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教师职业怠倦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5-01-13 20:05:5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压力山大、低人一等、工作无激情、成就感不强、自信心丧失等等,是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和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造成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应对,是亟待探究和解决的课题,下面笔者将从一个普通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分析和探究这一问题。

一、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中职教育占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共同组成了国家的教育体系,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从这一角度来看,作为中职教师应是非常自豪的,工作应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但由于社会、政策、学校、学生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的价值和社会认同感远不如初、高中教师,有时甚至连小学教师都不如,悲观失望情绪不断滋生,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社会层面

1、社会对中职教育有歧视。目前,我国整个社会对中职教育比较歧视,认为中职教育就是二流教育,就是培养工厂、企业一线工人的教育,将来的出路就是干不太体面的工作,拿不太丰厚的报酬。对于中职生,社会上也普遍认为他们就是考不上高中或无希望上大学的学生。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出台了助学金、免学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并将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写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但五千多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要扭转整个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虽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仍旧改变不了目前残酷的现实,难免产生悲观情绪。这就是所谓的远水不解近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家长和学生对中职教育不认同。在社会对中职教育比较歧视的大环境下,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不但没有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宣传与引导,甚至还迎合社会追求高学历、名牌大学的潮流。对中考、高考大肆宣传,对考上重点初中、高中的学♡生大肆奖励,更有甚者对部分重点高中采取利益诱惑争抢优质生源的现象态度暧昧,造成普高过热、中职举步维艰,使家长和学生对中职教育的认同感进一步降低,对中职教育的歧视进一步增强。在此环境和社会舆论下,中职教师的处境很尴尬,即便是很优秀的教师也不敢或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在中职学校工作。

3、行业企业对中职教育不买账。虽然国家对中职教育非常重视,逐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要求社会各行各业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但因制度落实不力而基本成为一纸空文。虽然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但没有给企业硬性规定,也没有出台有力措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和利益,造成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另外,目前中职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稳定率不高,使得中职教育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不强,在用工方面也大多将中职生等同于一般社会人员,给家长和学生造成✫上与不上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不良印象,直接降低了中职教师的成就感。

政策层面

1、职称评聘机制不够合理。教师的待遇与职称息息相关。我省现行的职称政策虽然较以前有很大改观,但还不够科学,不够合理,定性的比重还较大,尤其对专业课教师而言,还缺少相应的硬性规定或相关尺度不好把握,还有些偏重论文论著、轻教学业绩,重课题研究、轻技术应用。这给部分教师提供了投机取巧、钻空子的机会,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因为职称结构比例规定十分严格,导致部分学校高级指标很少或没有,使得部分优秀中年教师感到职评无望,前景渺茫。尤其,正高级讲师更是指标少、比例小,使教师们普遍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情,评上高级讲师就是终点,不再有进取之心。除职称政策外,双师型教师的评审条件也需进一步明确硬性标准,严格评审程序;双师型教师的待遇还需出台刚性政策,加大检查力度,确保落到实处。

2、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十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中职师资培训工作,先后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投入大量资金,鼓励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及国际进修培训和企业实践,不断促进专业教师学习提高,♫进修充电,专业化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中职教育的要求。但却对培训过程管理、培训效果与质量缺乏跟踪调研或评价督导不力,相应的激励政策落实得不够到位,使参培教师感到培训效果不太理想,尤其是在企业实践环节与期望有较大差距,再加上派出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待遇保障机制,造成教师参培的积极性有所降低,有些学校根本无人愿意参加,只能硬性摊派。

我省已于2012年9月印发了《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教师而言,是否参加继续教育与切身利益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参与不参没有太大区别,降低了教师主动参与意识。

学校层面

1、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凸出,教师地位降低。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以教学为中心是加强学校管理,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法宝,但在中职学校招生难、管理难的背景下,教学的中心地位已经不很凸出或者有所偏移。招得进、管得住、送得出已成为很多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法宝,招得进决定了学校的钱途,管得住关系到学校的稳定,送得出促进着学校的招生。虽然学得好对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但由于社会、政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且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以教学为中心成为学校最响亮的口号,最不重点的实际工作。教学中心地位的偏移直接降低了教师的地位和工作热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思想日益膨胀。

2、招生难的局面难以扭转,使得教师颜面扫地。招生难是中职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学校为了招生挖空心思想绝招、出狠招,但最普遍的做法是给全体教师下任务、分指标。每到暑假,教师们想尽千方百计、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使出浑身解数,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外加卑躬屈膝之态,将自己学校吹得天花乱坠,将学生坑蒙拐骗至学校,不曾想该生竟是自己任教班级的一员、担任班主任班级的一分子,让老师们情何以堪、如何面对?

3、分配机制不合理,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虽然教师理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收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时难免会心理失衡、满腹牢骚。招生难,学校加大招生奖励力度;管理难,学校提高班主任待遇。但教学难呢?在绩效管理下,招生、学管支出比例增加,必然降低教学支出,对教师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往往是精神鼓励大于物质奖励。教师们不愿意了,凭什么我们辛苦2~3个月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的奖励还不如招1~2个学生,还不抵2个月班主任费用?凭什么我们辛苦1~2年完成一项课题,加班加点写论文、编教材、参加各类教科研评奖,学校给我们报酬如此之少?凭什么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待遇比我们高很多?不患寡而患不均,付出多回报少,同行之间付出与回报的差距不大,教师的进取心、积极性严重受挫。

4、承担多重工作任务,压力过大。中职学校的教师既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又要进行招生宣传、担任班主任工作,还要参加各种业务和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同时,在深化职教改革的新形势下,还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以适应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改革和应用的需要。因此,他们的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普遍感到压力过大,整天疲于应付,过度透支,身心疲惫,生活质量不高,幸福感不强,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更是无从谈起。

学生与家长层面

1、生源素质不高,教师缺乏成就感。中职招生的门槛一降再降,从高于普通高中到低于普通高中,再到现在的注册入学,生源质量严重下滑。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是初中班级后1/3上高中考大学无望的学生,他们大部分基础太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能力不强,还有很多不良习惯。教不会,学不会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心病,令教师心痛,甚至出现了一些诸如把学生当傻子一样去看待的过激言论。教学没有成就感,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心理落差更大,如不及时调整,将会走入自暴自弃的极端境地。

2、家庭教育缺失,师生关系紧张。很多专家学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中职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留守儿童比例逐年上升,缺少家庭教育,再加上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爷奶的溺爱大于关爱,过于袒护学生,造成他们心理畸形、敌对情绪严重。更有个别家长直言不讳地告诉教师:我们的孩子在家无人管,打工又太小,你把他看好别出事就行。另外,各种教育法律法规都明文规定教师不得打骂学生,过于强调师德师风,导致一旦发生师生冲突,教师永远是理亏的一方。只要学生家长到学校闹事,学校一般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当事教师只能挨打受气、赔礼道歉了事。其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对学生逐渐由管不好变为不愿管、不敢管,学生不害怕老师,不尊重教师,这也是前文所说的中职教师还不如小学教师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学生侮辱、殴打教师的事件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在学校就有4例:一是一位教师在上课时批评了一位睡觉的男生,该生立即站起对教师怒目圆睁,使教师下不了台;二是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女生在睡觉,用课本在她头上拍了一下,这位女生立即对教师进行辱骂,气得这位教师找到学校领导坚决不再上课;三是一位女生因早上没有按时起床,班主任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该女生因生气而污蔑班主任对其进行了猥亵,并告诉了家长,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带人到校讨要说法,闹得满城风雨,使班主任无颜上班;四是新生军训期间,一位男生因班主任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大打出手,致使班主任因受伤严重,而住院治疗一周。虽然上述仅是个案,但造成的影响极其恶略。男生脾气暴躁,女生厚脸皮,教师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也不敢言,殷殷师生情一去不复返,学生敌视教师,师生关系紧张,师道尊严遗失殆尽。

教师自身层面

1、对中职教育认识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确。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中职教师整天直接面对学生,越看越消极,越看越失望,认为中职教育就是为家长看孩子的教育,自己就是佣人、是保姆,前途渺茫,悲观失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没有看到中职教育的目的和广阔前景: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输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光荣使命,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 、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自我舒缓压力。中职教师虽然处境尴尬,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但很多教师不能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善意面对学生,不会及时调整心态,转换工作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从改变自我做起去适应学生、适应现实。学生学不会怨他们基础差,课堂秩序不好怪他们素质差,一味埋怨学生,只会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感觉越来越不好,心情越来越糟糕。

3、怨天尤人现象严重,缺乏工作激情。中职教师之所以整天怨天尤人,对学生恨铁不成钢,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是因为没有看到学生的闪光点,没有看到中职教育的曙光。殊不知,中职毕业生干事创业、成人成才的经典案例比比皆是,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人曾经说过:因为有了中职学校,国家不知少建多少座监狱。虽是戏谑之言,但也不无道理。消极的一面看得越多、讨论得越多,工作激情和动力就会逐渐降低,甚至消失殆尽。

二、应对中职教师职业怠倦的策略

国家层面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首先,国家要站在经济发展战略、教育体系结构、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深入调研,形成自下而上的调研报告,出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政策性措施。其次,要进一步巩固前两届职业教育活动宣传周的成果,向社会、学生家长和初中生广泛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就业导向。再次,要长期运用各种有效载体,向社会宣传教育无贵贱、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良好观念,让用人单位树立新型用人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大力营造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最后,要大力宣传搭建中高职立交桥的优惠政策,尤其让学生及家长明白中职教育也可以两条腿走路,既能就业,也能升学。伴随着中职教育吸引力的增强,中职教师的信心自然会得到大幅提升,自豪感、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也能随之大幅提高。

2、改革招生制度,扭转注册入学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源结构的变化,现行的中职教育招生制度必须改革。招生分数线可以适当降低,但必须有一定的尺度,设立一定的门槛,哪怕是很低的门槛,目的在于促使家长加强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提高初中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增强中职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压力,降低具有社会知名度和吸引力的中职学校招生的压力,能够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利于整合中职教育资源。对中职教师而言,在减负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3、统筹规划,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国家要从促进整个国民教育健康发展的角度,根据中职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统筹规划,适当提高工资待遇,适当向教学一线双师型教师倾斜,或者在职务晋升方面给予适当照顾,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源动力。

4、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保证毕业生待遇。国家要做好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工作,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认真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同时,要给行业企业一定的优惠措施,如降低各种税费等,使他们愿意主动接纳中职毕业生,并且保证待遇与其他员工在同等条件下略高,欢迎中职教师进厂实践,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为中职教育培养师资。

地方政府

1、深入调研,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尤其是省政府,要深入调研,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本省、本地区实际,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确保国家政策落实到位,不走样、不跑调。同时,还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促使中职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与普通教育协同发展。

2、树立职教品牌,精心谋划发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摸清本省中职教育家底,通过国家级示范校、省__级示范校与特色校、省级品牌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全民振兴工程等建设项目,树立特色品牌,精心谋划,重点扶持,合理调整布局,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

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职教师的成就感。各级职教教研部门,要根据中职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广泛开展优质课与说课比赛、优秀论文、课件与成果奖评选、信息化教学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钻研教学业务,提高科研与经验总结水平;要建章立制,使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职教专家等评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使中职教师积极上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途径,使部分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某一专业、学科的领军人物,通过他们建立和带动师资团队,形成良性循环。

学¡校层面

1、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地位。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一线教师,因此,学校制订有关制度时首先要考虑一线教师的利益,向一线倾斜,在政治上要提高教师的地位。

2、改革分配机制,提高教师收入。学校要根据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改革分配机制,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还要结合学校财力,对在某方面有突出贡献或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3、加强人文关怀,增强教师归属感。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主动与教师交流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行管后勤人员要做好保障服务工作,给他们创设优良的环境,让他们安心、舒心、顺心工作,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班级管理、带队实习等工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教师积极参加培养培训,继续深造,促进专业化发展。尤其要采取得力措施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教师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不仅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还是提升教师自信心、激发工作热情的有效途径。

5、建立机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学校要将教师的心理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建立教师心理咨询辅导机制,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如采取邀请专家给教师上心理卫生课、在学校设立宣泄室等方式,使教师从根本上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解除各种心理困扰,还他们一个轻松、舒畅的工作心情。

教师自身层面

1、树立信心,热爱本职工作。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重视学生的进步和提高,以此来增强对学生、对中职教育和自己的信心,提高从事职教事业的自豪感。教学工作本身是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师要学会关注工作的兴奋点,善于发现新的兴奋点,用来刺激精神、唤起热情。

2、加强学习,不断充实提高。很多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职教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和学生发展的新特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和教改之需,当新情形、新任务、新课题出现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临时抱佛脚。

3、努力工作,增强效能感。作为教师,我们要提高师德修养,注意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标杆,做好表率;要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尽心尽力上好每一节课;要正确面对施教对象,精心施教,努力使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

4、调整心态,保持愉悦心情。教师要学会调整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事要学会冷静处理,要看问题积极的一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尽量放开胸怀,转换角度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愉悦心情,开心工作每一天,也就是所谓的有时候自己骗自己,并不是没有道理!

5、注重交往,寻求宣泄途径。要学会交往,当心情不好时,可以向同事倾诉,找朋友宣泄,向他人倾诉,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分享他人的经验感受是克服职业倦怠最便捷的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博客、微信、QQ等交流平台宣泄愤恨,放松自我。结语引起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非常复杂,是各种因素相互交叉作用的结果,本文仅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探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供广大教师交流探讨,减缓工作压力,为中原职教美好的明天做出新成绩。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