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全面质量管理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
论文摘要: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全面质量管理下,高职教学应该坚持适应性、发展性和多元性的质量观;以顾客满意、循环改进等为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以实施教学质量因子考核、全面评价、建立多元主体评价体系、实行第三方评价和建立戴明循环运行机制、持续评价等为评价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评价 质量观 评价原则 评价策略
一、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强调,“提高质量是全体人员的责任,全体人员都应该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对影响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达到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根据顾客的需求设计产品的规格类型,遵从全过程、全要素和多主体的评价原则,以预防为主,以数据说话,将传统的事后检验转变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而追求质量管理的最优化,实现产品与服务质量全面持续改进。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下高职的教学质量观
全面质量管理下,高职的教学质量观改变了以往对标准的依赖,构建起新的质量观。
1.坚持适应性质量观 2.坚持发展JI生质量观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的人力资源☑,不仅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还要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经济。因此,高职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长期职业规划,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满足其任职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观要求对全程进行质量控制,即这种质量控制不局限于生产过程,而且对产品的应用都要进行监控。“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如此。
3.坚持多元质量观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对质量的控制和评价,从而保证持续改进。多元质量标准有利于我们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质量控制。在教学这个系统中很多过程及因子并非同质,无法利用相同的质量标准来进行价值判断。因此多元质量标准有利于践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实现全面管理和全程管理。
高职院校教学系统要素诸多,既有教师、学生等主体性要素,也有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物质要素。每一种要素都有自身的质量标准,如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就受到两个不同的价值系统引导。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包括知识理论的储备、教学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艺术水平以及教学准备和教学评估等;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则包括课堂学习的状态、课前的准备水平、课后的训练以及对实践与理论探讨的参与程度等。教师工作评价与学生学习评价分属不同的评价体系,我们不能用同一个评价方式来测量。
三、全面质量管理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首先,顾客满意原则。顾客不仅指的是所有接受产品和服务的人,同时也包括具有消费能力和潜力的人。顾客有内外部之分。内部顾客即是企业或学校内部的从业人员、组织管理者和所有者;外部顾客即购买商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群体。“顾客最关注的是卓越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货真价实以及按时交货。顾客眼中的价值是从产品或劳务中得到的收益减去商业成本所得的利益”。就高职教学来说,学校给学员提供的是教学服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社会对人才的满意度以及学生的满意度。教学服务质量决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依赖于顾客。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教学过程与职业需求相结合,与社会适应性相结合,在教学过ฌ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牢固把握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主阵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三全”原则。全面管理即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员管理。对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对参与服务提供的所有要素进行控制,并将质量控制落实到每一名员工。
全过程监控。高职教学质量是通过预警和控制实现的。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教学质量控制“应该由事后把关转化为事前预防,由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由分散管理转化为集约管理,由标准化管理转化为学生需求满足,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体系和全过程”,从而实现对每一个教育环节的监控。
全要素管理。全要素就是教学系统中任何关涉教学质量的因子都需要进行质量评估和考核。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每一个子系统和要素的质量都要进行监控才能达成最终的质量效益。笔者认为,按照整体性思维原则,应统整与教学质量有关的要素,将其全部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根据质量要素分布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以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要素管理体系。
全员参与。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均是在主体的参与下运行的,因此,对人的考察应成为★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下,由于要求对全过程、全要素进行质量管理,那么作为推动这一切的关键因素——人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ฃ。因此,对人的质量要求,即对教学过程参与者的质量要求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监控要素。
第三,评价主体多元性原则。如前所述,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的要素并非同质的,全面质量管理坚持发展性的多元性质量观,因此,其评价主体不可能唯一。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象及其模式来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不能缺少其重要利益相关者——顾客。因此,顾客评价及更广泛范围内的企业市场与社会评价均是高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反馈源头。总体来说,教学质量的生成与改进,取决于学生与教育资源的互动、政府的引导和社会市场的参与等多元利益主体。教学质量评价应该尊重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和社会相关机构的调节,建立起多主体互动的新型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机制。 "
第四,循环改进原则。全面质量管理下,教育服务提供者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确保本校在竞争中取得对手难以模仿的优势。为了保证这种优势的存在,高职院校一方面在战略上采取差异化发展,以特色求生存,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按照质量标准运行,随着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的变化,按照全面质量管理戴明循环模式推进。也就是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程序来保证教学质量,并不断地回环往复,依据PDCA循环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和服务的质量。
四、全面质量管理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策略
1.实施教学质量因子考核,全面评价
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已经采取因子分析与考核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为了避免因子分布过于广泛、测评重点不突出以及因子设计不科学、冗余和重复,有必要通过聚类简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因子评价的基础上对主要因子进行评价分析,构建主要因子评价体系,也就是主成分分析法,利用少数核心变量去描述全部变量。现代高职教学活动影响要素众多,指标复ผ杂。就一级指标来说,如师资队伍、教学经费、教学过程等;二级指标有教学管理、育人环境、教学改革发展及其定位等。因子分析具有结构检测与资料简化的功能,能够将为数众多的变量浓缩为数目较少的几个因子,通过对因子质量的观测和评价,从最大程度上反映教学质量系统全要素的状况。
2.建立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实行第三方评价
一般说来,高职教学的第一方评价指的是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确保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受过较高程度教育和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他们具有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变化以及各方面的评价信息,自觉调控教学行为的能力”。高职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发展性评价,以改进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教学专业技能提升为其评价目的。第二方评价主体来自高职院校内部,包括学生顾客、教学督导组织、同行和院校领导等对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一般以问卷、访谈和听课等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建立起与之相应的制度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并非仅是学校与教师的事,对高职教学质量的关注并非传统的行政机构与高校自身,市场、社会同样对高校教学提出质量要求。高职教学要适应市场需求,顺应市场规律,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需要相衔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协调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提高高职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此,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超出了教学实施者和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应该将社会和市场纳入主体范围,在这里笔者将其统称为第三方主体。第三方主体的评价称为第三方评价,也被称为外部评价,是独立于高职院校及其管理部门之外的第三方对高职教学质量的评估系统。第三方既可以是独立的评价主体也可以是委托性质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特点,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的人才质量理所当然应该接受来自于政府、社会、企业等第三方的评价”。
3.建立戴明循环运行机制,持续评价
所谓戴明循环也就是PDCA,具体而言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在高职教学质量控制上,计划阶段就是通过对市场和用户调查、国家政策分析等,厘清社会、市场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实施阶段即根据质量标准进行教学理念设计、制度设计和行动设计,并执行设计;检查阶段指的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后,对设计和计划的运行进行检查评估,与预期结果相比较;第四阶段为处理阶段,即根据第三阶段的检查结果,对教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戴明循环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在教学中不断地持续改进,不断朝着更优的方向前进,在每一个质量管理的循环过程中,都重新修改和制定质量目标以及实施方案,使得质量管理始终处于持续完善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