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爱和儒家仁爱的比较研究
仁与爱都是人类的美好情感,但相较于基督教所提出的一视同仁的爱,儒家的仁爱给予的标准则更为严格。面对好人、恶人,我们应该有差别的对待还是同等对待?对于这个问题基督教与儒家的回答可谓南辕北辙。《马太福音》中耶稣曾教导他的信徒: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逼迫你走一里路,你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对于这样的教诲,大概也只有在神那里可以聆听得到。因为神是高高在上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对民众的教诲也是有别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世俗情感的。但是,有人打我们,我们为何不可还手,甚至还要求他再打一回?有人向我们借贷,倘若明知他不会归还,我们又☏为何不可推辞?作为一个拥有正常情感的人,我们更习惯于给出这样的疑问。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老夫子也同样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我们以德报怨,那么我们何以报德呢?所以孔子认为应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直就是指人类的真情实感。
通过一个相同问题二者完全相左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基督教的爱无关人类的自然情感,他更近似于一个宗教下达的情感命令,不管你内心怎么想,你都要去爱,爱那伤害你的人,并为他祈祷。而儒家给出的答案,就更靠近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世俗社会人的普遍情感。我们更容易接受,似乎也更容易践行。与基督教相比,儒家仁爱观似乎狭隘了些。但是反过来说,对恶人给予同等的爱是否是一种纵容?这是否有碍于社会公正?为恨你的人做好事,为骂你的祝福,为欺负你的人祈祷。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到,那世界定会成为处处充满爱的美好人间。但事实是:有善便有恶,有好就有夕,对于恶人的纵容只会使恶更恶,使善难以生存。所以基督教这种平等的,不加区别的爱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并不利于社会公正的建立。
而儒家思想显然打破了这种局限性。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孔子的意思就是说:提拔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ผ另有,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说,只有存仁爱之心的人可以正确的区分善恶。在现实社会里让好人居于恶人之上,正确的区分善恶,施行仁政,引领民众,结果就是恶人没有了作恶的土壤,善人得到了应有的待遇,社会公正也就建立起来了。这样看来,似乎儒家仁爱观在维持社会公正方面比基督教一视同仁的爱更加完善。可当我们读到耶稣的话语:要爱你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做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口头照好人,也照夕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时。你我的心头是否也曾淌过感动的清流?这就是基督教的精神,它并不是一种冷静的学说,但却拥有震撼人类心灵的大爱光芒,它来自人间又高于人间。因此,基督教在某些方面有异于普通人类情感,也正是这种异才造就了基督教神学的神秘性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另一方面对恶人尚且慷慨大度的基督教教义在面对血缘亲人时却吝于施爱,基督教提倡:在耶稣那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邻居,都可以成为我自己的邻居。耶稣要求我们克服家庭与外人,同宗教徒和异教徒,同志和非同志之间的血缘区别。在这里,邻居的概念超越了民族、信仰、传统甚至阶级的局限。通过将邻居的范围无限延伸,耶稣以及早期的基督教教士们确立了一种普遍性的爱,۵力图建立一个包括所有人的人类共同体。基督教十分看重信仰的圣洁性,因此这关乎肉欲血缘的父母之爱,亲人之亲是被排斥在大爱之外的。这主要是因为基督教致力于破除血缘纽带,从而建立普遍伦理。在《马太福音》中第十章三十四节至三十九节十分鲜明的表达了这个观点: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也不配做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耶稣基督,他曾要求我们爱仇敌如同爱自己,他曾宽恕那犯了淫荡罪的女人,为什么对于自己的父母儿女却如此苛刻?在笔者看来,为了追求信仰的圣洁,破除血缘联系,相关教义有些矫枉过正了。
与基督教不同,中国向来重视血缘,皇家便是最大的封建大家庭。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 ッ儒家思想中仁的本质是对父母的孝道。儒家认为对他人的情感是由对家人的亲情延伸出去的,老昔老以及人之老,幼昔幼以及人之幼。爱的源头来自于家庭,人从出生开始,便在父母的爱与呵护下成长,从父母无私的爱中学会了爱人。孔子曾对仲弓说仁者应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和基督教教诲门徒的人与父母生疏,儿女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从根本上是相悖的。
但是这种相悖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体系下却有其合理性。在传统的中国,宗法制度与封建政治相联系,施行孝道与安邦定国相关联。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严格规范下,国家才能稳定,人民才易管理。正是由于建立一个以孝为基石的宗法制度的需求,才使得裙带联系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经久不衰。而这种制度却使得人完全被禁闭在封建大家庭的围墙里,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最终闭关锁国,落得个被侵略、被掠夺的下场。在西方,基督教引领统辖❤信众的方式不同,它希望把人从家庭中抽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甚至更准确地说是孤独的个体,在没有亲人可以依附的时候,人才更容易与神靠近,从而建立它的普遍伦理。但另一方面,重视个体,强调个体的宗教传统也使得基督教世界更加鼓励和支持个性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英雄主义和人文关怀。总而言之,不管是儒家的孝为本还是基督教致力于破除血缘连带,最终都殊途同归的指向了凝聚稳定人类社会,确立构建政治体制的社会功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