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南:上海滩商界大佬沉浮录
人物名片
2月28日至3月1日,在上海市委举办“上海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海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全市党政主要负责人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激励,还是贪腐――王宗南案件警示录》。
“全上海的衣食出行几乎都被王宗南给包了”
上海滩是风云际会的地方。在旧上海,出现过不少叱咤风云的商业大佬,他们历经浮沉,结局亦多令人叹惋。
而如今,王宗南是上海商界可以称得上“大佬”的人物,因为他一个人就缔造了上海两大商业集团(百联集团和光明集团)。如果仔细研究下百联集团和光明集团旗下的那些公司和产品,人们绝对会惊到。因为人们会发现,全上海的衣食出行几乎都被王宗南给包了:从上海 1197 家快客便利店,到遍布上海的百联购物中心;从占据上海新鲜牛奶80%市场份额的光明鲜奶,到世界奶糖销售额最多的单品大白兔;从占上海出租车市场15%份额的海博出租到1600多家联华超市;从第一八佰伴到东方商厦;从亨达利钟表到茂昌眼镜……这些统统都是由王宗南掌管。
这是继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宋林之后,又一位被调查的国有零售企业老总。与一些地方官员落马之后老百姓喜大普奔不同,王宗南被调查令业内人士感到异常惋惜。不少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无论如何,王宗南在中国零售业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为何王宗南能得到大家的如此肯定?资料显示,王宗南历任中共黄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浦区财政贸易办公室副主任、主任,黄浦区商业委员会主任,黄浦区区长助理、黄浦区副区✪长等职务。1995年,王宗南转投零售业界。王宗南的商业征程就是从担任上海联华超市总经理开始的,在此之前,他已经官至上海黄浦区副区长,可以说是弃政从商的典范。王宗南到任联华的第一年,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1996年联华就获利,而且其利润比前五年总的亏损额还要多。换句话说,王宗南上任第一年就填平了前五年的亏损。可谓是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王宗南弃政从商的两大成绩单
上任之初, 从联华管理层到上海市有关领导,都认为联华应该收缩,通过减少网点从而降低成本,等效益有进一步改善才慢慢做大。但王宗南明确表示,以联华持续亏损的处境,收缩是自寻死路,对于连锁超市,网点就是市场,联华必须扩张网点、扩张市场,才能扭亏为盈。这在当时绝大部分联华员工和领导看来,公司亏成这样还要扩张,这位新领导明显是疯了,很多老员工私底下认为王宗南是外行领导内行,肯定走不远。
结果,王宗南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联华的扩张,最终实现了盈利,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展现了过人的胆魄和商业敏感。仅用一年的时间,他就成功把联华超市扭亏为盈,ท从一年前的全上海41家门店,销售额1.98 亿元,净亏损560万元,跃升为全上海108家门店,销售额8亿元,实现了盈利,并陆续开始收购一批上海市各区属的超市或便利店公司。
成功后的王宗南开始在媒体频繁抛头露面,曝光率很高。在媒体面前,“深蓝色西装、宽大的黑框眼镜”成为其标配行头,“讲义气,有能力,行事果敢”成为个性标签。2002年,《新上海的早晨:23个人和一座城市》出版,王宗南入选,介绍他的文章标题是《王宗南:打造中国连锁超市航母的人》
涉挪用公款1.9亿元
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王宗南在担任友谊集团总经理、联华超市董事长等职务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贿赂269万余元;王还伙同他人共同挪用公款1.9亿余元,应当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此,王宗南在回答辩方提问时称,2003年初,父母想买房,于是自己给熟人开发商打了个电话,询问是否方便看房。王宗南表示,房屋的购买钱款、房产证的名字均是自己父母的,此外,对于房屋的售价当时也不清楚,一年多以后他才知道房屋的总价。
对于这部分的指控,王宗南表示,只有四次关于挪用的指控内容自己知情,其中两次挪用还是事后才知道的。而对于收受他人好处26万余元以及报销医疗费90余万元的指控,王宗南表示,26万余元是好友梁某以个人名义的借款,而90余万元的医疗费,是自己2011年患绝症期间,想到公司还有一笔“职工持股该退没退的钱”,于是先预支,准备“多退少补”。王宗南强调,这两笔钱早在有关部门找其谈话前就已经归还,所以不存在收受好处的说法。
王宗南及辩护人在庭审中辩称被告人不构成挪用公款罪,理由是被告人对部分挪用公款的事实不知情;挪用公款行为并非出自个人决定,而是由核心管理层开会后决定;立鼎公司实质是联华公司的子公司;良威给予的26.13万元以及被告人报销的医疗费93.87万元与挪用公款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等。同时,被告人及辩护人认为被告人的受贿罪具有从轻情节,因为被告人父母买房的钱款、房产证的登记姓名、实际居住等与被告人没有关系。
王宗南在庭上公开透露,他早于2011年就身患绝症,当年曾经过六个月的化疗治疗,“因为我身患绝症,我的家庭正面临巨大灾难,恳请给予人性关怀。”
截至发稿,该案尚未一审宣判。
作者手记
国企老总,到底算不算商人
“有钱、任性”,这句网络流行语,正可以用到一些花钱不受约束的国企高管身上。一些国企管理人员侵吞国家财产,把国企变成个别人的“提款机”。
2014年,据央视统计,至少有70多名国企高管被查处,每个月平均下来就有数起国企高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并接受组织调查的案件。假如再加上地方纪委公布和各级新闻媒体报道的,那全国的企业高管腐败案件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这其中,最典型的有华润集团的宋林、中国移动的鲁向东,还有中石油的王永春、李华林,光明集团的王宗南等腐败高管,个个都是位高权重。如中石油这类国企,其高管腐败还呈群体化特征,涉案人员千丝万缕的关系导致“一捅就一窝”。涉案金额更是相当巨大,达到几千万元甚至数亿金额的腐败案件已是屡见不鲜。而那些被查处的高管所在的企业,多数是涉及我国基础设施领域与扼住经济命脉的产业,诸如油气、水务、电力、通信、金融、零售等行业,都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国企老总,到底算不算商人,不仅仅是王宗南的个人困惑,而且是这个群体的共同困惑:他们既是国家干部,又是企业经理人;他们既要承受国企的僵化体制,又要面对市场的变化万千;他们创造财富却不能像民营企业那样自由地分享财富。
国企高管腐败与目前国企透明度不高有相当大的关系。国企监管系统过于封闭,其内部管理很不规范。监管系统因为害怕舆论和公众质疑,不敢把存在的一些问题向社会公开。与此同时,加强对国企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行为,也因“关起门来”而使权力监督和制约流于形式。因此,当像王宗南这样头顶官帽、后来转战国企的红顶商人,一旦陷入腐败大网,往往成为大案要案的突破口。既有政客的手腕,又有商人的“金身”,特殊的身份让他们游弋于政商两界,如鱼得水,大行贪腐之能事。他们,也更像是走钢索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跌入深渊。
就王宗南而言,恐怕随着中央对国企的大力反贪腐,行业里面很难再出现这样一个人,因为没有人像他那样拥有强大的资源和力量,也没有人像他那样能够驾驭和驱动这份力量,更不会有他当初创业时法治的不健全与市场的空白。自此之后,也许再难出现王宗南这样的红顶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