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

时间:2025-01-13 21:10:1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信息传播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些变化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特征的分析,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2014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在校大学生,承担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树立科学信念的重大职责。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人的工作,人在哪里,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人数迅速增加,95%的90后大学生都是网民,网络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伴随不同的网络时代面临着不同的形势。如今,互联网信息传播经历了门户网络、搜索引擎、即时通讯、微博等不同方式,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新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其开放、便捷等新特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情形下,分析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特性,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大胆创新,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临的全新课题。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特性✄

(一)网络信息传播的突发性增强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信息通过PC端来实现传播和共享,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空间性受限,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PC端方式做了位移,可以实现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及时传递。智能手机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终端设备,同时具备文字视频音频编辑功能,信息采集更加便利。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链条中的每个个体都可以记录并发布信息,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公民记录、公民报道迅速兴起,信息传播的原创性增强而真实性下降。这一变化在提高公众参与性、拓宽公共舆论空间的同时,使得网络舆论的可控性减弱,突发事件频频曝光,网络舆情更为复杂。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动性增强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客户端取消了浏览器进程,弹窗式、智能式信息推送方式成为主流,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中搜搜悦等客户端软件都支持个性化订阅,个体信息获取的选择性大大提高。而QQ、微博、微信、易信,YY、陌陌等客户端构建了一条社交化链条,个体在这个平台上对信息筛选后再进行二次传播。这个选择的过程使信息逐渐从“公用”转为“私享”,比如在微信平台,个体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随时订阅、放弃各种类型的信息,也可以将自己认可的信息转发给特定的人,为这些信息找到真正的受众。信息传播在接受和发布环节都更为自由。

(三)网络信息传播的联动性增强

基于客户端软件的社交与分享功能,如微信的朋友圈功能、网易、新浪的内置分享功能等,个体可以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在有限的范围内传递,成为信息传播的第二个源头。传统的链条式信息传播方式被改变,裂变式信息传播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主流,网络热点信息转发精准、快速。网络热点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同时在公众平台与私密平台扩散式传播,任何一条发布3分钟以上的信息会很快被转走,无法彻底删除。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网络信息传播新格局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形成干扰

新的信息传播格局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学习方式,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携性,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原创性的增强与信息源的不可控性导致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舆情监测难度加大。西方国家以网络为手段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境内反对势力在微信等平台传播暴恐视频、反政府宣言等;各种非法言论、红色黑色谣言在网络中传播。大学生群体涉世未深,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弱,对新传播途径的接受性强,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与理解受到了网络不良信息的严重干扰、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偏差。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一节课的正面教育不如学生在网络上用一分钟时间看到的一则负面新闻或消息的影响力。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较大冲击,课堂教育的作用在弱化,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足以应对当下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复杂的形势。

(二)移动互联网导致信息接受的局限性

不同于互联网的公开透明,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更为私密。通过移动客户端的分享功能,信息更容易在大学生各个社交群体中迅速传播。相对封闭的社交圈和订制圈内信息占大学生个体信息源的比重较大,导致大学生信息接受的同质性和局限性。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社会媒介、社交圈文化等都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同龄大学生面临着相似的人生困惑、同龄青年人解读社会矛盾、道德冲突时易采用相同的稚嫩视角,因此,在缺乏有力监测和引导的网络社交圈内,更容易出现偏激言论、失控情绪,⚥导致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的不理智行为。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普遍使用虽然带来了无限的信息空间,但就大学生三观的塑造和引导而言,实际上局限作用更明显。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对策

(一)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通了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微博等,但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开拓新的阵地。互联网新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拓展教育空间和时间,抢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各高校应打造移动互联网交流平台,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同时,开通公共微博、微信,QQ等账号,并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声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从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再结合大学生们的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内容,深挖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切ツ实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笔者认为,以上措施应该以制度的形式形成长效机制,而不是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个人自觉。

(二)加强网络自律教育,培养网络文明素养

移动互联网时代,良莠不齐的信息恶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功能重新进行定位,远离消极与粗俗的网络信息,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和吸收正确信息,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网络文明素养,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让大学生能够自主、自觉、自律地使用移动互联网,在校园内形成崇尚健康与文明的良好风气,保持运用现代媒介的健康心态。此外,学校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积极保持和家长、社会的紧密联系,运用合力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发挥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尽管网络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依然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塑造和引导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阳光、最具时效性的方式,课堂教学的作用是其它教育方式不能替代的。在น移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使网络教育和课堂教育相互支撑,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