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福建省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一、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但是,严峻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引起广泛关注。在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个人,对高校和全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求职是人生道路上的关键点,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大学生在迈入社会前,不能很好地把握社会形势、职场需求,往往会走很多的弯路。职业指导课程是社会与高校的桥梁,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明了就业的严峻性,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的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去参与到求职中;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提供准备的社会需求信息及择业技巧,降低就业碰到的陷阱,增加自我的保护意识。
根据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可以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这是因为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评估高校办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直接影响学校的地位和发展。高职院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状态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的问题,就业问题要放在首位。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并受到社会的欢迎,教师不但要了解社会的需求,还要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指导课程能够更好地为市场经济下的人力资源进行更好配置, 帮助大学生与企业相互了解,高校也能够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缓解当前社会就业矛盾
当前, 我国市场经济下就业矛盾的突出特点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另外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主要表现: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岗位的技能要求之间的不匹配;大学生追求去沿海发达城市工作,不愿意去落后的中西部就业;大学生向往稳定高收入的工作,而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职业指导课程就是要纠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解决当前的就业结构性失调的矛盾。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每一位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个愿望可以得到实现,但是当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老百姓就觉得付出的巨额教育投资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对高等教育很失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利用职业指导课程帮助毕业生就业,这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校扩招政策的评价。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成千上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不够成熟,存在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员工的现象的情况下,完善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校企合作,促进学生顺利就业,都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和义务。
促进社会安定稳定发展
人才竞争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高职生的理论基础不如本科生,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成为就业群体中的特殊对 ☹象。高职生群体人数众多,如果就业不理想,失业人口多,就会引起失业恐慌,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安定稳定。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有意识地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适合自己的职业。每个大学生就业稳定了,得到社会的认可了,就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这样社会就会安定稳定,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国家就会ต富强进步。
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为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从1995 年开始到至今多次下发文件,强调高校要重视就业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建议把职业指导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全国各个高校陆续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随着职业指导的重视,课程建设也颇具规模。
课程开设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福建省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以便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本研究选择泉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院六所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400 名学生和50 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学生问卷373 份,回收率93%,回收有效教师问卷40 份,回收率80%。在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是在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中, 由于课程开展的时间比较晚,时间还不长,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职业指导课程的课时安排比例还不够,在课程重视、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提高。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职业指导课程形同虚设。2007 年,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倡议高校把职业指导课以公共课的形式列入授课计划。福建省各高职院校都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此课程,但很多领导和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规划,只是在学生临毕业前单纯的进行一些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的培训。有些高职院校没有配备职业指导教研室,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只是单纯的把课程安排给辅导员,使得职业指导课程形同虚设。有的高职院校甚至认为应该突出专业技能的学习,职业指导课程可有可无。职业指导课程应该重视帮助学生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前途。教育部通知明确指出: 职业指导课应当重视在态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却盲目追求大学生就业率,忽♋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迷失方向。
2.课程内容安排随意性强。由于对课程的重视不足、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必然会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在被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授课内容均偏向于理论知识,比如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市场信息、求职技巧,而对学生很有帮助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却很少。
职业指导课程内容的安排随意性强,没有统一的授课计划,有些根据教师的理解随意安排,不够系统完整。有些教师夸大就业形势,给学生施加过大心理压力; 有些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认识不足,学生无法把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联系起来。很多学生在面对就业的时候都呈现盲目的状态,导致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理解自己,缺乏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如果职业ถ指导授课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课程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否则会导致教学效果低效或者负效。
3.课程安排与需求不匹配。导致职业指导课程低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课程时间安排与学生需求不匹配。职业指导教育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同的时期对自己、对职业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学校只在大一第一学期安排职业生涯课程,满足不了学生的职业认知需求。有些学校只是在学生临毕业前安排一些关于求职准备、职场适应的课程,没有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行分析。
职业指导课是一门应用型强的综合学科,教学途径应该是多样化的。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解说,课程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无法帮助学生有效的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学生课堂所学的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在实际应用发挥不了作用。单一的授课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实践参与性,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达到课程预期的实施效果。
4.师资专业化程度不高。福建省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的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一般是由就业处教师或辅导员兼任。这些教师大部是经过临时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后上岗,还有很多教师无证上岗,只能根据个人对课程的理解去授课。由于兼职教师多,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无法跟上学生需求。
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职,对企业、行业都不了解,不懂企业管理模式,更没有实践ฆ经验。教学过程理论化,对学生帮助不大。同时,职业指导教师没有得到学校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流动性大,对新的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不愿意去进行探索,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