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文章从笔者在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访问学习体验到的一些教学现象着手,引出对这些现象的思考与原因分析。通过课程体系、课程大纲、课堂与教学、评估标准等几方面,对中加普通高校设计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比较;从中吸取加拿大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日常教学,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以此推进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教学;加拿大高校;设计;应用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意产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校对设计专业也不断扩招,但学生能力却不能满足行业所需,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其改革就成为必然。笔者在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交流考察期间,对中加设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体会颇深,希望从加拿大高校吸取先进经验,来改进我校设计类课程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中存在的现象
(一)课堂。在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简称CNA)学习期间,看到了与国内不一样的课堂:教室除了先进的电脑、投影仪,还配备了复印机、大型打印机、喷绘机等在国内教室几乎看不到的专业设备;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生以互动、讨论的方式去传达知识、交流思想,教学效果良好。在我校的课堂上,仍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学生整齐地坐在教室里,安静、被动地等待老师灌输知识。
(二)教师的“教”。以CNA设计专业课程为例,教师的讲授不会占满课堂时间,教师会在课程开始说明课堂任务,通过一些设计案例及视频,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随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课程作业会结合某品牌、企业的设计案例,使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在国内很多普通院校,课程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主动的状态,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单个人的活动。
(三)学生的“学”。CNA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上会主动、大胆地发言提问,争论问题是很正常的课堂现象,并不像在国内会引来异样的眼光。学生们很乐意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分享给大家,从而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和收获,这种学习过程是主动、自然的,是探索式的发现问题、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体会和掌握会更加全面、深刻、牢固。结合CNA严格的考核标准,使学生保持适当压力,保证持续学习的状态。中国学生恰恰相反,学生普遍以安静的听课为主,处于很被动的学习状态,缺少学习的方向和动力。传统的教学,也经常会培养出高分数、安静、听话的“好学生”,但这些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和工作需求,因为他们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中加教学现象之原因分析
(一)教育体制等客观因素。加拿大高校的课程,会将学习和企业实习结合,学生有充分的实习机会,在大学期间可以积累实践工作经验,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前适应工作。在国内主要以课程的考试通过率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这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知识也只停留在理论上,并不能应用于实践。这样,高校教育与社会脱节,毕业生几乎无实践经验,很难适应社会需求。1.“合同”——课程大纲:CNA的课程大纲是学校、教师、学生的三方合同,师生相互监督、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在学期初将教学大纲发放给每个学生,学生对于教学进度、学习目的、要求、考核标准等有知情权。教师在遵守课程内容、推荐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开发考核方式。在课程大纲中会提供相关附件,如每周课题及范围、参考资料与网址、缺勤规定等。严谨的课程大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主动而即时与老师交流、学会整合与应用教学资料与社会资源。2.“约束”——考核机制:加拿大实行宽进严出的高校教育体制,在CNA严格、持续的考核体系下,学生保持适当压力,有利于保证学习的动力、与持续的学习状态。另外,合理的成绩构成,让加拿大高校学生和我国完全不同:高标准的通过率,加上平时成绩测验成绩占很大比例,压力促使CNA学生从学期初就一直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向老师提问、交流、讨论,课堂气氛自然很活跃,老师会给予学生即时反馈,互动和分享式的教学,老师也会以最大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师生共建有效的课堂。在我校,考核还未形成严格标准,且期末分数占成绩的很大比例,很多学生到期末时才会临时抱佛脚,倡导60分万岁;学生忽视平时的积累,上课懒散、旷课现象较严重,课堂缺少生机,教师也失去动力。
(二)师生等主观因素。中加不同的教育环境,无形之中影响到了师生。CNA严谨的课程大纲、严格的考核体系,以及人性化的教育模式ธ,老师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教师以“教会”学生为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适应社会与雇主需求;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与信息,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获得、梳理、评价、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生存能力。学生则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积极状态。国内高校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使很多教师的工作重心放到了科研上,教学很多仅为了完成学校任务,背离了学生实际需求;而学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如何去学、学到什么程度,很被动和迷茫,由此恶性循环,上课气氛沉闷,老师也失去了教学热情。
三、中加教学的差异
(一)课程体系。以CNA设计专业课程为例,课程设置符合行业需求,在课程中渗透了制图软件,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和软件、设备的操作,而且加深了课程间横向、纵向的联系,让知识、技能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得以应用。而我校较重视理论教学,每门专业课程是独立开设的,例如理论课与软件课,这导致学生学完这两门课之后,并不知道实际中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而且课程内容较传统,与实际工作结合较少,不能与时俱进来保证学科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大纲。CNA的课程大纲是学院的官方文件,是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教学合同,遵照学校标准的模版和程序来制定、审核,并且会在课程开始发放给学生。学校通过大纲来约束师生:教师需要严格按照课程大纲来指导课程进度、还要依据标准去实行考核;学生必须明确课程的涵盖内容与学习要求,通过课程能学会哪些技能、知识和能力,以及如何被评估和如何获取学习资源。在国内,课程大纲一般由校方制订,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审核、修订,是教师讲授内容与进度安排的基本依据,为教师提供了一些便利。但是,课程大纲不会向学生公开,对学生学习要求、考核的标准还尚不明确、不具体。这样,使课程大纲成为形式,对教师如何讲授没有形成约束,失去了学生对学校、对老师的监控作用,忽视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也脱离了行业需求。这样,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如何去学、达到什么程度,他们变得迷茫与被动。
(三)课堂与教学。不同的教学与考核体系下,中加两国的高校课堂教学情况也不同。在CNA,教师采用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师生处于交流、分享、讨论的活跃状态;学生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在考核压力下的学生,会持续学习、自学,并且注重合作与实践学习的结合,他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建立了自信。我校教师的教学受到现有体制的约束,对教材较为依赖;而学生没有目标,也很少自学,不注重平时的积累,等待考试前期待老师给出重点,较消极的状态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低、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不牢固,且缺乏自信。
(四)评估标准。中加高校学生学习态度不同,和不同的评估标准也有一定的关系。
四、如何改进自身教学与解决建议
通过借鉴加拿大高校教学的优点,结合我校教学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使学生保持适当的压力,以督促其学习,师生相互影响,由此促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一)“合同”与约束——完善奖罚机制。
通过制订详细而严谨的课程大纲、评估体系,让奖罚制度更加严格、明确、完善。在课程大纲中需要详细说明课程内容、进度,说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对学习态度提出要求,说明如何被评估、如何获取学习资源。教师要使用好大纲,使之成为师生间的合同,并且在学期初发放给学生,让他们有目的性地去安排大学生活。适当的压力,能督促学生持续学习,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如使用小测验、项目等持续的考核,督促学生的日常学习,并且师生要严格遵守考核标准,允许通过考核淘汰不合格学生,重要的是必须保证评估的真实性、执行力。对有进步和优秀的学生,要加大奖励力度,让学生增强自信,同时会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标准与灵活性的把握。
教学要以学生“学会”为目的,有效利用社会、企业、网络等资源,让学生通过多渠道去获取信息,提高技能与实践能力。首先要创造有效的课堂,由教师的单一讲授向师生交流、小组分享、团队互动等多种方式转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供多样웃的资料、网址,使学生学会收集、整合资源。其次,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课程知识的传递除了教师,还可以是学生团队、同事、企业设计师,让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设计方案,模拟职业设计师讲解、展示设计作品,其余学生评价、分析,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通过分享与讨论,使设计思维得到拓展,设计作品经过多方的考验,也将更完善与成熟。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成良性循环。
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与市场接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可以学以致用,同时又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提前适应社会。企业要求员工具备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和处理社会压力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与领导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培养这些能力。设计艺术属于前沿性的学科,设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社会生活、生产,创意成为设计的重要部分,师生必须以设计师的职业身份不断提升、更新设计理念。通过校企合作融入企业实例,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进行创意、通过自己的设计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国内外最新的设计信息,让学生针对设计项目,把握设计过程:首先,让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来搜集资料,分析讨论与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意、表达见解、细心推敲;并通过企业测评,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以图纸、模型形式提交作品,并且通过演讲来分享作品,其余学生参与评价分析。学生像设计师一样参与设计过程,不仅能调动其兴趣及积极性,也能让⚥他们学会整合设计资源,同时也提高了沟通与表达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得出的设计作品,变得更加成熟完整,也能够经得起考验,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工作。
针对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及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多的教学策略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去探究,以便用更好的教学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实际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兆奇.设计类❣院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设计,2018,(10):66-68.
[2]环境设计专业校企业深度合作模式研究[J].张凌.现代装饰(理论).2016(11):242.
[3]杨晓金,吴永杭,谢晓英.艺术设计“工作室导师制”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探析[J].设计,201✫6,29(24):128-129.
[4]陈凡.加拿大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理念和实现路径——基于安大略省6所院校的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16(04):49-58.
[5]周越,王影.浅析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新思维——以美术类专业(视觉设计)为例[J].设计,2018,(4):64-65.
[6]刘若一.加拿大高等院校动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