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尽管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学生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但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从实践观念到实践行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形成长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
目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管是从理论层面、政策制度层面、实践层面都得到高度认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各高职院校也正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石家庄根据各级文件精神积极倡导市属高校进行校企合作,经过多年探索,市各高职院校形成了各自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但中、低层次的校企合作产生的教育、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不足。基于以上原因,本次实证研究面向石家庄的高职院校,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石家庄市校企结合的模式
(一)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产品教学”和“教学经营一体化”模式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印刷管理系通过与河北北方印刷技术印刷机械研究所、石家庄市乡依印刷有限公司等五家入驻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之路,由企业专家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逐步形成了“稳定良性、嵌入相融”的校企合作体系。在教学中依据社会需求制定招生规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课程。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以校企融合为核心”的“产品教学”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学院紧紧依托学院酒店,“以经营促进教学,以教学优化经营”为思路,探索“教学经营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酒店经营紧密结合,使学生很快适应岗位角色。专业教师实行全员校内基地顶岗制度,每天安排专任教师指导学生的岗上实践和酒店经营,使师生的实践和管理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电子信息类专业依托石家庄信工久远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方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等六家电子企业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共办产品研发基地。例如控制技术教研室将办公场所搬进河北信工久远自动化有限公司,教师参与企业自动化项目研发全过程,与公司联合申请技术专利一项,进行市场化推广;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担任实训课程指导教师;从公司承揽的项目中提取教学素材,开发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将电子实训等实训课程上课地点安排到生产车间,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中厂”、“厂中校”模式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采取“校中厂”方式,创新“双核兼容,产育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的影视动画专业与央视动画有限公司创作承接方的北京其欣然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校中厂”的合作。2010年3月,北京其欣然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对130名学生进行了作品创作前期培训,6月动画制作正式开始。在项目中,学生参与合作热情高,主动创作强,学会了动画作品创作项目控管与艺术控管全新理念;企业获得人才资源,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技术骨干教学能力,创造经营效益。
本着“出资共建、资源共享、全岗实习、校企共育”的原则,2009年化学工程系与大型医药企业石家庄合佳化学品有限公司共建经营性实训基地,开拓了“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2009年6月第一批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学生进入石家庄ツ合佳化学品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参与公司生产过程。校企双方共建“校企合作办公室”,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划分实习岗位,教师全过程监管,一对一师傅指导,制定实习薪酬,共同评ฆ价实习效果,共享合作成果,实现了教学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的融合、实习指导教师与生产岗位师傅的融合、技术资料与操作规程的共享。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企业每年还为学校提供了10万元的助学助教基金。企业获得了人力资源的支持、员工培训与产品研发等技术支持,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政企校联盟”模式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做为河北钢铁冶金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有特大型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集团”作为支撑,通过河北冶金行业协会,与省内100多家钢铁冶金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参与了河北省政产学联盟,形成了校企双方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管人才培养全过程、共育人才、共享人力、设备等的合作机制。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运行机制,建立了面向我省钢铁行业的开放的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逐步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科研能力提升工程、人才强校工程、品牌与文化建设工程、国际化工程等六大工程,坚持“立足冶金,服务河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 “夯内涵,建品牌,上层次”的发展战略,创新办学和管理体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实ซ效。
二、校企结合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从实践观念到实践行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形成长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在:一是从校企合作的层次而言,主要属于浅层合作和中层合作,而深层合作还有待加强。例如:人才培养模式合作、教学团队建设合作、课程与教材建设合作就属于浅层合作关系,即学院的专业设置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逐步形成产学合作体。又如学院教师参与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属于中层合作层面,即学院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引入行业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和学院内部企业的建设与管理,建立横向联合体,形成多元投资主体;邀请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培训,指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 深层合作,即学院与企业相互渗透,以企业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学院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各种咨询服务过程中可获得有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学提供实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但是,目前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还没有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机制和体制,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二是认识不足,企业冷学院热的现象严重。学院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大都是学院自己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ล要求,而主动向企业寻求教育合作伙伴,而较少有真正建立在优势互补、体现“双赢”的合作形式。特别是从企业方面分析,多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的思考和实践的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缺乏动力,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投资,使校企合作陷于有“合”无“作”的状态。如何使学院能在现有的条件下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建立引导机制和体制是推动校企合作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是企业方面短期行为与学院长期效应之间的矛盾。在校企合作中,学院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追求的是长远效益,把调整专业结构作为一项战略选择来抓,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开设本经济区建设急需的专业,然而企业往往追求当前的利益。因此,企业可能会在合作中过分注重短期效应,出现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观。在专业设置方面,如何把市场的短周期性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这才是解决毕业生出路、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三、校企结合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建立“三位一体”和“三方联动”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三位一体”是指把产学研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三方联动”是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三方紧密结合,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体制,发挥行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共同培养人才。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制,成立理事会,主要是参与学校办学方向、专业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协调构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动力机、调控、保障和评价机制,协调创建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长效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的规范管理,形成科学稳定的体制。
三是建立紧密型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按照“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总体要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一方面是按照企业真实生产环境进行布局,按照企业管理制度、施工(生产)流程和施工(生产)规程开展生产性实训;另一方面是将部分课程带到基地,由双方教师组织教学,从而实现教学与训练、训练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国家应对企业和职业教育学ห校联合办学方面从法律上予于规定和重视,在教育管理体制上规定和鼓励行业企业支持校企合作,学院自身应加强办学能力的提升,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和体制,真正使校企合作达到互惠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