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5-01-13 07:02:3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现在的中学生可谓是成长在网络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对班主任班级的管理挑剔多、要求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常用方法以及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一、“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校园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工作缺乏系统性,开展不够深入。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认知与学习心理。如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中学♡生按学 ﭢ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2)心理品质。如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 ت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3)人际关系。如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中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性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制定班级管理的目标,才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的自主合作的管理机制。这样,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如:建立各管理中组,明确各中组成员的岗位责任制;设立中班主任、中老师岗位,实行“一日班长轮值制”每天由一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心理辅导课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专门的过程。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或将要遇到的一些典型的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团体的辅导过程。如:新生入学的适应性问题、学生在交往中怎样处理与中朋友的矛盾、学生怎样克服自我中心和任性等等。

另外,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树立“民主治班”思想,创造宽松环☿境,只有形成奋发向上的班风,才能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要开展多元化的集体活动,如利用校园广播站,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黑板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保持合理竞争,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进行心理“情感操练”。开展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显示才能和爱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应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如每年举办校运动会、元旦文娱汇演、五月鲜花演唱会、校园卡拉OK比赛、校园演讲比赛和智力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团队意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磨练学生意志,释放学生心理压力,树立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组织纪律性。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若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意义上,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但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又是必要和有效的。当然以上仅是我的一些粗浅探讨,那么如何在二者间寻找更加有效和完美的切入点,需要我们德育工作全体同仁继续探讨和实践。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