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等农科类院校实践教学改革
论文关链词:实践教学 农业科学 教学质贵 能力
论文摘要:就目前农科类高校实戏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途径。
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坏节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农科类院校的专业大多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实践教学在高等农科类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更为重要。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智能型农科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实践教学是高等农科类专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等农科类专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普遍有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课堂教学、轻其它形式教学的现象。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实践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从属于理论教学,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和高度。不少农科类学生包括部分老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把书读好了就什么都有了,光看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实践能力没有太高的要求,对实践教学的热情很低,出现了学农不爱农的现象,更有一些学生以学农为耻,认为自ฉ己十年寒窗图的就是跳出农门,结果到头©来还得和庄稼、动物、土和粪打交道,与农民没什么差别。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只是敷衍了事,不愿动手。
(二)教学模式落后,学生积极性不高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三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是按照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的操作,学生只是被动的演练一遍,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创造性更难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得到锻炼的只是简单的动手能力,而创造性的应用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
实习基地不足,经费短缺
近年来,高等本科院校不断扩招,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以往的一些实习基地被用来扩建为教室、宿舍等场所,校园内有限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校内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越来越困难,但目前,由于农业生产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大多数的农民和科研单位不愿意接收可能会影响其生产效益的实践教学活动,这就导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的困难,学生在科研实习中无法真正的投人到生产第一线。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用于实践教学的经费也相对不足,使得学校的实践教学设施跟不上,一些仪器、设备、化学药品经常出现空洞,许多实验和实习都无法正常进行,实践教学成为一纸空文。另外学生在校外实习花费相对较大,为节约开支,不少学校想尽办法减少学生校外实习的次数,校外实习改在校内进行,实地观察的项目改为看录像,学生的实践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积累.农业生产实践的时效性很强,教学实践和农事生产紧密相连,如果经费短缺或不能及时到位,就会错过作物的生长时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实践目的。
(四)实践教学环节执行不完善
实践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实践性环节质量标准较差,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多年来高校教学经费投人不足,实践性环节的条件没有多大改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培养应具备的条件.同时,由于大多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只是要求学生自愿参加,有些专业实习、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也是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特别是毕业实习阶段,部分学生忙于就业,或忙于应付毕业论文的撰写,因而造成学生整体对实践环节重视程度的缺乏。同时,由于教学单位、教师缺乏严格的指导和考核,使得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操作的技能较弱,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性显的更为重要,而实践教学则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和丰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进人12世纪,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还需要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而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变化,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践教学有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由原来的单一型人才逐渐转变为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前那些读死书、死读书的“人才”越来越无用武之地,而实践教学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参加生产、接触社会,写实习计划、实习总结、调查报告,提高了收集信息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还可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培养科研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缩短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知识结构的完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社会实践还可检验学生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是否正确,同时还可养成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找出已形成的能力与社会需要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以便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有助于心理素质的加强
青年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认识自然和社会,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客观地思考和冷静地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久而久之,有助于学生在科学精神的感召下,以科学的态度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学生从实践教学中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准则,并在他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坚定不移地予以坚持。学生通过实践,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和坚忍不拔的良好素质,为他们的成才奠定了重要基础.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还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对挫折的承受力,培养不断进取、拼搏的精神和不气馁的信心。
有助于道德品质的提离
高等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希望帮助学生树立“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思想。提高农科类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致力农业、服务农业的人生观和从事艰苦工作、献身农业的敬业精神以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思想,就需要加强德育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实践教育。实践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离开了实践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在生产实践中,学生对农村和农业的现状就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我国农业的发展极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就会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从而进一步坚定学农、爱农、务农的信念。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既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加深同广大农民的感情,还可以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提高思想认识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家的经济建设必须以☢农业的健康发展为保证,失去农业的强大支持,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出现问题,因此☣,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是加快农业发展的关键,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底子薄,常常是高投人低产出,人力和物力都是很大的浪费。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真正了解学农的重要性,既而服务于农业生产。
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
当前农科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行改革.众所周知,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在加强基础训练和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之前自己先查阅相关资料,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寻求有关知识,并与老师及同学交换看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
(三)加强基地建设,增加资金投入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以校内基地为主、校外基地为辅。在搞好校内基地建设的同时,学校应积极的为学生在就近地区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教学基地,发挥学校的技术优势,为校外教学基地所在地区提供科技服务、培训技术人员,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校外基地,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另外,加大资金投人,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室的装备水平高低。在仪器设备、材料、药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实验室没有足够的资金是很难开展好实验教学的,更谈不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了。为此,学校应想方设法,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的投人,为实验室添置相当数量的先进仪器设备,购买足够的实验材料和药品,改善实验环境条件,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奠定物质基础。"
(四)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首先应从整体出发,因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是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桥梁,其次是在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同课程紧密关联的实践内容,节省时间和经费,加强课程和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协调好教学实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这几个环节。教学实验是和理论课关系最密切的实践教学,一般在教学ฎ实验室里进行,其目标主要是训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专业课程结束之后,是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而开展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劳动、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科研实践等教学环节组成,一般在实习基地进行,主要是为了加强专业技术训练,提高生产技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训,提商学生的动手能力
常规性、认识性试验是实验教学中最基本的实验,而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开设的实验可以加深理解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和熟悉所用仪器设备的基本性能,学会如何使用、调试、操作所用实验仪器,初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师向学生传授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要注重遵循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的原则,根据理论教学的不同阶段,合理、灵活地安排相应的实验内容。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老师可以提前布置实验题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发现存在的问题后,以质疑的方式向学生指出问题所在,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解决问题,并做到检查及时、启发得当,这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
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按照以评促改、奖励创优的原则,激励教师发挥特色,大胆创新.同时,建立和完善学生信息员和教学督导员组成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坚持教学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对教学状态加以及时调控。实施激励为主、监控手段为辅的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保证实践教学有质有量的进行。
另外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作为一名12世纪的高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大量掌握与学科相关的信息,也应接受各方面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引导学生的正确方法和途径,以提高管理学生的能力。使教师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保证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主要由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组成.实验室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好坏。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一定要定编定岗、补充人员,要根据实验室规模、实验教学工作量制定各实验室的编制数和岗位,然后按岗位选择确定人员,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上的保证。定期开展实验室工作评估,加强实验室建设,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总之,实践教学是一种交互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在实践过程中可及时地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做到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课题应合理选择,做到内容既概括又充实,体现学科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训练,既可以巩固所学科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实践能力,使理论教学更贴近实际教学。