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应重视地方文献的收集与管理工作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开放的图书馆在为全社会提供信息与知识的服务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面对挑战,拟定专题、专人,有目的有系统的建立有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库,是现代图书馆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开拓创新的重要举措,可以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当前图书馆界似乎有一种倾向,比较多地注意到高科技的设置与发展的问题。这虽然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我们不可忽略。但现在各馆都在一味的比哪个馆电子阅览室有多少,上网程度如何,数字转换进程如何和宽带网的设置等等,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一个常规的且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地方特色文献的储存和利用。所以,地方文献的搜集与利用工作,应引起重视。
我馆对业务工作一直持两个重视的理念,一是重视高科技的发展,二是重视日常业务工作的不放松。当前图书馆工作的大环境是多着重在发展馆界规模和加强高新电子技术等,而对一般不会引人注目的常规工作则没有重视,往往造成经费负重比例大,建一个大馆,差一大笔历史帐。而造成馆藏书建设和用户服务等基础工作渐渐式微。有的甚至文本文献的储存和利用等基本建设工作基本上未开展,处于一种冷落的状态。所以我们在当今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谈一些悖乎时尚的意见,呼吁各兄弟馆认真狠抓文献部、文献研究室的业务工作建设,让图书馆真正发挥为社会精神文明与经济建设服务的良好功能。
知识资源的特点主要包括可共享性、重复使用性而不损耗、易于传递以促进知识资源共享与利用。鉴于此,我们在抓图书馆业务全面发展的工作中,认为应该对现在所处的时代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说人类积累和创造的知识,将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文明与进步最主要的推动力。知识经济的特点是经济的增长来源于知识资本,而知识资本的核心是人才加技术。它们进行组合后所拥有的创造能力和这种能力的持久性,就体现了知识经济的价值。知识经济时代这个大环境对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并随时伴随着陷阱。它面临的机遇:
一是图书馆已经或即将成为知识流通与传递的重要部门,它将直接进入经济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是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它将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知识的管理者。
三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争夺,图书馆对培养人才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受到政府、社会与教育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四是图书馆是出成果、出人才的地方。因此,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性结构,它可以有机地融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成为知识经济产业的重要部分。
五是图书馆是向人们展示古今社会文明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与场所,因此图书馆有义务真实地记录和推广我们社会先进的文明和光荣的传统。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但是,我们图书馆在发展的机遇中同时也存在着各种挑战,那就是:
一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将有更多的需求和企望,它不仅要为社会进行文献的收集、保存、整理、开发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而且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知识信息传递、文化艺术展览和再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是知识经济时代更面临着如何体现综合国力的提高这样一种挑战,要走向全球化就要加速培养人才,提高信息质量,势必要求图书馆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宽广的知识面,具♫备卓越的决策判断力,有相当高的全面业务技能,善于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设备和管理手段筛选出用户需要的信息,向读者进行高效高速的全方位的传送服务。所以一方面要尽快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对现有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三是图书馆也必须迅速转变自己,加快现代化进程,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图书馆发展,使之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中心和网络中转站。而图书馆员则当然地要成为信息导航员和知识工程师。面临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可以预测,现在的图书馆势必将在于21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发生全面性的巨变。新一代的图书馆也就是数字图书馆之类,将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出现。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既有它前进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在知识经济时代同样也有随之而来的知识陷阱。陷阱这个词大家都不愿听,但它确是历史发展必然伴随的一种现象。
四是知识在未来将获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光辉地位,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任何光辉都伴随有阴影,“知识经济”也将伴随着各种陷阱,比如说电脑化陷阱、商品化陷阱及权力化和经济化陷阱等。
五是必须认识文献资源是形成面向实践、注重新技术、追求理论精品的特色,铸就求实创新的风格,成为社会各界所求学科领域极具权威性与指导性的应用工程。
在知识经济这一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可能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而倾全力于图书馆的高科技的发展和建设,而忽略或漠视了常规工作,特别是文本文献工作。我们万不可以片面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来对待新时代图书事业的发展,不要出现“见机忘本”的现象。我看到不少馆因为片面追求高科技建设,耗用了绝大部分经费,而使文本入藏出现大量短缺,使图书馆文本收藏的功能逐渐萎缩。为了满足高科技建设的经费需要而大大削减购存文本的经费,因此很多期刊短缺了,很多重要的书籍采购量不足,甚至有人还认为只需几间电子阅览室就能很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不可避免地落入“知识经济”的“电脑化陷阱”之中。我们对于文本应有充足的认识,因为信息的产生大部分需要有文本根据,因此不能偏废文本文献的不断储存和利用,既要开拓创新,又要传承文明。文献的储存不可能无所不收,而应视具体情况来确定其收藏的重点,如各地区的图书馆在加强电子书库的同时,应着重地方文献的储存与利用。
“文献”的概念在我✄国始于远古时代,有文字记录的认为是始见于《论语·八佾》,至于文献的具体定义和所涵盖的内容既有自汉以来的不同解释,又有今人的研究和诠释。近几年,有不少文章着重阐释了地方文献的有关问题。地方文献是不同于其它文献的一种特色文献,它充分体现着地域的社会发展和地方的时代变迁特色,只要是忠实❥的反映本地区的社会、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物产资源以及人文活动等相关资料的事件收录,不论其时间的上下限和使用各种不同的载体,即使是散乱的手书记录资料和口述回忆包括原始数据等等,都应是地方图书馆应馆藏和利用的对象。这些地方文献对立足祖国、放眼世界及本地区的各方面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咨询作用。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更应以其独有的特色参与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共享。
现在我们可以从网上浏览到无数我们想要了۵解的地方文献的有关信息,我们可随心所欲地随手获取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资料,这正是我们长期储存地方资源信息的结果,是知识经济时代给我们的贡献。如我们长安图书馆现在开展了地方信息档案库,专事地方文献的收藏,我馆五楼展厅还投资200多万元特别建立了一座长安改革开放历史成就展厅,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通过地方文献以实物和文字方式向全社会展出,使社会各界一进入图书馆就可以通过触摸实物看文字说明、观电视演播等清楚地了解长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有民国时期以来有关社会变革的国家及地方文献达数千种,一些地市公共馆也多注意及此,如佛山市图书馆规定了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分古籍地方文献、现代地方文献和虞籍人士著述等。湖北荆门市以政府行为的方式,向全市市民大力征集地方文献。另外一些图书馆还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对地方文献工作进行专题的研究。南开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还挂靠有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属的地方文献研究室,承担收集与研究工作,以便能更好地加强地方文献的建设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服务!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涉及面广、点多、线长,无所不在日常主要表现在:
一是地方史志方面。地方志是一方区域修史之志,是某个地域专门性的原始记录文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传统,且受到各个时期社会的重视,它是一个综合国情、省情、地州情的活化石,有能力的地方图书馆就是它最好的收藏与保护的场所。据我们了解,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古今不同时代的地方志有数万多种。如某省图书馆最近公布的地方文献年鉴中提到,他们当前所搜集的地方文献中仅新旧地方史志约有15000余种,仅这一宗就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地方文献之宝。因为这些地方史志中,保存了大量有关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自然现象、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工艺等资料。
二是宗族谱方面。宗谱是与地方史志有同样悠久历史的一种地方文献,数量非常之大,在我国新旧约有近十万余种。它记载了祖先的功过是非,这些文本除去夸耀与虚构的内容外,确有不少可资参考之处。因为在记载某个人的历史时必会记录当时时期的社会原始情况。如名门旺族的家族史,为地方的开辟发展、为人物的研究提供祖先和子孙的资料最详细,如荆州图书馆收藏的岳姓族谱中就清晰地记载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岳飞将军苦读诗书,尊敬师长和长辈的动人故事,这些虽然具有一定的民间传奇色彩,但它必竟从历史的角度向我们补充了一些有关英雄的轶事。在《曹氏宗谱》中,证实曹雪芹的祖籍是辽阳,后迁居沈阳,原属汉军旗,后改归满洲正白旗。宗谱的内容比较丰富,除一般有关家庭的世系、家训、祠墓、传记外,还有专题部分,储存着较多的地方文献。家谱对人口研究尤有价值。通过家谱,可以了解到本家族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的增减速度、原因,家族的兴衰过程,人口的社会构成,职业,文化状况,婚姻状况以及寿命等。因此书库中保存这些各个时代的宗谱,是非常具有重要性和战略性的。
三是民间自存书库。有些地方图书馆一味地认为档案馆是地方文献专门的收藏馆所,图书馆不具有这一功能。最终造成图书馆资源贫乏,馆藏知识层不全的局面。正是由于现在有些地方体制是图档分流,是两大系统,档案由档案馆保存。但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情况下图书馆应该有自己的一条线去重点收集自己所需的地方文献资料。因为国家专门的档案机构很少去搜集民间个人留存档案,以至于部分民间个人保存的档案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丢失、遗落、被盗情况严重。所以说地方图书馆应该担当这些重任。
四是石刻碑文。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为重要的人物、事件立石建碑是中国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这些碑文是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珍贵的资源已经被各个时代的政府所注重。如山西是我国文物大省,到处都有石刻,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人编著《山右石刻丛编》保存了重要的地方文献,为学者研究所用。沁水县曾汇集石刻文字160余通,有不少反映地区社会生活的文献资料。河南省为了研究该省地震文字记载的准确性,特在全省范围内搜求碑刻文字相印证,终于完成了一部比较系统而可靠的河南地震集,为预测地震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有一些隐性的地方文献知识ღ也常常被人们忽视,这是过去很少涉及并往往被忽略的重要地方文献资源,我国有句成语说“入境问俗”就是为寻求地方文献的隐性知识。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文献中“献”的部分,也就是地方上贤哲们头脑中尚未变成以文字落于载体的知识。国外有些图书馆对所属社区可以提供隐性知识的贤哲们都很熟悉和关注,遇到各式各样问题无法为读者解决时往往就向这些贤哲们进行咨询。我们的图书馆应该开发这一领域,为这些人建立人才档案,以备随时咨询。但作为一方图书馆,应该有责任去收集有关文字资源、图片拓印资源,为地方文献历史留下可循性资料。
除了上述几例外,地方文献还有图册、簿录和旧照片等等,数量极多,而且大多是有收藏保存价值而一时尚难数字化的,稍有忽略,一纵即逝,终成遗憾。杜定友先生把地方文献视作地方图书馆的第一要务确是卓见,至今仍具有其生命力的。我们之所以如此强调图书馆与地方文献的关系,甚至达到呼吁的地步,主要是希望不要以一种矛盾掩盖了另一种矛盾。我们的思路是,不论是哪一种类型、哪一种级别的图书馆都必须在与时俱进的思想指导下,加速图书馆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进程。建立不同内容的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以满足资源共享的要求。但与此同时,也不应忽略作为图书馆大宗入藏资料的地方文献,要用同样的力量对之进行收集储存整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图书馆事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为社会现实、经济建设和高科技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出处〕 图书馆论坛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