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原因及引导方略

时间:2024-11-10 13:55:5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理想化、模糊化、现实化等特点。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原因,指出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都应做出适当调整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达到人职合理匹配,从而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是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简言之,职业价值观是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职业“值得做”的看法,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人生方向和生活方式具有引领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就要求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以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1.职业价值观念趋于理想化、模糊化、现实化。部分大学生存在严重的享乐主义思想,自我评价过高,过分看重经济待遇和物质条件,而较少考虑个人的长远发展。如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择业的第一意向,而选择去农村等困难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5%。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缺乏了解,择业时产生模糊心理和盲从心理,这使得他们在选择面前常常犹豫不定、错失良机。

2.在职业价值目标上过分强调自我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职业价值目标是职业价值主体所设想的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它是职业价值观最集中的反映。范凯在“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择业心理”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当代大学生择业时主要的参照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经济收入高”、“能实现个人抱负”;而选择“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比例最低,只有3.0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个人追求应该服从国家需要”。可见,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目标追求过分强调自我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目标短期、多变。

3.职业价值取向的自主性与矛盾性并存。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态度和选择性行为,是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定位。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自主性与矛盾性并存。如在就业制度的认同上,既想走向人才市场进行自主择业,又不愿承担风险,希望政府能保障就业;在择业竞争上,既想主动竞争谋取理想职业又缺乏竞争的勇气;在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上,既想发挥专业特长又有放弃专业、准备改行的心理准备。

4.职业价值实现手段多元化。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更多,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也更为宽泛。他们选择工作时不再囿于国有企业,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更为青睐,而且有很多大学生倾向于自主创业。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原因分析

1.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竞争机制、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强化竞争拼搏意识、自主创业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大行其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扭曲。

2.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社会文化是大学生确立职业价值观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文化向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崇尚个性自由、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思潮促进了大学生务实进取的职业价值取向的形成;但同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也使得一些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带有浓烈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倾向。

3.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自从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就从“精英教育”逐渐过渡到“大众教育”,大学生也从“天之骄子”变成了普通劳动者。这就要求他们正确审视自身,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然而,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这一改变,择业时眼高手低,最终错失良机。

4.家庭的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家长ღ对择♛业、就业的一些看法也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择业观念和行为。

5.个人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个人的兴趣、理想、能力等相关。霍兰德的职业理论提出人有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种职业个性。他认为多数人都是一种或两种职业个性的混合型,并提出不同职业个性的人适合的职业类型不同;相邻混合型的人每次择业相似性大,交叉混合型的人每次择业分歧较大。可见,个人的职业个性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选择。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1.政府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中应发挥导向作用。首先,政府可利用大众传媒在大力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其次,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发挥政府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节和刺激功能。如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大毕业生择业的地域自由度,运用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边远和贫困地区、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区去工作,建立创业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等。

2.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高校应从一年级开始就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指导课、讲座、专家报告会、就业信息服务、心理咨询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使其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自身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了解自身的适应性以及工作目标,逐步形成适合本人特点的职业价值取向,达到人职合理匹配。

3.充分发挥家庭的影响作用。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视对孩子品德、人格的教育,重视对孩子自律、自强、合作意识及进取精神的培养。其次,家庭教育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孩子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降低期望值,树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职业价值观念。当然,家长还应以宽容的心态,尊重子女的选择。

4.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素质以增强择业竞争力首先,应全面认识自我。根据霍兰德的理论,职业选择成功与否不在于选择了哪种职业,而在于选择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因此,大学生可通过心理测验来全面认识自我,并根据自身特点自主择业。其次,应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ฎ调控。大学生应学会一些情绪调控的方法,使自己能以积极、乐观、自信、平和的心态参与择业竞争。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