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时间:2024-12-26 03:07:4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其他的一切素质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家庭、学校都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忽视了健康素质的培养。直到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这预示着我国已真正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了。影响学生 ت心理健康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主观能动因素。在这诸多因素中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主导作用。那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教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

一、培养自信,防止自傲

自信是指自己的愿望和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学生学习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前提,是促进学生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些各方面表现欠佳,一直生活在指责、埋怨声中的学生,他们的性格孤僻,精神萎靡不振,畏惧、紧张、烦恼这些不健康℃心理直接影响他们智力的发展,他们最需要老师同学的鼓励、肯定和帮助。教师应善于帮助他们寻找长处,使他们的自尊心有个落脚点。我刚接ษ到的班有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差,家长恨铁不成钢常常粗暴的批评。他自己也认为不是读书的料,自暴自弃,干脆连作业也懒得做了。后来我了解到她爱唱歌,为了帮助她找回自信,从灰心丧气的泥潭中走出来,我跟音乐老师配合在班上举行了一次歌咏比赛,结果她以优美动听的歌声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于是我趁热打铁、鼓励她今后只要发奋学习,就一定能取得进步。长处得到了肯定,自信心增加了,自卑感淡化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后来她在也没欠交作业,成绩在不断提高。

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教师用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中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我认为: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动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 需要教师用理解和宽容去解读,用真诚的爱去感化才能结出“良好的发展果实。

对这些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生活在表扬中的学生,要防止他们自傲。自傲是自以为是的消极情绪,自傲会拉开自己和同学的距离,长期下去会陷入孤立。教师可利用语文教材中《骄傲的孔雀》、《骆驼和羊》课文引导学生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既乐于向别人学习。又善于通过别人进行自省,既不目中无人也不自惭形秽。

二、磨练意志,奋发向上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和坚韧性是随认识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和加强的。其中意志的坚韧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我国中小学因承受不了学习的重压和失败而自杀逃学的现象不少。心理如此脆弱、不堪一击,进入竞争激烈的21世纪如何生存呢?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从小磨练意志,培养其健康心理 ,使他们在考试、竞赛中没达到目的时能正视现实、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 困难磨练 教师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设计适度的困难,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使学生感到既有压力也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学生在战胜一个个困难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也磨练了意志。

――― 榜样激励 小学生具有善于模仿的特点,利用榜样激励,容易激发他们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的心理。语文教材中《爱迪生》、《李时珍》等课文为他们树立了榜样,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 ,克服重重困难,反复实践,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李时珍历经千辛万苦,写出了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他们都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明白成长的道路上困难无时不在,只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怕失败奋发向上,就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取长补短,角色转换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想。做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实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教学中,有的老师怕学生提问,我到认为学生提问是好事;因为学生的提问有探索价值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老师不是万能的,且不可不懂装懂,而应告诉学生实情,和学生共同学习,甚至向学生请教,让学生来当“老师”,这样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师生间的“角色互换”。通过师生的真诚相处、角色互换,学生也会逐步养成求真务实的作风,从而在学习中说真话、掏真劲、办真事,自觉,积极、大胆、主动地去做。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多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存在问题。针对极个别由各种原因造成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教师用关爱的精神去教育、感化学生。例如,我班一位学生有口吃的毛病,学生都叫他“尾巴”,不原和他玩,时间一长,他自己感到失望,学习成绩差、孤僻,老拿发怒的眼光瞪人。我深入的去了解他,发现他是一个头脑很粗明的孩子,就是缺乏自信心。于是我给他讲古罗马演说家克服口吃的故事,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经过一阶段的开导,在征得他本人的同意后,让他去做班里的事,让他去当活动的主角,充分发挥他的优点,对其取得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一年后,他不禁不在口吃,而且学习也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都愿意跟他玩,乐于帮助他,他也乐于接受别人ภ的帮助。事实证明,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不只是几节课、几天、几句话就能打到目的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的人,适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引导他们的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