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认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时间:2024-12-26 02:51:3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价值观教育本质上也是文化认同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文化实践活动。体现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内化。文化认同与文化冲突是紧密联系的,文化冲突到一定阶段会造成文化认同危机,当前大学生认同危机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带来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深入进行需要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创新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文化认同;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是一切事业顺利推进的前提。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思想混乱必然导致行动进退失据。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在大学生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之间存在天然联系。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同时,价值观和价值观教育又必然存在于文化之中。因此,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文化认同与价值观教育

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其核心是对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同。它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同时也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

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讲,它就是一种文化认同的教育,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的核心是对某价值的认可和共享,具体表现为共同价值理念的形成。实现价值认同是实现文化认同的核心,只有真正实现了价值认同才是文化认同的实现;同样,只有实现了对文化的认可与接受,具有了对本民族、本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实现文化认同是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是价值观教育的手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内核的高度凝练,体现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与文化内涵。要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认同和自觉追求,必须使人们认同其所依存和体现的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体现的文化的理解、认同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核心价值观被大学生接受和践行的程度。因此,要实现核心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认同,必须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充分认识,对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自信、自觉地基础上实现。

二、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文化认同危机

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的问题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两者相生相伴,一方面,文化在传播与交流中不同文化的相遇必然会出现相互碰撞并伴随着冲突的发生;另一方面,这种碰撞与冲突又会使人们的文化认同发生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导致认同危机。所谓文化认同危机通常指个体或群体在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意义感上的丧失。它具体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现有社会道德等的怀疑和批判。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西方诸多文化价值观念正以猛烈的势头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社会主义观念进行着消解。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容易造成总体价值观的茫然与迷失,而且,由此而引发的文化认同危机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如何重建文化认同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同时,文化价值的不断碰撞与冲突也使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问题越ว来越严重,成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面临的巨大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淡化,西方文化模式强化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为大学生带来了异于传统文化的文化空间。这一文化形态中,外来思想和观念良莠不齐,泛滥成灾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行为方式,以及西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文化模式,强烈的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观、生活观、交往观和公平观,侵蚀着传承了千年的民族精神,使之对民族优秀文化和当代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产生怀疑和批判,使大学生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这正如学者佘英时所述:“浮慕西化而不深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恶传统而不解中国传统为何物。”据广西部分高校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承认对中国历史并不感兴趣。可见,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新生代大学生身上遭遇到了巨大的阻碍。

(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信仰缺失

当代大学生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信仰危机。部分学生经不住诱惑,对国家、民族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态度。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因无法产生直接市场价值而动摇,权威话语正在淡化。新兴的大众文化削弱了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社会大众与主流意识在价值选择上开始出现分离。

(三)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选择面临疑惑

今日中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价值取向日趋多元,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难度和挑战在加大。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的价值观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特征。价值取向多样化是价值观内容的丰¡富和拓展,是社会进步和开放的一种标志,但多元化及差异性带来的价值取向冲突、价值选择困惑等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大学生还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加上传统的单一教育方法,使这个活越群体很容易走向对现实价值观教育的误读和叛逆。面对多元化价值,大学生容易茫然,无法正确处理各种价值冲突,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无所适从,出现了价值观冲突、价值迷乱、价值取向模糊等问题。

三、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远工程,其文化认同的培育也是一个复杂命题。基于文化认同与价值观教育具有相互关系,面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方面存在的困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深入有效,可以从文化认同角度思考推进方法。

(一)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自信,促进文化认同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表现形式,本质上也是价值认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培育实际上是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接受和创造性的传播,使大学生形成对我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前景的自觉、自信的心理状态。只有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才能让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二)增强大学生文化理性认知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价值理性的培育;二是价值引导。当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虽然一直坚持重视价值观的引导,重视在核心价值观共识的达成,但也存在价值理想认知能力培育的疏忽。在当代价值多元化时期,价值观教育不仅要重视引导,更要重视学生价值理性能力的培育。文化认同也一样,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不仅要注重引导,更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对文化的认知理解能力。

大学生文化理性认知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培养大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识力和感受力;第二,培养大学生文化选择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对当前各种文化现象的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力;第三,培养大学生文化创新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并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能力。

(三)增强大学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文化场”是一个大学中特殊的文化氛围,它是一定文化的具体体现。大学文化虽不能被人们看得见摸得着,但可以被感觉到。它通过一定空间环境和精神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在文化和价值取向方面产生认同。因此,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文化中的具体体现方式,培育能❣够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文化,通过大学文化建设达到文化认同,从而达到价值观教育目的。

人文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它可以开阔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理解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积极探索人文素质课在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四)增强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意识

文化认同一般要经历理解、接受和内化的过程,但同时也离不开文化差异。差异需要认同,认同需要差异。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多元文化的理解能让大学生合理地评价别人的观点,理解这些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在肯定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能理解和尊重他者的文化。同时,这种文化差异使得我们与自己的文化产生了一定反思与批判的距离,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从而形成对本民族文ภ化的认同。正如费孝通所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ข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够和平共处,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因此,积极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多元文化,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必要的。只有基于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形成对外来文化的尊重与包容,形成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与内化。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