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时间:2024-12-26 14:13:5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就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走向、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与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大学生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围绕这个问题,学者们见仁见智地提出了许多颇具价值的研究观点。本文拟就这些观点作梳理和陈述。

一、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走向的研究

学术界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所达成一致的看法是: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务实进取的,但也不否认大学生价值观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存在以及对传统道德的叛逆和人生理想的失落。大学生的价值观处在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但总的变化方向与社会价值观念变化一致。

王华斌(2009)在《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中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多元化、模糊化、混沌化的倾向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不明确化、边缘化倾向等值得关注的价值认同危机问题。孙体楠、王利化(2009)基于文化冲突的视野分析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点,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学生在政治观念上呈认同、乐观、上进态势;社会热点问题上关注多、忧患多、思考多;成才意识上求知、求新、求整体素质提高;价值取向上注重自我,注重功利,价值取向多元化。从个体上看,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从发展趋势上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中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余双好在(2002)《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走向透析》中指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在总体上体现为一种以自我需要满足为基点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既不同于西方典型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又不同于我国现阶段所主张的个人与集体双向互动式辩证统一的集体主义观念,而是表现为在自我价值基础上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整合。刘小新在(2005)《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中则认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在总体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表现为:多元化特征突出;主体意识增强;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功利性倾向明显

同时,学者们还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发展走向进行了探讨。余双好(2002)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大学生关注视野从宏观转向微观;大学生价值目标从理想转到现实;大学生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整合;大学生价值选择评价标准从严格转到宽容;大学生群体心态从外向转向内向”。赵忠璇在(2007)《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中提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的三种趋势:一是价值观基础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个人价值主体地位明显增强,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二是价值判断标准从理想主义转向实用主义;三是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此外,部分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具有节奏快、不稳定、选择多样化、认识不

一、评判双重、偏重感性、轻视理性的特点,演变呈现出以下四种趋势:由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并存发展,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层次性显著增强;由社会本位向个体化发展,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明显增强;由重义轻利向义利并重发展,大学生的物质利益观念普遍增强;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发展。

二、关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研究

目前,理论界多从现实针对性的视角,阐述了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有学者认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是同国内反动势力作斗争的需要;是现阶段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的客观要求;是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要求。罗爱军(2007)、屠冬梅(2009)等学者一致认为,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内在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刻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考。基于社会思潮、社会热点等问题对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道德风尚的影响现状,黄莹莹(2009)、张惠选(2008)、胡刚(2007)等学者对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性各抒己见。黄莹莹在(2009)《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认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是随着社会思潮、社会热点的变化而变化的,他们没ผ有核心价值观,或者说正在形成中,迫切需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张惠选(2008)指出大学生现有的价值认同状况为:思维方式上,既考虑社会的评价,也追求自我精神;情感方式上,既趋近发达国家青年价值观,也认同本民族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行为方式上,既崇尚实用和功利性目标,也热衷不受禁锢的创新实践。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思想上出现多元主义,价值判断模糊,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诚信意识缺乏,生活上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严重。要改变这种价值认同状况急需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构建新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胡刚(2007)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高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青年学生就难以成为社会良知和公平正义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三、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的揭示

目前,理论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的界定还处于探讨阶段,没有达成共识。多数学者是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揭示,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公方彬在(2006)《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中指出,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应满足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建立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二是一定不能脱离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三是必须拥有崇高的精神因子,四是要关注时代的最强音和大众的现实需求;并指出符合当代青年需要的核心价值观,可以确定为民主、平等、公正、互助。黄莹莹(2009)在《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理想、责任、创新。其中爱国是精髓,理想是主题,责任是要求,创新是核心。”赵忠璇(2007)在《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中认为:“集体主义、尊重科学文化、尊重知识、崇尚开拓创新是大学生应该树立的核心价值观念”。

还有少部分学者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贾敬远(2008)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而是社会主ϟ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内涵应该是:以“坚定信仰”为价值灵魂,以“忠于理想”为价值目标,以“爱国创新”为价值主题,以“知荣明耻”为价值体现。这四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高度统一的总体性概括,四者缺一不可。杨中刚(2005)、王华斌(2009)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时代概念,具有动态属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准绳,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价值教育活动,在个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 ☺化、认同后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刘峥、汤小兰(2010)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则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所有价值观念中本质的、具有决定作用的价值内核。它的成型和系统化,必将成为大学生共同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潜入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处,进而作为大学生的价值传统和文化精神长期稳定下来,发挥代代相传的价值传递效用。

四、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途径的研究

1.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原则。为此,刘小新在(2005)《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中提出了“六结合”原则,即: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矫宇在(2009)《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刍议》中提出了“五结合”原则,即:突出主导价值观与尊重差异相结合;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理性接受教育与情感认同教育相结合;优化教育环境与整合教育资源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黄莹莹在(2009)《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提出“三统一”原则,即:德与智统一原则;知与行统一原则;义与利统一原则。刘光照在(2009)《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创新研究》中提出教育机制创新的五项原则,即:规律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包容性原则。

2.关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研究

培育路径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性环节,研究者最为关注,成果较多。赵琼(2008)、王华斌(2009)提出了要从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维度重塑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宋绍成(2009)强调要从强化合力系统建设来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他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汇聚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为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更需要当代大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中,自觉地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孙芳(2009)则从教育机制创新的角度对培育路径进行了探讨,认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认同机制、动力机制、联动机制、体验机制、情感机制的构建。此外,李新生(2009)、柏家文(2009)、彭莉(2009)等学者普遍认为必须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二是提高教师素养,通过言传身教感化学生;三是树立优秀大学生典型,通过学生感化学生;四是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五是利用基层党团组织、社团进行教育;六是重视网络等现代新技术手段;七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是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五、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当前理论界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但是,从研究现状也可看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是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学者们多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加之研究时间相对较短,研究层次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笔者认为,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时,要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着重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理论结构及实现机制。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