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探究
幼儿教师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她们必须首先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近年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许多省市的调查都证实了这一点。比如:一项针对 270 名幼儿教师的调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教师达到 36.7%;另一项对广西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达到了 22.7%。很多幼儿教师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症状。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1.繁重的工作压力。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她们不但承担着教育的重任,而且还承担着养的任务。幼儿正处于迅速发育的时期,身体的成长也是当务之急。因此,她们还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安全问题也始终是压在教师心头的一块巨石。幼儿们活泼好动,教师们必须时时刻刻绷紧神经,看护好他们,以防他们磕着碰着,否则,不但会引发家长的不满,也会受到园方的批评和惩罚。幼儿园的班额过大,也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一个教师同时面对几十个孩子,不要说教给他们知识,仅仅是掌控住他们,就是一个难题。另外,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她们还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她们极易产生倦怠、焦虑等心理问题。
2.生活的压力。收入问题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她们在平凡的ค岗位上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收入与其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的强度并不成正比。在我国,学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之内,很多幼儿园也是私立性质,国家对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没有太多强制性的规范和财政保障,她们的收入明显低于其他行业,工资很难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是必然的。
3.家长的高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日趋重视。家长普遍认识到幼儿时期对孩子终生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不再把幼儿园仅仅当作一个照看孩子的地方,而是更希望在幼儿园中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特别看重,相应地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期望无形当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4.人际关系的困扰。人际困扰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心理弱点,比如:情绪容易波动,情感比较敏感脆弱,从众心理比较强,过于注重别人的评价,过于计较一些意义不大的小事等。因此,女性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相对复杂,关系也较难相处,这也增加了她们的烦恼。
5.心理维护知识的匮乏。幼儿教师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接受了过多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或者过多的理论教育,而受到的心理教育严重不足,这致使她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在面对诸多现实压力和困扰时,缺乏有效的心理调适手段,不能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环境,重视心理教育。良好的环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石,因此,要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幼儿园首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们可以始终保持积极、轻松的心境投入工作。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教师们的进取心才有可能被激发,她们才会通过努力工作去赢得认可和尊重,并实现自身价值。和谐民主的氛围也能满足她们的归属需要,她们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单位,更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并能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幼儿园也应主动关心教师的生活,要尽最大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努力帮她们改善生活条件,解除她们生活的后顾之忧。另外,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要经常借助报刊、专题讲座或座谈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也要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重视通过心理测试等途径准确了解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该培养专职的教育人员,注重开展日常性的心理教育活动;还可以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邀请心理方面的专家,有针对性地矫正教师们存在的问题。
2.幼儿教师要热爱幼教事业。很多幼儿教师仅仅将幼教工作当做一份可以赖以谋生的职业,对工作的期待也仅仅停留在待遇、工资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等方面,一旦自己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对工作的厌倦心理。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准则。幼儿教师应该把幼教工作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并且真正热爱这项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享受工作的乐趣,体验教育者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3.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同事的交往是幼儿教师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如果这类交往过程不顺畅,则容易产生孤独、怀疑和敌视,甚至抑郁和失落感。幼儿教师要有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宽以待人,善解人意,不被区区小事所♋困扰,交往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只有这样,才可能减少不良同事关系造成的烦恼。幼儿教师也要重视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溺爱的倾向。家长也常常希望在幼儿园中老师也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可能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教师的不满,给她们施加压力。另外,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教育观念也存在冲突,他们往往不理解甚至反对教师的做法,这也给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与家长交流,一方面,通过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引导他们理智地去爱孩子,科学地教育孩子。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家长也能进一步理解园方和教师的做法,提高对教师工作的认同度。这样✉,来自家长的压力就会转变为教师工作的合力,彼此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
4.提高自身的耐挫力,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幼儿教师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情绪困扰。她们应掌握以下常见的调控方法。
宣泄法。这是一种通过适当的渠道把心中的不快释放出来的方法。当感到烦恼时,不要把痛苦埋在心底,要通过诉说、哭、喊等方式宣泄出来,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等活动进行宣泄。
转移法。这是个体在遭遇消极情绪时,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事物或✎活动上,以改变大脑的活动状态,降低心理的紧张度。
替代法❥。消极情绪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目标难以实现,需要无法得到满足。遇到这种情况,要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降低期望值。同时,要善于自我变通,用现实可行的目标替代原有目标,在替代性目标的实现上获得满足。
升华法。人总会有悲伤、消极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主动地将其倾注在对单位、对别人、对自己有益的活动中,使消极向积极转化,升华自己的行为和情感。
学会放松。可以采用以下放松的技法来应对消极情绪。比如想象放松,可以想象自己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着清风、朝阳、沙滩的温暖,体会轻松、惬意的感觉;也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法来调整紧张状态;还可以借助放松疗法,通过交替性地紧张、松弛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来达到对抗焦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