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商品内外倒挂现象阐析

时间:2024-12-26 11:54:1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然而与此同时,众多“中国制造”商品的国外售价低于国内售价的内外倒挂现象的出现,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为此,从多方面分析内外倒挂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一些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国制造;内外倒挂;现象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与众多国家的国际贸易有序开展,国内的消费需求也迅速上升。然而,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在✄他国旅游、工作之余,进行着大量的境外购物,虽然他们知道在那之中“中国制造”的商品不在少数,但仍然大包小包的高兴地进行选购。实质上,境外购物热潮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归咎于“中国制造”商品中外价格倒挂的现象,也就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以后,反而是比国内要便宜很多。对此,人们也给予了广泛关注 ϡ。

2 内外倒挂原因探究

2.1 叠加的物流成本

中国工厂大多承担商品的制造,很少涉及到产品的技术研发任务。有许多的国际大品牌都在中国找工厂进行代加工,这些工厂只需提供加工产品的服务,原材料都从国外直接进口,并且加工完后就直接出口回国外,在总部进行技术检测之后,其中一部分货物又有可能被发回中国国内。

这类商品在国内的流程大致可认为是以下步骤:国外著名品牌与国内代加工厂签订合同→国内工厂直接购买或者委托国外公司提供原料→工厂进行生产、加工、成品→国内代加工工厂交付货品→在国外本部进行检测→一部分进口回国内来销售。在国外转了一圈再进口回到中国的商品,相比直接出口到国外销售的产品,无疑又多了一倍的运输成本。

2.2 出口退税的“真实面目”

在中国,许多流通环节当中的税,看似没有直接向消费者征收,好像我们看不见,但是实际上却厉害的很。在这当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商品需要缴纳的17%的增值税。与此同时,其它一些由生产企业或者销售企业在生产流通环节所产生的税费最后其实都将转嫁到广大消费者的头上。由此,导致了国内商品价格的高涨。

1985年,国家曾出台了某项鼓励商品出口的出口退税政策,其大致内容是指政府将对出口到国外的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中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产品税、特别消费税以及营业税。然而,相比之下,在美国,消费者一般而言需要缴纳的就只有消费税,但是这个税费在美国各州都不近相同,还有几个州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了消费税。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少增收增值税,同样以美国为例,除了密歇根州之外,其他各地的增值税都大致为零。由此看来,“中国制造”的某些商品在进入国外销售市场的过程当中,由于享受到了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并且在国外流通环节之中需要承担的其他税收几近为零,最终加到商品销售价格之中的成本费用也比较少,从而也会引起“中国制造”商品的国内外价格倒挂现象。

2.3 通货紧缩对企业的创伤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与国内的高利率特别是民间利率远高于世界以及中国的资金紧缺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到,在经历数次经济紧缩之后,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中国的民间借贷利率已经大大增加。即便是利率在比较低的时候,国内的民间利率一般也不会低于月息2%或者年息20%,这与当今世界基本为零的负利率可谓是天壤之别。

由此,国外的较低利率使得企业在采购时能够直接提供预付款,供货厂商在交货时即可得到现金款项,然而在中国就有所不同了,资金周转的时间较长,正如超市等一些连锁机构向厂商结算销售款的时间大多数都要超过半年,有些甚至要长达一年之久,企业之间欠款或拖延付款的情况十分普遍,特别是在紧缩时企业之间的债务坏账比例大幅度增加,最终这些都将计算到企业的成本之中,而这些大幅度增加的企业成本,最后也将影响企业生产商品的售价,因此,给中国国内商品所制定的只可能是更高水平的定价。

而对于一些外国企业,其在华的采购就容易许多。因为能够直接付出现金,某些国内企业为了获得紧缺的资金可能会将产品进行低廉的甩卖,更有甚者,一些流动性不足的企业为了避免其资金链的断裂,会亏本将某些产品卖给外资企业以获得资金来确保企业的短暂生存。尤其是以获得大量预付款和定金目的而以低廉的价格作为手段与外商签订买卖合同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产品出口后获得的销售利润几乎为负值,而这些在出口产品获得的亏损也要同样要想办法在国内销售商品时消化一些,由此,同样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又一次被拉高了,更大地加剧了“中国制造”商品的内外倒挂现象。

3 对策思考

面对内外倒挂现象,国内的某些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原因来寻求解决对策,尽可能的减少其在流通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由此,来压低最终附加在售价之中的成本负担,以此减轻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压力。

其一,一直困扰和局限我国企业发展的是技术创新问题。毋庸置疑,目前还应不断增强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国内的自主名牌并走向世界。政府也可多关注国内品牌的发展和培育,对某些有发展势头的小品牌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另外,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察和管理力度,逐`步ช建立起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信任,不断扩大国内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其二,面对高昂的国内物流成本,国家应逐步收回国有道路的收费权利,某些有条件的省市应逐步收回省道或者市政道路的收费权,尽量减少收费公路的数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在物流上花费的成本。同时,政府应统筹各地区间的共同发展,加强各地区的交流和联系,减少物流运输在跨区域时受到的阻碍,逐渐形成跨区域的、成网状的高效的资源共享的物流体系。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物品流通过程,提高物品流通效率,最终减少企业运输成本。

其三,出口退税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不断推动对外经济的发展。然而,当前的出口退税政策给某些国内企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某些企业开始不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选用低技术、低利润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依托此出口政策得以生存。导致了该政策的实行反而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增长,因为企业从政府中获得的大部分补贴都通过低价卖出的形式转嫁给了国外消费者,让他们买到了物美价廉、称心如意的商品,进而加剧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外流。面对此景,我国应该再次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考虑并调整我国的进出口政策,对于出口退税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应进一步规范和修改,保护国内消费者,不断扩大我国的内需,尽量降低火热的境外消费浪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

其四,过度的通货紧缩将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并逐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通缩情况下,实际的债务负担加重→✘贷款人减少开支、出售其部分资产→企业获利下降进而裁减员工、降低劳工成本,贷款人资产价格下降→贷款人实质贷款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在此循环之下,各企业的实际债务负担加重,与此同时,我国不健全的市场机制将会形成一笔巨额的隐形交易费用,而企业又会毫无例外地将这笔巨额的费用以提升其产品销售价格的方式最终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如今,为了防治通胀和防经济过热的措施导致了一部分财富的外流、经济分配不公平、老百姓承担ป高额的借贷利率并食利后果,其副作用早已超过了其最初的正面意义。中国的经济紧缩、防通胀和防止经济过热造成了“中国制造”商品在国内和外国价格迥异,更形成了内外倒挂,因此对于现行政策需要全方位的反思。总之,寻求解决通货紧缩的正确方法,不能以流失国内消费群体,为他国经济做贡献为代价,应以振兴国内的有效消费需求为前提,再辅之以政府的配合来扩大公共支出,才可望缓解通货紧缩带来的威胁。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