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经典诵读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世界语言文化交流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古代诗词散文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构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开展经典诵读,可以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练好经典诵读的“童子功”,对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就读什么样的经典,如何诵读经典,怎样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继承传统美德、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诵读内容不任性:精心筛选,凸显核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这其中既有适合儿童阅读的优秀经典诗文,如《论语》《千字文》《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也不乏有糟粕之作,不适宜少年儿童欣赏的。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势、新要求,诵读什么样的经典,用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作品给孩子们赏读,需要我们进行过滤、筛选。必须坚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พ认识规律出发,系统安排,逐步拓宽、提高。在对经典的选择上,绝不能任性而为,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应围绕对“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列出学生成长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立人”之本的一些篇目,分阶段确定诵读内容,内容选定后,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的阶段安排相应的诵读内容。比如:一二年级可以诵读《千字文》《三字经》;三四年级诵读《笠翁对韵》《诗经》的部分章节;五六年级诵读《论语》《道德经》的部分章节。可以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要求,分为爱国篇、进取篇、诚信篇、友善篇等编写诵读校本教材。
二、诵读方法不任性:灵活多样,多措并举
开展古诗文诵读绝不能放任自流,要教给学生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体现一个“活”字,时间上要机动灵活,学生可以在课前3分钟、睡前10分钟进行吟诵,可以在课间活动时吟诵;也可以在上下学时吟诵。要立足一个“趣”字,在诵读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不能感到索然无味,可以帮助学生巧记巧背。虽然经典诵读的主要形式是“读”,但绝不能仅仅是单调地“读”。即便是最本色地“素读”,也可以融入接力、递进、唱和等多
借助多元智能理论,把多种智能迁移到诵读中来,丰富诵读的形式,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可以把诵读内容与踢毽子、跳绳等课间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课间游戏中感受经典;可以把诵读与民风民俗、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诵读活动,让学生在传统节日中感受经典;可以按体裁安排专题:把诵读与趣味学习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整理对联、猜灯谜、戏ฐ文成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感受经典;可以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办手抄报,让学生在再创造中感受经典。可以把诵读内容汇编成学校少儿广播系列知识,让学生在广播听觉中欣赏到经典;可以定期组织经典吟唱、诗文接龙、亲子诵读、诗文表演,将《三字经》《少年中国说》《木兰诗》《水调歌头》等一首首优秀的经典诗文精心演绎,唤起人们对中华经典诗文的温暖记忆,激荡起蕴藏在诗歌中最普遍、最深刻、最能打动人心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不同的展演活动中感受经典……学生每天口诵之,心想之,行践之,逐渐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如影随行,潜移默化,助力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开展经典诵读,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三、诵读扩展不任性:顺时而教,有效拓展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在你教学古诗文时要顺时而教,逐步展开,也就是结合课堂教学和语文教材进行古诗文的拓展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教授李白的《赠汪伦》后,课后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渭城曲》等同一主题的诗,放手让学生赏读。学生可从中领悟到,尽管送别的方式不同,地点不同,但是这些古诗都贯穿了一个“情”字,以真心相送,以真情相送。另外还可进行同一作者、同一景物、同一季节、同一情怀诗词的赏读,以鉴赏到更多的文学之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古诗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教学时教师不要一味深抠字词、句意、分析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必须要学生把背诵与理解结合起来,给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为学生留出拓展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四、诵读氛围不任性:潜移默化, 知行合一 良好的环境是立体的、多彩的,是无声的教科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精心营造诵读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影响。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名言警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营造诵读氛围不能任性而为,胡乱堆砌。要注重文化内涵,要追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可以利用景观、长廊、宣传栏、板报、标语等营造文化氛围,让一花一草、一廊一壁、一栏一板皆育人,使学生漫步在经典中,浸润在书香中。也可以创设听觉的氛围:将清新高雅的古典音乐作为诵读活动的背景音乐,营造宁静、古朴的文化氛围。还要将诵读经典与“日行一善”活动结合起来,达到知行合一。每天诵一句道德经典,做一件善事。诵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道德经典,组织学生“做小小志愿者”,关爱空巢老人;诵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等经典语句,引导学生吃饭做到:不剩饭、不剩菜、不挑食,践行光盘行动,同时做到穿衣不攀比,不乱花钱,随手关电、关水,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诵读《弟子规》经典语句,引导未成年人尊敬长辈,向父母问好,给长辈过生日,帮家长做家务活,养成文明有礼、友善勤劳的习惯。让琅琅书声、翰墨飘香、晨诵午写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用经典美文浸润青少年的心灵,从而达到美声、美文、美育融于一体的教育效果,这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这个时代所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起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
五、诵读机制不任性:建章立制,坚持长效
诵读经典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建立经典诵读长期的教学、管理、考察制度。要将经典诵读落实在教学进度、教学计划、教案等教学常规之中。只有在科学严密的教学制度下,才能保证经典诵读长期有效地开展。另外,还要形成常规模式,实行“晨读――午思――晚诵”活动模式,即早晨集体诵读规定篇目――读一读,中午摘抄经典美文――品一品,晚上与家长共读共议――背一背,提高诵读的实效。第三,制定相应的诵读目标,还要将目标落实在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每一个学期。每天背诵一点点:一天一句格言警句;每周积累一点点:一周一篇经典美文;每月交流一点点:一月一次读书交流会;每年展示一点点:一学期一次成果展示会,一年一次读书节。要把每天复习背诵一句古典格言或名言名句,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诵读的交流展示活动,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一次诵读的成果展示会,每学年以全校为单位开展一次隆重的读书节活动,通过制度保障,使经典诵读活动能落地生根。
六、诵读引领不任性:躬亲示范,强化师资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中小学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师的示范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社会价值的高度评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是习总书记对好老师的基本要求。较高的道德素养、勤勉的教学态度、过硬的教学能力、扎实的知识功底、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深入开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对教师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躬亲示范,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老师为人师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单单是讲课文,我们还要在平常的教学上做好ฏ经典诵读教学的表率。比如,在诵经时,我们老师也要主动去背、去诵,通过自己的朗诵去做示范,去做表率,让ღ学生也明白:经典不分年龄、不分身份,谁都可以学,对谁都是受益的。同时经典积累的过程也是自身的素养不断加深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会教、会背,还要具备丰厚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在经典诵读教学中驾轻就熟、左右逢源,才能带动并点燃学生的诵读热情,从而促进中华精髓文化的有效传承。
经典润泽人生,雅言传承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照下的经典诵读,将使广大青少年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受益终身,播撒在他们心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必将会生根、长叶、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