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4-12-26 14:41:4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高职语文教学既是难点也是重点,目前普遍存在着定位不清、认识不明、针对性不强、师资力量不足、评价不够全面和科学等问题。为与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事业相匹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职学校必须调整思路.不断增强对语文定位的认识,加强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倡导科学、全面、过程性的评价,多措并举,共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ษ家增进生产力之预备”。Dl高职教育所有课程的教学均应以学生的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语文课程也不例外。然而,当许多高职学科、课程依据自己的特点,不断推出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取得成绩时,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却迟缓而滞后,语文教学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举步维艰。

一、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滞后的原因

教材缺少针对性

课程边缘化严重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性、实用型人才,鉴于这一职业性特点,高职教学的重点大都放在专业课教学和实训课上,而对基础理论课的课时,则是能少就少,能缩就缩。高职语文作为基础课正在为各种专业课“让路”,有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已经“消失”,或“超大课”处理,或被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代替,语文课程边缘化现象突出。

教学形式单一陈旧

大多数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仍停留在“粉笔加黑板”、“一言堂”的传统教学层面上,课堂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即使是课堂互动,也多为简单的你问我答,教学方法呆板、生硬。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队伍建设乏力

温敏德先生指出,高校非中文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不力,可能跟大学语文的“地位”有关系。语文课程虽然被设置为基础性的公共课,它却仍然处于边缘位置。学科的边缘化必然导致语文教师队伍的边缘化,使语文教师处于尴尬局面:一方面,大学语文不是专业课,在高职学科中无法享有和专业课同等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很多人眼里,大学语文也不是独立的学科。"

教学评价作用不突出

高职语文评价方式仍以笔试为主,试卷成为考评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只在考前突击复习,考前背考后忘,不到考试不看书,考试还需划范围。在这样一种评价方式之下,不要说让웃他们考试,就连基本的语文学习也是一团糟。这种为考试而考试,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实用性,不能很好地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二、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只有准确定位高职语文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处理好语文教学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高职语文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树立信心,准确定位

长期以来,高职语文课程的定位问题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当需要向大学生补充基础知识时,它是公共基础课;当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时,它是素质教育课;当国家提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驾齐驱时,它是大学人文通识课。高职语文究竟是什么课?定位的模糊性导致了高职语文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职语文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尴尬局面,就要将语文学科教学纳入职业教育的系统之中,明确语文在高职教育中应有的地位:第一,高职语文不是专业课,决不可能成为优势课程;第二,高职语文作为高职学生人生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奠基性课程,每个学生都有需要,应该有一定的时间、资源来加以保证,决不能任由其他课程挤压,为各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观点所左右;第三,高职语文是基于学生长期发展的文化课程,必须树立长期、长效和长远的思想,追求速成、简单、显性的效益都是错误和徒劳的。

®

积极探索,整合教材

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只有增强语文教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适应学生的口味,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走进语文、热爱语文。ม高职语文教材的选择应结合专业特点,以培养实用技能为主旨,如市场营销专业注重口才和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可开设《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课程;财务会计专业则注重一手漂亮钢笔字及掌握与财会相关的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可开设《硬笔书法》、《财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艺术鉴赏》、《经典导读》等课程,这样既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务实性,又兼顾了语文陶冶性情的功能。

注重效果,改进方法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利用精心策划、情境设置、启发引导、集体讨论等形式,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辩论、演讲、情景剧表演、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多措并举,强化师资

当前,与同类的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最大的亮点是专业与市场联系紧密,其软肋则在于实训设备等硬件不“硬”,师资队伍等核心软件太“软”,而且尤以后者为甚。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较晚,师资来源有二:一是自高校毕业而来,二是自中学、中专学校升格而来。这两方面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对高职语文教育的认识不清、方法不多、针对性不强。以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之势观之,师资建设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专业课教师建设一样,“请进来、送出去”,开展“岗位练兵”,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但让语文教师学习专业课,同时也应该让更多的专业课教师向语文教育方面发展。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也可以让每堂课、每个专业课都有可能成为语文课,使得语文课虽然时数不加,但余脉不断、滑物无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调整思路,优化评价

评价对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有什ศ么样的评价方式,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当前通行的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量轻质,重事轻人,对语文课而言是致命的问题。因此,应该不断拓展思路、探索方法,积极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不偏废,不僵化,因人施教,因材评价。当前,尤其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文法的使用。要加强过程性考核,如听课笔记、口语训练、日常作业、上课出勤等,这样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克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搞突击的弊病。另外,采用灵活的多样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如《商务礼仪))、《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教师可设置各类商务接待、社交活动模拟练习,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再如《普通话训练》课程学习中可让学生在诗歌朗诵、绕口令训练、自我介绍、专题演讲、辩论赛等活动中锻炼胆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