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质量评价标准――以美国中餐馆菜谱英译为例

时间:2024-12-26 03:14:5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翻译质量评价研究在我国译学研究中已经走过了相当一段路程,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本文通过分析美国中餐馆中餐菜谱的英译资料确立了中餐菜谱英译的基本评价原则:译者身份决定译者行为,译者行为决定译文品质。从译者身份入手进行评价,有望实现翻译质量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本文以期对我国中餐菜谱的翻译和中餐文化的对外传播有所启示,对我国的翻译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菜谱英译;翻译质量;译者身份;译者行为

菜谱的翻译,属于应用型翻译。国内的讨论主要是规定性的,尚缺乏充分的描写性研究。国内对中餐菜谱的讨论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原文语言特色等形象性语言和原文中包含的刀工、烹饪方法等独特技术信息传译的难度,而在国外市场上的实际接受情况怎样,往往语焉不详。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是:将翻译内对于原文的求真和翻译外达到的务实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将译者的身份及相应的行为与翻译质量评价结合起来考察,研究译者行为和译文的关系;将译者的译内行为和译外行为结合起来考察。

1、美国中餐菜谱英译者的译内行为:正法翻译

传统上的翻译方法主要有音译、直译、意译以及诸多技巧的相互结合,它们都被视Σ为正法翻译方法,属于译内行为。正法翻译方法的翻译旨在求原文之真,向原文靠拢。美国中餐馆菜谱的英译,采取的译内、正法翻译方法主要有:

采用音译,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出于无奈;二是出于保持模糊美和异域文化的神秘性;三是约定俗成后变成了有意义的中餐文化符号。出于无奈多是因为文化冲突、词汇空缺、内涵过于丰富等方面的原因难以在简短的译名中有效解释清楚,如西方不具备的烹饪方法“红烧”译为(Hon-sau);出于保持模糊美和异域文化的神秘性是因为音译增添了雾里看花的感觉,只部分传达原文的形式意义,却不能有效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如把“麻辣”表达为拼音的Mala;约定俗成后变成了有意义的中餐文化符号,是因为中菜名在经历了华人对早期移民的言传身教之后,有些表达已经成了当地语言的一部分,部分音译词语甚至成了英语词汇的一部分,比如Dimsum(点心)、Wonton(°馄饨)等而被英语词典收录。

鉴于合译的模糊性,纯音译的菜谱不可能占据整个菜谱的主流。直译与音译相结合通常用于中国特色菜的翻译,既减少翻译时流失的中国味,也不至于导致译文太长而失却命名的简洁性,而音译部分仍保留着源语文化的神秘。

2、美国中餐菜谱英译者的译外行为:非正法翻译

非正法翻译方法,即偏离翻译传统上以原文为中心的翻译方法,如常见的增译、略译、编译、摘译等,均发生于翻译外,属于译者的译外行为。非正法翻译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或可称为务实型翻译。中餐菜谱的英译就是要将各种有利食客和传播的因素最大化,采取的译外、非正法翻译方法主要有:

根据食物本身的实际配料而增添的信息,是作为市场操控者身份的译者旨在吸引异域食客而为。就增添原文未显示的地域信息而言,说明某些地域名称在美国食客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具有呼吁的作用。

3、与译者身份一致的翻译质量评价原则

在翻译内,不管采用哪种翻译方法,都是语言转换技巧的问题,属于译者的译内行为。但实际上却是瞄准了翻译外原文所希望凸显的功能目标,意欲实现更加理想的译外效果。译者的译内行为,在其意志的支配下,旨在获取译外效果的译外行为。总之,无论在翻译内ค外采用何种方法,都是根据市场因素决定的结果,都是市场性的。

4、结语

译者为了迎合市ด场的需求♀,采取各种各样的翻译策略,既有希望达到清楚、明了的基本目标,也有增加诱人因素、更好务实于市场的高级目标,但不可无限夸大中餐菜谱英译对于促进消费的作用。饮食公示语的翻译要注重调查研究,了解信息接受者的文化习惯,消费信息获取习惯;了解在海外中国人在这个领域多年努力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实事求是,大胆借鉴,逐步实现饮食类公示语翻译转换的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3]郑海凌.“和谐”与“度”[J].外国文学动态,2002(5):43-45.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