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素质与知识内涵刍议

时间:2024-12-26 01:49:5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对素质的概念、素质教育的理解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要求的探讨具有实际意义,教师职业素质与知识内涵是实施素质教育方式的保证。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其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是对素质教育本质特征所作的概括。

[关键词]教师 职业素质 知识内涵 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要完全改变这种教育现状,教师的道德素质、知识内涵、教育能力和人格魅力是关键。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由于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如果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很难驾驭课堂。因此,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能力。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

一、教师的角色责任

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在日趋紧张、激烈竞争的环境里,人们面对着更大的生存压力。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也为多元道德价值观所困,必须接受职业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型人才。因此,教师的科学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必须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其敬业、勤业、乐业的精神对激励学生奋发学ย习、积极探索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二,教师应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师要能够整体把握教学法的理论体系结构,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演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思想品德,从而,也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多方面综合能力。其三,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方法论知识。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精心地设计和控制教学过程。其四,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进修教学论、课程论、智力心理学等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修养并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以逐步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其五,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能用现代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开展研究,并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掌握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其六,教师要有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只有这样,才能轻松自如地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者。教师一方面要确立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要明确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即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因此,教师要弄清楚下列问题:其一,在教学层面上,要把学生当做“人”,而不是“容器”。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与教师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学生有不可剥夺的受教育权。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更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尊重、理解学生。学生的个性不同,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和个别引导。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其二,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现代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重。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势必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学习成绩优秀并不能代表或取代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其三,在学校人际交往中,教师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技巧。如,善于向学生“示爱”,有同情心;让学生理解自己的言行,不放纵、迁就学生;以身作则,做事有原则、有立场。

三、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去。这必然遇到一个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在空间上教师要主动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的位置,让学生去思考讨论问题,去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在时间上一节课几十分钟稍纵即逝,在实践上要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合理处理好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本质问题要突出强化,主要问题要单刀直入,防止拖泥带水,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其二,教学思路要清晰,要围绕中心内容展示,层次要清楚,过程要流畅,过度衔接要自然,要精心设计。其三,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掌握清楚,思维障碍要了如指掌,问题设计实事求是、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因人设疑,灵活多变。其四,课堂教学结构要严谨,前面的教学内容应是后面的“铺垫”,后面的知识应是前面的发展,一环扣住一环,环环扣紧。其五,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以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情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识。靠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停顿,话语的抑扬顿挫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来减轻学生的疲劳,以获得教与学双方的最佳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要培养创造型人才,还要求教师视野开阔、见多识广,逐步培养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四、塑造健全的人格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所以,高“情商”的教师首先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不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马卡连柯以自身的体会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幽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学生面前表示出来。”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用休闲时间疏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多难以承受时,懂得寻求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五、教师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在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更是扮演着微妙的角色。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成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而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就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同时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冲突。

六、新时代教师的使命

其一,教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一方面来自于教师对教育科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磨炼和体会。教育理念的价值在于客观地反映教育规律的必然性。尽管它们无形,但运用在教育实践中却能改变教育的面貌,决定教育的成败,影响教师的工作方式,制约教师的活动方向。其二,应具有较强的以敬教、乐教、忠于职守和富于创新为根本的教育伦理体系。其三,应具有以宽广而厚实的专业知识、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为基础的职业条件。教师职业条件是指教师从事职业劳动所应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作为职业条件,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统一的整体。教师的知识主要由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构成,掌握教师的知识是从事教师职业的首要条件;教师的能力主要指教师的从教能力,包括教师的认知能力、再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班级管理能力等,它们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必要条件。教师素质是在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内化形成的品质和素养。

教师必须有超前的意识,有创新精神,潜心治学,业务精湛,开拓进取,努力奋斗,主动接受新事物,自觉学习新知识,经常使自己“吸氧”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不负民族希望、国家重任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更需要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要面向创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科学现代化的日益进步和发展。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革,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未来教育的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们要用师魂去诠释,用信念去写照,用知识去超越,用爱心去滋润,秉承中华灿烂文化教育传统,构造新时期美好教育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邵道生.学会生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2]阎立钦.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