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但少数人也存在好逸恶劳,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以个人为中心,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冷漠;追求物质利益,功利性强等现象。净化社会环境,优化家庭教育,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是应对之策。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来到北大同青年学子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的状况,找准其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
据笔者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德认知水平较高、政治心理日趋成熟、生活态度积极向上、职业选择多样化等。但调查中也发现少部分同学的价值观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也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好逸恶劳,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去年有一则 “一个6岁的孩子帮忙大学生收拾吃饭后的脏盆子”的新闻,引来了不少的吐槽。以及在这之前,“南昌大学辞退保洁员,全面推行学生自主保洁,自主打扫宿舍走廊、楼梯、厕所。”初衷是为了让大学生通过劳动懂得艰辛、珍惜劳动成果,但是却引发学生不满,不少宿舍楼里垃圾成堆。学生的理由是,自己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扫厕所的。随后引来舆论关注和公众广泛的热议。“6岁女孩‘帮’收脏餐具,而大学生‘好逸恶劳’病‘谁来收拾’?”在就业领域的表现,更能说明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学生为什么找工作这么难?除了就业形势不好的客观原因外,大学生本身择业观也是一个问题。“高不成,低不就”,想要高薪,又不愿意吃苦,自身能力与企业要求不符,不愿在基层锻炼。
2.以个人为中心,不讲奉献,只讲索取
出身于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任何战争和社会动荡,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是家里的中心,独生子女居多,不懂得分享与忍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自私的性格,自我意识过分突出。虽然有学校、社会宣传的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还是有人会选择个人利益。部分大学生知行脱节,价值取向严重失衡。“他们虽然能够认识到社会、集体在个人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更强调社会、集体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形成以个人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社会需要,过分强调个人主体性的极端个人主义。”[1]
3. 崇尚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冷漠จ
“哈韩族、哈日族、哈美族”等这些新名词的出现,以“哈韩”为例,“哈韩族”是近几年在青少年中逐渐形成的,也称为“韩流½”,以另类独行的形象外观、生活方式,引以为时尚,他们热衷于韩剧,韩国化的服装,韩国化的饰品,韩国语培训班报名者“趋之若鹜”,韩国风味餐厅也是“遍地开花”。再如西方的一些节日,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这些都是为大学生生所熟悉并逢节必过的,而且比起中国的七夕、端午节、 中秋节甚至春节都更喜爱。虽然这些外来的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世界接轨,但是过犹不及。这些外来文化中无一不包含他们本国的价值观。如果中国的青年一代,都去崇尚别人的文化、价值观,那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由谁来继承?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作为大学生,一时新鲜可以,但要保持清醒,警惕被同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继承并发扬光大我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领域,而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1.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加之社会意识形态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造成了人们思想混乱,部分大学生也深受其害。个别同学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ღ的影响,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以及他人的关系,过分注重个人利益。一些大学生,在为人处世上,过分强调自我,做事情最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个人主义盛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交流不断加强,文化的传播也迅速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不断传入我国,大学生作为接受能力较强的一个群体,对一些新鲜事物不加分析的全盘接受。造成一些信仰不坚定的同学,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摇摆不定,不知道何去何从,甚至变的偏激,失去理智。
2.家庭价值观教育缺失,学校价值观教育时效性不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成长的摇篮。家庭作为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的、稳定的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形成的,是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期间,家长教育方式以及其素质,对孩子价值观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家长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和家庭关系不大”观念,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事实上,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或多或少的模仿。现实情况中,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当孩子出现疑惑的时候,没能及时得到解答,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有些成为问题少年。
学校教育方面一直以来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现象,国家为鼓励大学生成才,设立了多种奖助学金,但相当的高校仍采用排名的方式进行发放,这实际上也给学生一种误导。虽然学校一直在进行价值观教育,但是总的来说,时效性不是很强。价值观教育方式单一化,不符合现在青年大学生张扬个性的特点,因此成效有限。同时,现在高校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价值观培育方面,下的力气不大,因此所收获的效果也就一般。 3.大学生思想防范意识差,自身修养力度不够
三、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人在认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基础上,因材施教,将大学生价值观引领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轨道上。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对策:
首先,净化社会大环境。所谓社会环境,就是指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社会环境对我们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如果在政治方面有稳定的政局、透明的决策制度;在经济方面,能正常运行,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在文化方面,有健全的教育体制,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那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会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保障。因此,政府要下大力气去整治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
其次,优化家庭小环境,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子不教父之过”,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的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父慈子孝”就表明了父母的德行修养对孩子的影响。
再次,要发挥高校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是实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直接场所。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辅导员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根据大学生教育主体多样性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引导,不能千篇一律。学校也要积极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更好的理解并认同主流价值观。
最后,作为大学生本人,要有积极培养符合社会潮流的价值观的自觉性,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拓宽自己的阅读面。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提高自己明辨是非得能力。正如培根所言 ϡ:“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大学生在缺乏社会经验的情况下,更要通过广泛涉猎,增加自己的阅历,这样也不会轻易的就被各种非主流价值观的表象所欺骗,不会人云亦云。同时,大学生也要寻找机会,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好高骛远,才能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办事情。
总之,在全社会都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大学生更应该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了解了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后,社会、学校、家庭要多方合力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大学生本人也要意识到自身不足,努力养成符合社会潮流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2]蒋玉清.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困惑及教育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09
(4).9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
[4]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