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就业为导向”下高职教育中数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数学教学 问题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确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高职数学教育面临问题的探讨。
最近几年国家就职业教育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这就意味着我国的职业教育从传统的求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职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这就为文化基础课之一的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许多高职学校的数学教育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转变,一些教师在教数学时重理论、轻应用,没有ง紧扣高职学校专业教育的特点,只是仅就教材传授数学知识,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数学教育体系。新的形势下,高职学校需要对作为文化基础课的数学进行重新定位,调整教学目标,配合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数学教育进行改革。那么在现实中,高职数学教育变革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
改革是人的改革,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想什么和做什么。高职教育的任何改革,首先是对原有教育观念的变革。在现实中教师通常是教改的首要阻力。其一,教师自身多年的学习生涯与长期教学经历所养成的习惯。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方法,必将对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带来挑战,对原有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必要的变革;其
二、包括我院在内的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绝大部分教师是来自于普通高校的各类毕业生,他们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与高职教育的专业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育改革中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教改的方向、质量和深度。当前,教师知识结构不良是制约教改的“瓶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旨在ค提高数学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与数学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专业培训,同时,也应为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交流搭建平台。
二、学生
学生是教育改革服务的对象。不可否认的是,在绝大部分人们的观念中,职业教育是学业“失败者”的最后升学选择。从我校这几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来看,常年是在330分以上,并且有个别专业还有降低到300分录取的,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处于不及格状态。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部分学生数学知识结构断层,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加之现在职业院校数学教材不分专业“一刀切”,跟专业联系不紧密,数学与专业学习基本割裂开来,导致他们看来,数学对专业学习影响不大,数学兴趣不高,厌学情绪严重。许多处于教学一线的数学老师越来越觉得数学难教,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数学教学处于困难的境地。
作为文化基础课的数学在高职学校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的专业教育,应该按照独立的、完整的课程来设置,问题的关键是课程改革。高职教育的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特点和目标,决定了它是与普通高校不同类别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是数学课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服务于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它着眼于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培养需求,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数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有两点需要肯定:一是数学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基础,是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数学的教学内容、要求的难度和广☠度要与专业紧密结合。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进行的数学课改革,必须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以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提高紧密结合起来。数学课应以就业为导向、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为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专业能力服务。
三、数学课程改革
数学课程改革也是教改的一项重要工作。课程改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涉及到课程大纲的制定、新教材的编写与审核、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等等。数学课程改革绝不是对现行课程的简单调整与修正,而是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深刻变革,适应专业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要打破原有脱胎于普通本科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数学课程开发方案。这种大幅度的变革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头脑清醒,认真思考的。
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并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数学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教师也应该由原来的照本宣科转变为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提供者。数学教育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高职学生中存在大量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我院2008年学生高考录取中数学成绩的最大分差理工类70多分,文科90多分,所以数学教育要正视学生的现实,倡导个性化教育和全员教育,重点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教师应因材施教,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要开发适合于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的学习材料,为各类学生搭建一个公共学习平台。
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增加专业教育的时间压缩,包括数学在内的基础课的授课课时。原有的具有很强系统性的教材将不再适合现行课时的安排。所以教材应不“求全求深”,内容上要联系实际、贴近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设计,始终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将专业知识融入课本,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多的帮助。教材素材的选取应采取“深入浅出”的原则,不仅要体现数学的本质,更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
应该联合各专业课教师,编写不同专业类别的数学教材。根据高职数学的课程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块,以适应不同专业的需要。新教材要轻理论,重应用,各部分内容要有相对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例题、习题应以生活、专业应用为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是悉悉相关的,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的手段,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掌握谋生的本领。认识改变了,目标明确了,学习动力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四、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积极的参与体验是能影响人一生的最为宝贵的东西,也是记忆最深的东西。许多高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失败者”心态的反映,也是多年灌输性教学的恶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为学习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用这样的观点看待高职数学教育,把学习的主体性真正赋予学生。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数学学习的建构方式是多样化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应该充满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多样化的数学活动。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一般能力的培养;要重视数学活动中的主动建构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目的应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不同的学生获得对他们各自有用的数学知识,为他们学好专业课,走向工作岗位,胜任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2]肖中文.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学术研究,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