼制度和对古代婚姻“六礼”简要对比,可以看出凉山彝族的婚礼程序与“六礼”制度非常相似。自古有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婚姻对于任何一个民族都非常重要,是社会的基石。凉山彝族其婚姻文化更加接近于《礼记・昏义》中的程序,婚姻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不可分割也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凉山彝族婚姻文化正因为它与古代文化的相似,才令它更加的神秘。
参考文献:
[1]常建华.婚姻内外的的古代女性[M].中华书局,2006.
[2]徐扬杰.宋明家族制度史[M].中华书局,1995.
[3]刘正发.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4]孙伶伶.彝族法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新视角[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5]杜文忠.法律与法俗――对法的民俗解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陈戍国撰.礼记校注[M].湖南:岳麓书社,2004.
[7]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310.
[8]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成公四年.北京:中华书局,200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