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法、检关系的合理平衡(1)论文

时间:2025-01-13 19:34:5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九九一年《民事诉讼法》上有四条是有关检察机关介入民事审判活动的规定。从那时起,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规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从刑事审判领域扩展到了民事审判领域。

但是从一九九一年到现在,各方对这一监督是否应该存在仍在争论不休。同时对这一工作应如何开展也各持已见。

争论最激烈的当属法院、检察院两家。法院认为这种监督是不必要的,也不符现代法治精神。

主要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点:

1、这种监督使法院的权威受到挑战。法官的判决即使在生效后还有可能被推翻,使得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失去信心。

2、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进行监督不符合当代法治的世界潮流,现代化发达国家一般都比较尊崇司法权(在他们国家往往是指审判权),法官的判决是至高无上的。

3、法官是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的,他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这样裁量或那样裁量,虽然结果不同,但两种裁量都是对的。检察官的裁量与法官的裁量有差别也是正常的,不能以此去推翻法官的裁量。

法院系统的同志大多持这种观点,今年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在《人民法院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就对检察机关是否应该对民事审判进行监督进行竭力否定。之后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针对这篇文章,也在《检察日报》上发表长篇文章,对该文进行了抨击,并充分肯定了民行检察工作的必要性,其主要观点是:

1、近几年检察机关提起抗诉的民事案件,有很多被上级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后改判,这说明上级法院确实认为原判决是有问题的,而这大量的案件如果没有检察机关的介入,早已发生法律效力了,必然会导致执法不公。

2、长期以来在民事审判中法官的权力无人制约,而缺乏制约监督的权力就必然会产生腐败,很难保证法官在长期不受监督的环境下会一直秉公办案。检察机关通过办理民事、行政检察案件,已查出几百起法官受贿、徇私舞弊案件,还有更多的违纪案件。

说明这项工作不仅是必要的,更是防止法官腐败的一项有力措施。

3、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法官的选拔和任用缺乏严格的规定,很多法官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法律专业知识的培训,因此法律业务素质不强、水平不高,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对证据的运用还有一定的不足。由他们做出的判决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值得怀疑。

直至今日,这种争论依然激烈不休。但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是无谓的。

因为任何事物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这是同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从各自单位立场出发来看待同一事物,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都强调自己所看到的一面是正确的。也许让他们对换一下工作岗位,他们的观点又会反过来。

我想任何一项法律制度都是一把双刃剑,伤人的同时也可能伤已。对于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工作来说也是一样,不能因为这项制度有缺陷就全盘否定,依笔者之见:检察机关对原审法院的判决有不同看法,究竟谁的正确要依赖于上级法院的裁定,检察院本身不能推翻法院的判决的,因此并不影响法院的权威,况且检察院与法院既没有隶属关系,也不存在人大与法院那样的制约关系。

所以我认为这项制度的存在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我们应该讨论如何完善这项制度,让其有利的一面大一点,不利的一面少一点。

也就是讨论如何运作才能使法、检两家在民事审判中取得合理的平衡。那么在民事审判中法、检关系的平衡点到底应该设置在哪里呢?如果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的监督制约过多过严,会限制法官的正常审判活动,反之如果监督制约过宽过松,这种监督就会失去意义。

对于这一问题法、检两家也有不同的看法,检察院总的观点是再进一步,加大监督的力度,从检察系统的刊物上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的呼声:

1、立法应将这项制度规定得再详细一些,现有的四条规定显然过于原则化。比如应该规定检察机关有权从法院借阅案卷,可以对案件事实进行调查,对证据进行复核等。

2、同级可以提抗。虽然立法规定必须由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法院的判决提起抗诉,但是司法实践中,这类案件都是下级检察机关办理后向上级建议提抗的,而且开庭时一般也是上级院委派下级院原办案人员出庭的。

这种做法环节太多,期长。应与刑事案件一样由同级检察院提起抗诉。

3、改单纯的事后监督为事中、事后监督。检察官作为法定的法律监督者,可以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判决前对法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并加以纠正。

与检察院的观点相左,法院系统的刊物上的文章中的规点,大多是认为检察院在民事审判中应再退一步,其主要观点是:

1、对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民事案件,法院应有审查受理权。审查后认为抗诉理由充分的,可以受理,否则可以不予受理,防止检察机关过多过滥地抗诉。

2、检察机关只能通过查处法官的违法违纪行为来监督民事审判活动,如果法官的审判活动中没有受贿、吃请等违法违纪行为,我们就应当认为法官是公正的,其作出的判决也是正确的。

3、检察机关的监督应限于书面审查,即围绕有关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及法院调查来的证据进行审查,而不能在此之外再进行调查,取得新的证据来推翻以前的证据。我个人经过对这些观点的消化吸收以后,经过思考,我认为在民事审判中法、检两家的合理平衡模式应具有以下具体内容:

一、民事审判活动以法官为主导,检察官只能在事后进行监督,不应实行事中监督。在审判活动进行之中,检察官不能以任何理由纠正法官的行为,即使法官的行为违法,也只能作为今后抗诉的依据。

因为法官必须树立在审判活动中的权威,使得当事人各方都绝对服从于他。如果检察官可以在庭审中纠正法官的行为,势必形成“双法官制”,这无疑会影响庭审的正常进行,也会影响法官的权威。

二、应由同级检察院对法院的民事判决提起抗诉。现行立法由上级检察院提抗,可能是为了防止抗诉过多过滥。

而观实中所有基层检察院都设有民行科,民行抗诉案件一般都由他们办理后再交上级院建议提抗,而上级院提抗后因为不如他们熟悉案情,又往往委托他们出庭。有的地方两级院相距较远,交通不便,这样的规定无疑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劳动,⌛也使办案成本上升,效率低下。

同时我认为上级院审查的意义不大,抗诉是否正确最终要由法院再审后认定,没有必要再设一个审查环节。而刑事抗诉权虽然在同级检察手里,但从来没有听说这项权力被滥用。

三、检察机关不得协助一方当事人调查取证,现在很多上级检察院规定了下级检察院每年必须办理多少民行案件,或者在办案数上各地区进行攀比。在这种压力下,有的检察院为了推翻法院的判决,为了证明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有误或证据不足,以司法机关的名义动用司法调查权为一方当事人取证。

而民ข事审判实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有的当事人自己无法取得对已有利的证据,由于他举证不力,所♂以法院做出了对他不利的判决。这时他到检察机关来要求抗诉。

检察机关使用司法调查权取得了有利于他的证据,据此提出抗诉, 推翻了原来的判决。但这一做法虽然打破了民事审判活动中ด法、检两家应有的合理平衡,改变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使得刑事调查权介入了民事审判,使得检察院从法律监督者变成了诉讼参与人,这种做法是违背立法精神的。

因此,我认为立法应规定检察机关不得直接进行民事调查取证活动,而应以当事人提供证据材料为依据来进行审查,并且不提倡对办案数量进行竞赛或规定指标。

四、应明确检察机关在民事审判中的监督权限。对这一点由于立法没有规定,导致司法人员认识不统一,有时无所适从。依我个人的看法,检察机关的权限应界定为以下几点:

1、可以调阅已审理结束的民事案件卷宗。

2、可以对判决所依据的证据的真伪进行调查,但不得以检察机关的名义又去取得新的证据。

3、可以¢根据案件当事人反映的线索就法官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进行初步调查,如有发现有犯罪嫌疑的,移送反贪部门或反渎职侵权部门查处。如发现有违纪嫌疑的,移送纪检部门查处。

4、可以旁听庭审,并将在庭审中看到的有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记录下来,作为提起抗诉的依据。但在判决生效前不得干涉庭审活动的正常进行。

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观点,总的目的是想通过立法的不断完善,使得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的介入更加合理、有效,使得法、检两家在民事审判中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合理的平衡模式。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