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选择
音乐与舞蹈是不可分离的关系,音乐对于促进练习者的灵感,协调练习者的肢体表达以及帮助舞者记忆舞蹈动作有重要作用,音乐的节奏感给体育舞蹈增添了勃勃生机。同时音乐给人以动人的听觉感受,伴随着体育舞蹈美妙的形体动作,能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感。因此,选择适合于舞蹈表达的音乐就显得非常重要。
体育舞蹈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倍受人喜爱的运动项目,近年来颇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人们在积极地参与体育舞蹈练习的同时,也日益注意到了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作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对音乐缺乏必要的了解而影响了舞蹈的学习,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如何配合利用好音乐,成为如今高校体育课的一大研究课题。
一、音乐与体育舞蹈的关系
音乐和舞蹈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舞蹈是伴随着音乐而生的。如果抛却音乐单独欣赏舞蹈的话,那么舞蹈只是一连串动作的组合,不带有任何的情感在里面,很容易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而音乐的加入让舞蹈有了情感和美感,舞姿也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快慢、音调高低而变化,人的感受也会随之变化。体育舞蹈的起源离不开音乐,音乐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特征,多样的节拍都为体育舞蹈增加了艺术魅力。值得关注的是,体育舞蹈的存在并不是要表现音乐的主题,体育舞蹈有自己的主题,音乐只是一个辅助,而其对音乐最大的依赖便是对音乐节奏的依赖。体育舞蹈通过一个个连续的动作表现其主题,音乐的节奏恰好帮助舞蹈者实现这些动作的连续化。因此,音乐帮助了舞蹈者实现其舞蹈动作连贯性以及表达原有的体育舞蹈感情等。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与体育舞蹈舞姿相融合的音乐更加能够诱发舞者的灵感,增加其对于舞蹈动作的领悟力,并且迅速融入舞蹈所营造的意境当中。音乐节奏对于舞姿的实现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动作和动作之间转换自然,而不会出现明显的断层。举个例子,如果舞蹈动作先是很轻柔的然后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转而变成非常急促,那么在缺乏音乐节奏协助下这会显得很生硬。而一旦有了音乐节奏的承上启下,音乐由抒情转向为动感,观众也就不会觉得这样的转变很突兀了。
体育舞蹈和音乐结合的完美境界使观众不再关注音乐的节奏,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舞蹈动作上,进而通过舞蹈动作的变化来体味音乐节奏的变化。比如说探戈舞的舞蹈动作非常有力,舞者的神情都非常庄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舞姿的严肃感受到音乐节奏的铿锵有力。
在我国的《乐记乐象篇》中有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很好地阐释了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系。我国著名舞蹈《扇舞丹青》选用背景音乐《高山流水》,两者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高山流水》的音乐节奏快慢转换,疏密相间,张弛有度,恰恰与《扇舞丹青》舞蹈中肢体的张扬,断断续续,蓄发遥相辉映,这样的舞蹈闪耀着一种古人风流的美感,颇有我国书法中的一气呵成的感觉。这样的表演也就是达到了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
二、音乐对于体育舞蹈的作用
(一)音乐的使用能够诱发舞者的灵感
所谓用音乐刺激舞者的灵感也就是说舞者ฎ通过音乐的节拍,自己的想象力将受到很大的诱惑,进而对于音乐产生自己的理解,创造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情境。生物学研究发现,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于不同的听觉刺激能够做出不同的反应。因此,舞者在舞蹈时,才能够引起不同的场景想象,直到达到情景交融,舞蹈动作和音乐节拍完美结合的境界。不同的舞曲能够营造不同的情境,比如说伦巴的音乐抒情,源远悠长,缠绵悱恻,正好能✘够表现出情人之间的那种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而西班牙斗牛舞曲音调昂扬,很容易让人想象到ล勇猛无畏的斗牛士。桑巴舞曲带有浓郁的热带风情,欢快,热烈,很能够体现热带居民对生活的热情。因此,不同的音乐能够诱发舞者想象出不同的场景。
而没有音乐伴奏的成功舞蹈演出也是存在的,比如说我国著名舞蹈《无声的歌》,反映了张志新烈士在牢中顽强的抗争,由我国著名的舞蹈家王曼演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背景音乐伴奏的舞蹈。但是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并不是像演默剧一样没有任何的声音效果,它有风的呼呼声表现苍凉之感,有水声,由给舞者带镣铐之声等各种各样的声音效果。这些声音效果也能对人有一定的听觉刺激,从而激发舞者的情境想象能力。这样的声音效果也就属于广义上的音乐。从而,还是证明了音乐能够给舞蹈塑造情境。
(二)音乐的使用能够诱发舞者对于舞蹈动作的记忆
体育舞蹈是结合了体育和舞蹈两种形式的一种艺术,它要求舞者两人搭配或者三人搭配完成一系列的动作。那么舞者是怎么记住这些动作的呢?一般来说,舞者多半是借助音乐的刺激来记忆动作形象。根据生物学分析,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于外界的刺激,尤其是听觉刺激,并不是毫无规律地产生反应,更多时候会对一种听觉刺激有特定的冲动产生。这是舞姿记忆的科学解释。因此,当练习时间久了以后,不用刻意的再去回忆舞蹈的动作是什么,只要音乐响起,就能伴随音乐下意识的做出动作来。如果练习者长久没有练习,很多动作也都记不住要领,但是只要配套的音乐响起来,练习者马上就能下意识的做出动作来。因此,音乐作为一种听觉刺激,能够帮助舞者记住舞蹈动作要领。
(三)音乐的使用能够协调舞蹈动作
音乐对于舞者学习舞蹈有很大的协调作用。因为音乐的节奏是配合着舞蹈的动作的,因此在音乐高潮时期,舞蹈动作也比较激烈,音乐低缓时期,舞蹈动作也比较轻柔。因此合适的音乐能够刺激练习者把握发力的程度,控制舞蹈动作力度。体育舞蹈不同于一般的舞蹈,一般由多人或者团体合作完成,它考虑动作的齐整性,因此这要求参与者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完成动作和谐默契。这样的协调性在缺少音乐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指令指导舞者。因此,音乐就起到这样一个指令性的作用。其次,音乐具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有利于舞者缓解其紧张的情绪,体验音乐和舞蹈带来的审美体验。在《一个舞蹈演员的自述》中,舞蹈家乌兰诺娃说她舞蹈的基础在于理解音乐,在作品《巴赫奇萨拉伊的水泉》中,她表示配乐指导了她舞蹈动作的意义,因此也证明音乐的使用能够协调舞蹈动作。
三、体育舞蹈中音乐的选择策略
(一)音乐要和舞蹈节奏一致
协调一致原则是选择体育舞蹈对应音乐的首要原则。因为体育舞蹈需要音乐的节奏来达到舞蹈的效果,因此在选择相关音乐时,尤其要注意音乐节拍要和舞蹈节拍相一致。不同种类的舞蹈选用的音乐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华尔兹常选用的音乐为 3/4 拍音乐;伦巴、恰恰等舞蹈常选用的节拍为 4/4 拍节奏的音乐,一般表现为慢-快-快节奏;探戈和森巴一般选用 2/4 节拍。选择节拍对于实现舞蹈动作的连贯性有着很大的意义,能使舞蹈浑然天成。在学习舞姿之前,教师有必要先将音乐放给学生欣赏,并且要求他们掌握音乐的节奏。或者跟着音乐打节拍,等彻底摸清音乐规律之后再学习舞姿。这样的方法能够最有效的节省学生学习舞蹈动作的时间。当然,在选用音乐时,很难保证整首音乐都和舞蹈相配合,因此有必要对音乐做出一定的剪辑和改动,使之更能为展现舞蹈主题服务。
(二)体育舞者要有基本的音乐知识
如果舞者只有舞蹈方面的知识,而缺乏音乐的领悟力,是无法很好地完成舞蹈这样一件艺术作品的。舞蹈方面的知识重在动作的表达,肢体的协调,而音乐考验人听觉的感悟能力,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审美形式。要想准确地将两者结合,要求舞者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这不仅仅包括舞者要能够识别音乐的音调和节❣奏,也包括舞者要了解音乐的地域背景以及民族风格。一些民族乐曲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与个人情感表现,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音乐风格差别很大。这对舞者的音乐知识是个很大的考验。所以,舞者要从小培养自己对于音乐良好的领悟能力,多听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多了解不同民族音乐背景。
(三)音乐的风格要和舞蹈的风格一致
音乐和舞蹈的风格一致有利于舞蹈效果的展现。如果音乐风格和舞蹈风格背道而驰,那么观众会感受到极大的不协调。举个例子,在跳伦巴舞曲时,选用的音乐类型要较为舒缓,节奏感强的。而迪斯科舞蹈现代感较强,要选用速度快,节奏分明,狂热的音乐风格的乐曲。一般的来说,为了使音乐和舞蹈更加配合,常常是根据乐曲风格来编排舞蹈或者先编舞蹈再配音乐。音乐的选择中,要达到与舞蹈交相辉映的效果,即音乐能够突出舞蹈的高潮部分,塑造出舞蹈的意境,给观众带来触动。
杨丽萍的孔雀舞背景音乐《雀之灵》就对舞蹈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温婉的音乐引出了舞蹈主题孔雀。孔雀随着音乐的渐渐加快开始了它的舞蹈,又随着音乐的变缓逐渐停息。可以说是音乐塑造了舞蹈,也可以说是舞蹈定义了音乐。合适风格的音乐能够促进舞蹈效果的表达。
我国著名舞台剧《好大的风》就是一部成功利用声音来增加舞蹈表现能力的典范。在舞蹈第一段回忆中,背景音乐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声,风声,且这些声音千变万化,由小变大,从远而近,一下子就塑造了一个舞蹈的背景氛围,深深地吸引了观众。♀舞蹈的第三节象征的音乐中有各种乐器的声音,如鼓声、钹声,短促而有力,唢呐声代表了呼喊,这些不同乐器的组合将舞蹈带入了一个高潮。舞蹈结尾的时候别出心裁,一阵风呼啸而过,顿时给人以苍茫之感,让人联想到了远方,为之感动不已。这样的结合浑然天成,让人看不出一丝人工的痕迹。完整的舞蹈艺术史由音乐和舞蹈共同组合所形成。像《好大的风》这样找到和舞蹈风格相一致的音乐并不容易。舞蹈给人以视觉享受,而音乐却给人听觉上的冲击。两者相加,给人带来一种最美的艺术体验,是艺术中的天作之合。
四、总结
体育舞蹈不但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同时也能活动舞者的筋骨,促进人的健康,同时体育舞蹈中的音乐也承担着展现舞蹈美感的功能。音乐的韵律感能够很好地为舞者创造舞蹈的情境,激发舞者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