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审计调查报告的若干技法问题
《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准则》于2001年8月1日实施。为了配合搞好专项审计调查、写好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本文试将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分成 分析 撰写资料和编辑报告 内容 等两个步骤;然后,讨论两步骤的撰写 方法 ;揭示撰写方法上存在的主要 问题 ,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两点说明
(一) 社会 上以及审计机关对 应用 文写作技法方面的 文献 很少,以至于对诸如报告“基本情况”取舍、“建议”提法等关涉写作方法的问题,尚无共识。这对稳定、提高报告水平构成 影响 。为此,本文有针对性的探讨了若干技法性问题。
(二)“分析撰写资料”和“编辑报告内容”,在报告撰写过程中没有明显界线。但是,影响报告质量的方法性问题,无外乎“分析”与“编辑”两类。为使本文讨论的问题系统、定位,便于理解和阐述,才如此划分。
二、 资料分析过程及其存在的方法性问题
(一)资料分析过程
报告资料分析过程。是审计人☂员对查证属实的调查事项进行认识,最终形成审计意见的系统的思维过程。各分析环节及其分析规则如下:
1、界定事实。是对被调查事项(或称:问题,下同)的行为轨迹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准确、完整的描述。①行为轨迹: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方式、幅度范围等量化内容。②事件相关因素:包括人员素 ت质、 经济 环境、规范性要求的适用情况等非量化内容。
2、归纳特点。就是概括问题(或称非预期事项,下同)的存在特征。方法:
如,应按市价就近购买原材料(预期状态),却以高价远途购进等质品(非预期状态)。该事项特点可归纳为,购入价高值低原材料。
6、提出建议。建议包括根治和控制两个层次。针对“原因”的建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特点”的建议,能够起到控制、避免损失,使“问题”不进一步扩大甚至不再发生的作用。因为,趋势推断得出的不良后果尚未形成,所以,针对问题特点的建议就能对其起到控制与防范♋的作用。
(二)资料 分析 过程存在的撰写 问题
1、将性质不同的事项一起界定,致使建议针对性差。例如,前些年对三角债的解释即界定是:法人A拖欠法人B货款,……,法人C又拖欠法人A货款等等。于是,该问题的特点被归纳为:国企间相互拖欠货款严重。其实,国企债务现象,是一个由许多性质不同的问题纠缠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起来,必须履行先分解、后综合的资料处理程序。具体情况具体界定,把握不同的特点、找到各自的原因。
三、 编辑报告过程及其存在的撰写问题
(一)编辑报告过程及其资料取舍规则
1、 报告的编辑过程。审计人员完成“资料分析”任务后,依报告体制和资料的取舍规则,编排报告 内容 ,形成报告的过程。
2、 资料取舍规则。因为报告要反映“问题”,成果体现在“建议”部分。所以,资料取舍采取以问题为核心、按逆向顺序(正向顺序是:基ค本情况、问题、分析、建议——注)方法,确定编入报告的内容。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进入报告的“问题”。报告中的问题,是以“特点”为标题、“界定事实”为内容、按重要优先的排列原则编入的。
(2)按适当可行原则,确定编入报告的“建议”条款。
(3)按“建议”指向,编入相应的“原因”、“特点(即问题)”以及“趋势”的文字分析内容。A、如果“建议”指向问题的“特点”、“趋势”,即准备治标,不必编入“原因”。B、如果“建议”针对问题的“原因”,即准备治本。则不但要编入“特点”,还必须编入“原因”的文字分析内容。因为,该“建议”打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系统、全面地反映“问题”的全貌。
(4 ッ)编入与“问题”相关的“基本情况”。介绍基本情况,目的是让读者接触问题、考虑建议之前,先对相关环境有所了解,以便读者更全面的了解问题,产生与作者相同的看法。
(二)编辑报告过程存在的撰写问题
1、 “基本情况”与“问题”不相关,报告整体性差。基本情况各不相同,撰写者要选择与所反映问题相关的内容,使之名符其实地成为与发生的问题或者取得的成绩相关的“情况”。
2、编入报告的因素分析部分与“建议”之间缺乏相关性,造成报告逻辑混乱。因素分析包括事实界定、特点归纳、原因分析、趋势推断和作出结论五个部分,不管建议怎样提,都是撰写者必须的分析过程,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因此,撰写者在组织报告时,务必根据建议指向,决定分析部分的文字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